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Life in the UK之 如何記住英國王室世系

人氣: 35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4年02月16日訊】歷史與其他學科不同之處,在於對時間的強調。就像香港人所珍重的609、612、721、831、1111,相聯起來就是強大的集體回憶和敘事框架,我們在學習歷史尤其是初學時,十分需要注入這種框架建構時間概念,就像將電腦硬碟格式化般,將腦袋「歷史格式化」,這樣例如唐虞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五胡十六國、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民國、中共,便可以慢慢進入我們的腦袋。我還記得中學讀中史之前,長輩已經預先讓我背下清代十帝的年號,方法是將每帝年號首字串連成「順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這樣便可以建構出清代的時空感。

歷史,無論你有多濃厚的興趣,「強記」的功夫或多或少是需要的,關鍵是否找到好的記憶口訣。寫過兩篇Life in the UK系列文章後,有朋友問,英國皇室世系龐雜,感覺沒有中國歷史般好記。有方法解決嗎?

這次輪到外國的月亮不及中國的圓?我嘗試尋找英國人學習歷史的記憶技巧,終於在一本舊書中找到以下詩訣,歷數1066年征服者威廉至20世紀伊利沙伯二世所有英格蘭王位繼承者。這個詩訣原來已沿用了幾十年,英國《衛報》也有報導過。

Willie, Willie, Harry, Steve,

Harry, Dick, John, Harry three.

One, two, three Neds, Richard two,

Harrys four, five, six… then who?

Edwards four, five, Dick the bad,

Harrys twain and Ned the Lad;

Mary, Bessie, James ye ken,

Charlie, Charlie, James again…

William and Mary, Anna Gloria,

Georges I, II, III, IV, William and Victoria;

Edward seven next, and then George the fifth in 1910;

Ned the eighth soon abdicated

Then George the sixth was coronated;

After which Elizabeth

And that’s the end until her death.

這詩訣每兩行一個韻腳(例如 two – who,bad – lad),可以每兩行兩行背下來。對於本地人,詩訣頗容易上口,但對於以漢語為母語的讀者們,可能需要一點注釋,也可以當是順便了解多一點英國文化。

首先,為了讓人名容易入詩,使用了不少簡稱和暱稱,例如William寫成Willie、Henry寫成Harry (所以哈利王子的原名其實是Henry)、Richard寫成Dick、Edward寫成Ned、Elizabeth寫成Bessie。

此外,詩首重覆了Willie一字,為什麼?中西方帝號取名原則各有不同,中國皇帝登基一般會更改年號,盡量不重覆以往的;西方則不一樣,為了承繼傳統會重覆使用舊帝號,加上二世、三世等以資識別。所以兩個Willie,分別代表威廉一世和二世。同樣道理,第一行和第二行均有Harry,分別為亨利一世和二世,所以第二行末便出現了Harry three (亨利三世)。

詩訣除了提供自征服者威廉以降的英格蘭君王外,有時為了押韻,某幾位君主提供了額外資訊。例如Dick the bad,因為理查三世作為護國公一直被認為殺害了他應該要保護的愛德華五世並篡奪了王位;Ned the Lad,因為愛德華六世9歲便加冕,15歲而終。

James ye ken是妙筆所在。ye ken是蘇格蘭語,意即you know。為何無端端有一句蘇格蘭語?因為自這位詹姆士一世開始,英格蘭國王同時兼任蘇格蘭國王,開啟了「共主」的新時代,直到現在。

從歌訣可知,英國第一位女王並非伊利沙伯,亦非維多利亞,而是亨利八世的女兒瑪莉。大家可能知道,亨利八世為了討得麟兒,一共討了六個老婆,卒之第五個老婆Catherine Howard給他誕下了後來的愛德華六世;當他逝世後,接連由他兩個姐姐當政。由於瑪莉女王對新教徒殘暴不仁,所以得到Bloody Mary之稱號。

主動記憶,可以是一種樂趣。這首歌訣記熟後,就可以嘗試記其它有趣的東西,例如名人的生卒時間。談到生卒,自2022年後多了一個觀察:事頭婆伊利沙伯二世於當年9月8日逝世,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父毛澤東則於1976年9月9日逝世。於是,由2023年開始,連續兩日,在香港人社群,便出現了什麼人悼念什麼人的有趣現象。◇

文|楊穎宇

責任編輯:陳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