港公屋地盤引入機械人提高效率

人氣 11

【大紀元2023年11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唐健豐香港報導)港府早前稱,未來10年已覓得足夠土地供興建約41萬伙公營房屋單位,但近年建造業面對技術性工人老齡化和短缺問題。房委會引入集批盪、打磨、噴塗功能於一身的建築機械人,以彌補部分人手供應缺口,並提高工地安全和工作效率。至今有近40個項目承建商已經或使用有關技術。

這款「建築三一萬能俠」分為大小兩款型號,大號機械人展臂後高約5米,可於停車場、公共運輸交匯處等高樓底高位置施工,而機身輕的小號機械則高約1.3米、展臂後約3米,可經物料輸送機,到公營房屋單位樓層進行牆面和天花處理的工作,減少工人進行重複性高的高空工作,提升安全度。

房委會指,操作員只需利用應用程式控制工序,容許一人遠程多機操作,數分鐘內就可轉換不同工序所需的配件;機械人亦具備環保功能,包括收集打磨時所產生的灰塵到外置塵袋內,除了提高工地安全和施工靈活度,還能改善工作環境。

房委會又相信機械人不會取代工人,而是協助工人、達成「人機協作」,及為前線建築人員提供一個更安全、省力、整潔的工作環境。被問到工程應用機械後可節省的人手數目,房署無提供具體數據,但表示現有工人也因需在其他地方施工或做其他工序,因此在應用機械人後,整體工人人數相若。

房署創新科技總監姚勳雄表示,機械人底座能360度運行及自動平衡,配合激光感知周圍場景,透過人工智能辨識天花、管線等障礙物,再運算及規劃最佳的施工路徑,從而提高作業效率,相關工序的整體時長比人手處理可縮短約一成,操作員只需利用應用程式(APP)控制工序,一人可操作多台機械人。

姚勳雄又指,隨著數碼化建築時代來臨,建築業未來需循數碼化、工業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房委會鼓勵業界引入更多建築機械人,亦會與不同的機械人供應商緊密溝通,提供場景試行及技術開發,希望建築技術日趨成熟後,會有更多年輕人因工地安全度提升而提高入行。◇

責任編輯:陳真

相關新聞
香港房委會申請加租 擬加5元至66元
香港房委會:十月起公屋加租1.17% 將寬免首12個月加幅
港房委會委員倡公屋免審門檻升至65歲
港記協音樂會突改網上舉行 陳朗昇:不想浪費大家努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