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絮語:心與心的交流

作者:青松
讓心與心去交流,就會抵達最溫暖的地方。(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114
【字號】    
   標籤: tags: , ,

前段時間,隔壁搬進一家黑人朋友。他們有兩個女兒,都學過中文。有時碰面,她們會直接同我們講中文,講得很地道。

有一次,先生帶孩子去外面玩耍。他們到一座小橋上,看河裡漂浮的樹葉和花瓣。孩子的視角與大人不同,大人看到的樹葉也許是他們故事裡的船隻,而花瓣可能是天上的彩雲掉落水中。孩子編出各種故事,假想河裡的小魚小蝦如何在樹葉和花瓣的世界裡歷險。

先生一邊聽,一邊應聲,被孩子的故事給吸引了。這時,有個小姑娘上前求助,請先生幫忙扶著她的自行車,說自己要撿東西。那座橋有些陡,小孩子自己推車上橋本就有難度,再彎腰撿東西就需要人幫手了。這個請求對先生來說是舉手之勞,他伸手扶好車子,眼睛還盯著水面,繼續聽孩子講河裡的故事。

小姑娘把東西撿起來,接過自行車,很有禮貌地謝過先生。她注意到大家都在看水面,也上前看,並且評論說花瓣和樹葉像羽毛一樣輕盈。先生聽了,覺得小姑娘描述得生動,轉臉笑著看她,突然發現原來是隔壁的小姑娘,好一個驚詫。

整個對話過程中,先生一直以為上前求助的是本地小姑娘。他伸手幫忙扶車子,是出於對陌生人尤其是孩子的善意。而後隨意聊幾句水面上的花瓣和葉子,是對大自然景觀的欣賞與珍惜,不帶任何利益或目的。總之,這一幕有再平常不過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照,也有雲淡風輕的靈魂間的交流。

先生感慨說,如果當時注意到小姑娘的臉,估計幫手和聊天的時候就不會那麼隨意。畢竟,外國朋友在這裡人生地不熟,對她得格外客氣,儘量多幫助。聊天時,估計也不會那麼平常,講話可能會放慢速度,選擇簡單的詞,因為會擔心她聽不懂。 好在他並不知道是黑人小姑娘求助,所以只做最真實的自己,反而實現了最真切、自然、動人的交流。

世界也許從來都是很簡單的,只是人容易被眼前的表像所干擾。有時候,心與心之間產生距離,大概就是因為我們太困於眼睛看到的東西了。當放下一切顧慮與擔憂,只是讓心與心去交流時,就會抵達最溫暖的地方……@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當我們看見衣衫襤褸的乞丐放下自尊在向人乞討時,我們不知道他曾經經歷過什麼。當我們看見恩愛的夫妻最後宣佈離婚時,我們可曾知道他們曾經多麼努力地挽救這段婚姻。當我們看見風華正茂的少年自尋短見時,我們不會知道他遭遇了怎樣的痛苦。
  • 一段成熟健全的婚姻,是不管外在環境、內心情境如何變化,都能明白婚姻相守的艱難,在問題與衝突中學會犧牲、懂得付出、拒絕誘惑,並察覺自己和對方以下的幾點變化,好好正視問題,找出原因
  • 現代人可設定鬧鐘叫起床,但在沒有鬧鐘的時代,人們是如何準時起床的呢?在英國和愛爾蘭等地,就有一群名叫敲窗人(knocker-up)的人負責叫人起床,這些人是有拿薪水的,也就是說,他們的職業就是準時叫人起床。
  • 許多事情都是由看不見的因緣促成的,人怎麼可能看到事物的本質?所以才會大聲吵鬧,大聲責備,大聲辱罵……其實很多事情應該順其自然,其結果會更好。即使是人們都認為是很不好的 事情,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 你一定遇見過這樣的朋友,平時三百年不聯繫,一聯繫就問:「在嗎? 在嗎? 」也不說什麼事,但最後一句總是落在「能幫我個忙嗎? 」有時候是向你借錢,有時候是想拜託你介紹工作,有時候什麼都不為,只是想你在網路社群中給他小孩的照片按個讚。
  • 2天前,兒子20歲的生日,在家平靜溫馨地度過,兒子說:「感覺今天甜甜的。」我聽了很開心。 這句話對我頗有觸動,也很欣慰,生日那天一大早起來,很安靜,我祝福他生日快樂後,我們母子倆坐在一起聊天,感嘆時間的速度,也一起回顧我們一起走過的20年,內容非常豐富,又一起展望了未來,特別聊了一些讓人充滿期待和快樂的事情——開啟了生日當天的愉快。
  • 人心向善的變化,可能就在一念間,我們敏銳的抓住人性善良的瞬間光輝,藉由生命感動生命的過程,讓它不斷地擴大……
  • 最近常占據媒體版面的「貶低別人以抬高自己」、「展現優越感」行為,也是一種嫉妒的扭曲表現。
  • 自戀者的另一項特徵,是很容易感到疲憊。每個人都會覺得疲倦,但相對來說,做自己喜歡的事比較不容易累。精神科醫師島崎敏樹在著作《情緒的世界》中寫道,「內在我」能量不足的人,一旦在現實中與人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很容易就會感到疲憊。為了保護自己,他們會盡量與其他人保持距離。
  • 西敏寺
    位於倫敦市中心的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在英國歷史上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這裡是王室成員接受加冕的地方,也是許多先驅和著名人物的長眠之所,比如無名戰士墓是紀念那些在戰爭中失去性命的先人,還有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溫斯頓·邱吉爾(Sir Winston Churchill)、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艾蜜莉·勃朗特(the Brontë sisters)、珍·奧斯汀(Jane Austen)和魯德亞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等多位文學家和政治家的紀念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