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

跟我學唐詩(12B)

水國秋風夜,殊非遠別時。(李白《送陸判官往琵琶峽》)江秋(彩墨)(徐明義提供)

第十二課

二、六首押「四支」韻的古代經典近體詩

3. 途中曉唐‧崔曙

曉霽長風裡,勞歌赴遠期。

雲輕歸海滿下山遲。

旅望因高盡,鄉心遇悲。

故林遙見,況在花時。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韻)

作者簡介:崔曙,生卒年不詳。宋州人(今河南省商丘市)。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應進士舉,狀元及第。當時的試帖詩考試題目是唐玄宗親自出的「明堂火珠」,崔曙以格律嚴謹、寓意深遠拔得頭籌。此事在一些古籍中均有記載。《奉試明堂火珠》一詩我們將在第21課學習。(曙,古音讀「處」,去聲。)

注釋:①曉發:清晨出發。「途中曉發」的意思是,在水路行舟,傍晚泊舟於江邊,第二天一早又出發。還有一種情況是遇到下雨天,因為江面上能見度低,客船也要靠岸。崔曙的情況顯然是遭遇了雨天,途中耽擱了幾天時間。②曉霽(音計,去聲):指早上雨停或雪停,天氣開始轉晴。本詩指早上雨過天晴。③長風:大風。在古代,凡是能夠將旗幟吹響的風都可稱之為「長風」。所以大船上有船旗、酒店有酒旗,除了給遠處的人們標識之外,就是為了聽聲音大小判斷風速。如果遇到客船被風吹得開始搖晃,說明已經不是「長風」了,而是颱風的前奏,必須緊急靠岸。④勞歌:辛勞或辛勞者之歌。「辛勞者」不限於工匠和農民,還可以是古代的官員及皇帝。例如,唐‧杜審言《贈崔融二十韻》:「十年俱薄宦,萬里各他方。雲天斷書札,風土異炎涼。太息幽蘭紫,勞歌奇樹黃(節選)。」後兩句的大意:「嘆息那開著紫色花朵的蘭花樹,在辛勞困頓中它變黃了。」杜審言在這六句詩中表述了自己這十年來當一名小官,四處奔波,與朋友音書斷絕,在各地嘗盡世態炎涼。「幽蘭」及「奇樹」是作者用來自比。再比如,一位賢明的皇帝,也會因勤政而辛勞。唐太宗《詠風》:「勞歌大風曲,威加四海清。」⑤遠期:與遠方親人約好的回鄉日期。「遠期」還可表達因長久沒回老家,家鄉親人對見面的期盼。⑥旅望:旅行者在途中遙望遠方。⑦鄉心:思念家鄉的心情。⑧故林:故鄉的樹林;比喻故鄉。

全詩大意:江風吹拂,早上雨過天晴。我又開始了辛苦的旅途,期望能趕上約好的回鄉日期。江上長風吹拂,一片片輕柔的白雲,在江風的吹動下,疾速地向大海方向飛去。(這兩天趕上月圓)每當拂曉時分,總覺得大江西岸山上掛著的圓月遲遲不下山。旅途中,遠方的景色因太高太遠而看不清;思鄉的心情因沿途見到類似的景物而感傷。故鄉的景色離此太遠,本來就因看不見而悲傷,更何況是在這秋天的落花時節呢!

詩評:「雲輕歸海疾」言外之意是說,天氣晴朗,江風吹拂,帆借風力,船行的速度就快,回鄉的日期就會縮短。作者用「大海」來借指故鄉。「月滿下山遲」言外之意是說,月亮怎麼還不下山啊?月亮下山,天就亮了,我們好開船啊!頷聯對仗工整,格律嚴謹,表達了作者思念家鄉,想儘快回家的心情。可以說是意在言外。崔曙不愧是科班出身的狀元,給我們展示了如何借物寫景、借景抒情的範例。

明‧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三聯二語(前三聯及末後二句),洞中(切中)客情,古今絕唱。」

暗覺新秋近,殘河欲曙遲。(韋應物《月下會徐十一草堂》)明袁耀山水四條屏《揚州四景之春台明月》(局部)。(公有領域)

4. 下會徐十一草堂  唐‧韋應

空齋無事,岸故人期。

觀書夜,還題玩詩。

遠鐘高枕後,清露捲簾時。

新秋近,殘河曙遲。

注釋:①會:恰好、剛好。「月下會」指恰好遇上明月夜。②空齋:只有作者一個人的屋子、書齋、草堂等房屋都可以稱為「空齋」,這個詞是唐代開始出現的。作者用「空齋」一詞表示草堂的主人「徐十一」剛好不在。古代文人之間的約見,是有時間段的。比如先用書信告之朋友,本人下月中旬(共十日)在某處,可以來訪。這十日雖然不會出遠門,卻有可能去附近其他朋友居處走訪,最多過一夜,第二天就返回。韋應物遇到的就是這種情況。既然朋友不在,他就在朋友的草堂看書、寫詩、睡覺。③岸幘:也有稱「岸巾」,謂推起頭巾,露出前額。比喻灑脫不拘。④暫輟(音傑,入聲):暫停。「輟」字宋、元、明及《康熙字典》的注音均為「株劣切(zhie入聲)」,粵語發音近似。⑤玩月:賞月。「玩」古代官方讀音都是「萬,去聲」。⑥遠鐘:遠處傳來的鐘聲。⑦高枕:原意指用高的枕頭睡覺,比喻無憂無慮。⑧清露:指純淨的露水。⑨殘河:指拂曉前即將隱沒的銀河。

全詩大意:推起頭巾灑脫地來赴友人的約會,(友人不在)自己一個人在書齋內沒什麼事。在徐十一的草堂一直看書到傍晚(「暫輟」指晚上就不看書了),還寫了賞月的詩。上床正準備睡覺忽然聽到遠處寺廟傳來的鐘聲;清晨起來捲簾時,發現露水沾濕了門簾。感覺秋天快要到了,天上的銀河在拂曉到來之前,遲遲沒有隱沒。

詩評:元‧方回《瀛奎律髓》對此詩的評價是:「蘇州詩淡而自然(韋應物曾擔任過蘇州刺史故稱)。」我們再讀一遍此二聯:「暫輟觀書夜,還題玩月詩」、「遠鐘高枕後,清露捲簾時」語句平淡而嫻婉。只有靜心品味,才能感覺到其中的和美。

5. 楚城宋‧

江上荒城猿鳥悲,江便是原祠。

千五年間事,只有灘聲似舊時。

注釋:①楚城:楚國都城的遺址。地址在今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②屈原祠:為紀念屈原而建,又稱清烈公祠。始建於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③灘聲:江水拍打灘石發出的聲音。

全詩大意:看著江岸上的楚城遺址,聽到江兩岸的猿嘯聲,心裡倍感悲哀。大江對面就是屈原祠。(屈原的事蹟)至今已經有一千五百年了啊!這期間發生了多少事情?除了江水拍打灘石的聲音還是一樣的,其它什麼都改變了。

詩評:古代名家的作品能跨越時空,讓我們感受到中華歷史的厚重與滄桑。「一千五百年間事」,物亦非,人亦非,「只有灘聲似舊時」。

一千五百年間事,只有灘聲似舊時。(陸游《楚城》)圖為明代張宏畫山水。(公有領域)

6. 判官往琵琶唐‧李

秋風夜,殊非遠時。

長安如夢裡,何是歸期。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韻)

創作背景:此詩創作於公元747年秋天,地點在今錢塘江邊。唐玄宗天寶二年(公元744年),李白因得罪長安城的權貴,被賜金放還[1]。此後他漫遊了梁宋、吳越等地。結合唐朝同時期另一位詩人皎然寫的《送陸判官歸杭州》詩判斷,此「陸判官」本是朝中的官員,後因事被貶到杭州任職。由於判官屬杭州刺史的幕僚,所以經常被派出去公幹。李白在長安時,曾經跟陸判官有過交往。曾在長安城生活過的詩人,到地方任職後大部分都想回長安,不一定是為了高官厚祿,有可能是留戀那個生活、社交的圈子。因為盛唐時期各種能人異士,最有才華的一批人都集中在長安城。

注釋:①陸判官:判官(八品),古代官職名。唐朝的左右金吾衛(首都禁衛軍將領)、地方節度使、刺史、觀察使、防禦使均置判官,為長官的僚屬(現今稱副手或助理)。②琵琶峽:在今重慶市巫山縣附近,長江畔有個琵琶峰,形似琵琶故稱。③水國:靠近大海、大江、大河的人煙聚集地或江邊城市等。本詩指杭州,因為杭州古稱錢塘(錢唐),是名副其實的「水國」。④殊非:很不適合;豈是;真不。「殊」作副詞,表示「很、甚」。

全詩大意:杭州城秋天的夜裡,您卻要遠赴琵琶峽,真的不適合給您送別(言外之意,秋天本就因為萬物開始凋零而悲傷)。前些年在長安城發生的事情,如夢一般在腦海中出現,何時才是你我回歸的日子啊。

詩評:明‧楊慎《升庵詩話》:太白詩:「天山三丈雪,豈是遠行時?」又曰:「水國秋風夜,殊非遠別時。」「豈是」、「殊非」,變幻二字,愈出愈奇。

三、附注:

1.《新唐書‧李白傳》:白嘗侍帝(唐玄宗),醉,使高力士脫靴。力士素貴,恥之,擿其詩以激楊貴妃,帝欲官白,妃輒沮止。白自知不為親近所容,益驁放不自脩,與知章、李适之、汝陽王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酒八仙人」。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

看更多【跟我學唐詩】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