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辛:從神舟上天看神州大地(一)

劉辛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11月6日訊】 1964年10月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當時我正在北京的一所寄宿學校讀初中。那天晚上,全校師生在田徑場的跑道上緊急集合,列隊遊行。那是個振奮人心的時刻,學生們歡呼著、跳躍著,並不斷振臂高呼:“熱烈慶祝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毛主席萬歲”,“打倒美帝國主義”。同學們由衷地感到,祖國一天比一天強大起來了;中國人民真正站起來了;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因為我們肩負著埋葬帝修反,解放全世界三分之二受苦人的歷史使命。1967年氫彈試驗成功,我依然在遊行的隊伍裡,一樣是激動的人群,一樣是震天的口號……。

我之所以如此激動、興奮都是基於這樣一件事實,那就是我的腦子裡充滿了政府宣傳所灌輸的東西,而對中國和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我不知道就在試制原子彈的這些年裡,農民正在由於飢餓而死亡,死亡的人數是原子彈的殺傷力所不及的。我不知道在1959年,當全國的糧食減產3000萬噸,全國的糧食儲備僅剩下1715萬噸(夠城鎮居民吃一年,1959年6月)的時候,我們的政府還要出口415萬噸糧食 (三年自然災害真相,周湘靈)賣得美元以換取原子彈等軍事科學研究的急需物資。我也不知道正在中國餓殍遍野而原子彈的實驗又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準備與美國人決一死戰的時候,美國人卻在1962年7月10日將一顆名為Telstar的小型電視衛星送入地球軌道,當天就將美國的實況電視信號送到了法國。

在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的同一年(1964年),在日本東京舉行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實況電視畫面已經通過美國的通訊衛星傳到了美國、傳到了歐洲。這一人類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的重大成果距美國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58年)只用了四年時間。不是我的天性冷漠,對民眾的悲慘境況和驚人的科學成就無動於衷。實在是我的腦子被填滿了枯燥的乾柴,一旦有原子彈、氫彈試驗成功的點點火星,便燃起熊熊烈火。身心都處於高熱狀態。怎麼能冷靜客觀地思考問題呢?

1970年我國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時,我正在偏僻的農村,沒有去遊行。當我告訴村裡的老鄉說中國自己造的衛星在天上時,一位村民問我:“放上去做什麼?”,我解釋說,這叫科學探索,衛星上還能放東方紅呢。村民又問“就這個呀,到那上面放東方紅做什麼?”。這些唱了一輩子東方紅的農民多年處於半飢餓狀態,根本聽不到衛星發出的東方紅樂曲,因為全村沒有一家有收音機。就是聽到了,他們也並不為之歡欣鼓舞,因為他們不認為這有什麼意義。農民對於衛星上天的反映,加上已經感受到的城鄉的強烈反差,使我開始對一些事感到疑惑。

今天,神舟五號載人成功,絕大多數人還是和我們當年一樣的激動,一樣的歡呼雀躍,一樣的驕傲和自豪。這些一樣沒什麼不好,人們在任何年代裡都希望自己的祖國科技發達、繁榮昌盛。可我真正不希望看到的是另外一個一樣,那就是人們對許多發生在我們周圍的事情和我當年一樣地一無所知。借用一下唯物主義的經典理論“存在決定意識”。存在指存在於什麼樣的信息環境中,信息來源的總和便形成了人的認識。

神舟五號載人飛行,在航天科學上並無創新之意,對中國的軍事現代化也並無建樹。國外有報導說神舟五號有軍事意義,說是攜帶了一個大功率高分辨率的遙感相機,難道這架相機需要8噸重的神舟5號載著人,親手把它送上地球軌道嗎?衛星回收技術和遠程彈道導彈技術是一回事,我國早就掌握了這一技術。從1975年我國的FHW系列回收衛星發射以來,發射的17顆衛星已經成功地回收了16顆。如今我國的遠程導彈精度要打美國華盛頓絕到不了馬裡蘭。衛星搭載科學實驗如太空育種等也都取得了成功,這都是在機器操作下完成的。要想學美國的衛星制導的導彈嗎?那需要用全球定位系統衛星,最少用24顆衛星掛滿地球軌道。哪顆導彈也不是人從衛星上瞄準的,更不是從衛星上扔下去的。美國Hertitage Foundation從事對外政策和國防研究的副總裁Larry Wortzel說:“往上面(指載人飛行計劃)扔錢是好事……在神舟上多花一塊錢,意味著中國的太空軍事計劃就會少得到一塊錢。”美國空軍中校Michael Stokes說他不太關心中國加入人類宇宙飛行俱樂部,他更關心的是中國建立需要的軍事衛星網的努力。可見載人飛行與太空軍事計劃沒有關係。

1991年,海灣戰爭打響時正是北京的一個早上,大約從8點鐘開始,CNN的戰場畫面就接連不斷地通過中央台傳到了全國各地。那個十字型的瞄準器對準伊拉克通訊大樓的畫面,許多中國人今天還記憶猶新。但是到了大約中午前的時候,所有CNN畫面突然停止了。據後來了解,是因為某位老頭子說話了,不能長敵人的志氣,滅自己的威風。一些軍隊的幹部子弟也傳說,一些老將軍看了這種現代戰爭畫面,感慨地說:今後的仗是沒法再打了。

決策者在1992年制定神舟計劃的起因正是由於被海灣戰爭中美國的精確制導的導彈嚇壞了。但是研製由GPS定位的、激光精確制導的導彈,從技術上對中國來說,還有難以估量的距離。於是就將提高遠程導彈的落點精度定為主攻目標,不斷地發射了多枚回收衛星,而作為921工程落幕前的高潮,也是最引人注目、最花錢的載人工程,恰恰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政治宣傳。

美國總統肯尼迪於1961年,在宣布阿波羅計劃之前就曾經向蘇聯呼籲聯合開發太空技術。同年在維也納,肯尼迪再次當面向赫魯曉夫提出了聯合探索太空的願望,他說:“為什麼我們不能一起到月亮上去呢?”接著又在1963年的一次聯合國大會的演講中再次向全世界表達了國際間聯合發展太空技術的設想,他說 “為什麼這(指開發太空)一定要成為國家之間的競爭呢?為什麼我們不能聯合起來幹呢?”。在肯尼迪遇刺前十天,他還交代給他的助手Jim Webb擬定與蘇聯的太空合作計劃,其中包括登月。

四十年以來,世界各國政府已經先後開始了聯合探索太空、和平利用太空的許多合作項目。1975年由15個歐洲國家組成的歐洲宇航局,1980年就將阿力亞那火箭發射升空了;正在進行中的俄羅斯、美國的太空站聯合行動;以美國為首的16個國家聯合耗資600億美元的國際空間站計劃等都在體現著人類太空合作這一不可逆轉的歷史趨勢。中國政府在這一大趨勢面前搞了個載人飛行,其目的是在粉飾太平盛世、美化專制政府、鼓譟民族主義、掩蓋日益尖銳的社會矛盾,是一項中共專制主義打造的勞民傷財的又一形象工程。

形象工程不是不能搞,事實上人人都有自己的“形象工程”。穿件漂亮衣服、戴上首飾,打點兒粉,塗點兒紅,這些既美化了個人又美化了環境,時髦地講,還可以拉動內需。但人人都會按自己的收入確定買什麼檔次的物品。像買汽車這樣的“形象工程”(汽車對許多中國人來說目前還是屬於“面子”) 一家人是會坐下來商量的。積蓄有限,是買車,買房,還是留下錢給孩子上大學?通過家庭內的民主協商,多數家庭會作出少要一點兒面子而多要一點兒實用的選擇。中華民族本來就有著量入為出、戒奢以簡的傳統。對那些為了買車而停止□孩子請家教的人,人們會說他有病。

象神舟五號載人飛行這種年耗資20億美元的浩大工程,沒有經過一次國人的民主協商。27萬科技人員的艱苦勞動,多少個不眠的夜晚,更會有多少個動人的故事……。但是,科研要有成果,成果和勞動又都要變成財富造福人民。神五的總設計師王永志說載人飛行涉及諸多領域……。這話不錯,但是這只說明瞭神五工程利用了許多科學領域的先進技術,對這些學科本身並無什麼新的建樹。美國航天計劃為美國以至全世界的科學與工業的發展帶來了無數的發明、創新。我們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行創造了什麼呢?為中國人帶來了什麼呢?除了像一個剛從撒哈拉沙漠回來的人向周圍的人得意地說“撒哈拉嗎?我去過”之外,還有什麼可向中國同胞吹噓的呢?

美國的航天計劃除了將人類第一次送上月球之外,還創造了不勝枚舉的創新和發明。舉幾個例子:
1. 現在人們天天都在使用的無電源線的電動電鑽,就是為了在月亮上鑽孔取樣,由BlackDecker公司研製的。
2. 現在幾乎人人都戴著的石英手表,就是Gerneral Timing Device為阿波羅計劃研製的。
3. 全世界的第一副太陽鏡是為美國火箭推進實驗室對不同材料焊接時的需要而研製的。
4. 孩子們的遊戲棒的雛形也是來自宇航員的降落模擬和軌道模擬操作。
5. 用於過濾家庭自來水的離子過濾器是為宇航員的飲水消毒用的。
6. 為太空飛行器發明的超級保溫材料(一種鋁製材料)已經由“保證節能系統公司”等製造商生產並被廣泛用於家庭住房的保溫設計。
7. 世界上的許多菜農都在使用“無土栽培技術”,這也是為宇航工程而實驗成功的。
8. 地球資源衛星使用的遙感技術,在農業、漁業、探礦、水源、野生動物保護、監視大氣和水的污染、氣象預報、洪水控制、城市增長規劃等方面的應用正在愈來愈多地造福於全人類。而首次發射和使用是美國宇航局在1972年發射成功的。這種遙感技術已經為世界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商業領域。
9. 由NASA發明的一種叫Airgel的新材料,其重量只有空氣的三倍但隔熱性卻超過大多數的隔熱材料。
……
就在中國的載人衛星降落的第二天,2003年10月17日,美國佛羅裡達卡那維那爾角的NASA實驗室正在作一種實驗。將紅外激光打在一個不到一斤重的模型飛機上,使這架模型飛機用光作為動力飛了起來。這無疑是航空、航天事業的又一巨大創新(Beam-powered)。這種飛機或氣球可將物體提到二萬米的高度,白天用陽光作為動力,晚上用激光。其用途將非常廣泛,可用於電視信號、手機信號和互聯網的中繼傳遞等。幾個國家的科學家在現場觀看了這個人類科學史上的最新發明,在這些科學家中,沒人會關心中國正在重複著的40年前人類就已經完成了的科技發明。
日本的遠程教育是教師在現場,在埃及的金字塔、在中國的長城、在海洋的觀測船上,在學生不易到達的地方,通過衛星將畫面傳進教室。我們還是學生在沒有教師的教室裡看別的教室裡的教師上課。日本是不會或沒錢搞載人衛星嗎?不是,因為沒有必要。日本的航天科技最著重實用,他們在一個飛行器裡裝上幾十個太空機器人,完成各種各樣的科研任務。造價46億美元的空間站的模型就是日本製造的,這是由16個國家集資$600億美元聯合進行的國際太空站工程的一部分。

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我們不具備進行載人工程的條件。

1. 一些基本數字
a. 人均GDP (人均產值,單位:美元PPP*)和世界排名:
美國 日本 台灣 中國
1950 $9,573 $1,873 $922 $614
排名 1 30 39 45
1973 $$16,607 $11,017 $3,669 $1,186
排名 2 14 32 43
2002 $35,935 $27,985 $17,119 $4,671
排名 2 12 49 114
*以在本國的實際購買力折算出的相當於美元在美國的購買力,而非按匯率計算出的美元數。

人均產值:國內全部生產性企業和服務業行業包括生產出的產品全部用來出口的企業,還有外資和合資企業,在一年之內生產出的產品的總價值,除以總人口,再轉換成相應購買力(PPP)的美元數,這就是人均產值。中國的這一數字在全世界排名第114位,排在中國之前的有:第72 位的烏幹達,第82 位的哥斯達黎加,第89 位的利比亞,第102 位的多米尼加,第106 位的菲濟,第107 位的黎巴嫩,這些都是人均5000美元以上的國家。

b. 人均收入水平
人均每天一美元(PPP)的人口比例:中國是18.8%,約旦、泰國和烏拉圭都小於2%。
人均每天二美元(PPP)的人口比例:中國是52.6%,泰國28.2%,約旦7.4%,烏拉圭6.6%。
解釋: Data from most recent available between the period 1983 to 2000. 來源: World Bank 2002b via backone.pdf

一些中國人包括一些中國的學者對用人口平均計算出的各項數字一貫不滿,理由是我們人多,用人口平均算什麼數字我們都不行。中國的某些政府官員和經濟學家們在吸引外資的時候,總是在大講我們的勞動力有多麼便宜,將九億農民視為取之不盡的廉價勞力的永久來源,可是在計算人均數字的時候,就又嫌這些人數產生的分母太大,拖累了整體水平,算出來的數和人家一比,覺得丟面子。恨不得乾脆就以城市人口計算才合適,就像實際發生的那樣。全國83%的消費額發生在城市,而佔全國人口80%的農村人口的花費不到總花銷的20%。窮人也要有房住、有飯吃、有衣穿,孩子也要上學,也要點電燈、坐汽車。人均產值不包括窮人,難道窮人不是人?人均產值全世界排名第114位,這就是中國經濟的水平。置數千萬人於貧困(政府承認的貧困人口是2000萬)之中而不顧,眼看著自己的同胞還在飢寒交迫之中,卻要花幾百億去搞載人工程,這不簡直就是宰人工程嗎?

c. 國家技術成就與競爭力
2001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公布了以技術創新、新技術傳播、傳統技術傳播和人類技能為評估體系的世界主要國家技術成就指數(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01.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Table A2.1. via ciesin.org)。這份資料顯示,參加評估的73個國家的平均指數為0.37。芬蘭名列第一為0.74,美國第二為0.73,日本第三為0.70,韓國第五為0.67,中國被排在烏拉圭、特立尼達和多巴哥之後名列第四十,指數為0.3。(此資料與中國國家統計局國際統計信息中心的報告相符合,見中國統計信息網)

總部設在日內瓦的“世界經濟論壇”在2003年10月公布了針對世界102個國家的《2003-2004年全球各國競爭力排名報告》。其中芬蘭名列一,美國第二;台灣躋身前五名,新加波名列第六,中國排在世界第44位,比2002年評比排名的第38位降低了6位。此報告是由“世界經濟論壇”領導,全世界一百多個領先的研究和學術機構參與下完成的。報告按國家的技術水平、政府機構的效率和社會整體經濟環境三部分進行評估。由實際可信的經濟數據加廣泛的調查答卷綜合考量得出結果。在三部分的分別評級中,中國的整體經濟環境處於第25位;政府機構的效率處於第52位別(較上次評級降低了10級);技術水平排在第65位。技術水平中的創新排在第70位,而在決定這第70位的兩項數字中,實際硬數字(發明統計等)排在第78位;問卷調查的結果排在第36位。(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03-2004,World Economic Forum)

技術水平排在第65位的中國非要去爭衛星載人那個第三,這遲來的第三是拿到了,而代價是什麼呢?這就像一所成績排名中等的中學,校方傾全力參加市裡的知識競賽;挑出學校裡所有的好老師,拿出所有的教學資金,再到校外高薪聘來有關學者,對參賽的學生,填鴨似的餵了一年。知識競賽到是拿了個第三名,可是全校平均水平在市裡降到了末流。參賽的學生吃盡了苦頭,參賽的老師費盡了心機;值得炫耀的聰明才智,值得謳歌的無私奉獻,贏得的是連一張獎狀都沒有的口頭表揚,因為那第三名是後補的。

d. 研究與發展經費的分配使用
中國國家統計局頒布的統計公報中,2002年全國科學研究與發展(R&D)經費支出1161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1%。這只是中國官方的數字,當然這已經足以讓中國的廣大科研人員感到欣慰了,因為他們終於盼來了這個超過1000億的時刻。但是經費的使用嚴重失衡,包括神舟五號在內的航天科技每年就用掉了將近200億,佔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的16.7%,而基礎研究經費只是74億元,佔6.37%。美國航天費用150 億美元,僅佔R&D經費支出的5.6%。中國的農業落後,農業佔中國GDP的比例僅為15.9%(2000年)。(農業部信息中心, 2003-03-18)) 正是由於落後,投入的科研經費就更應該多。但事實是,從1985年以來農業科研佔農業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顯示了不斷下降的趨勢,1986年降到了0.36%。與國際數據比較,我國的農業科研投入密集度只相當於中等收入國家80年代末平均水平的60%,並且低於30個最低收入國家加權平均數的0.37%。(未完待續)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現居美國

──原載《觀察》:http://guancha.org(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經濟評論:又一個"形象工程"
【專欄】景世衷:「神五」升空 中國離航天大國遠
紐約時報:神舟五號太空船有一節未返回地球
林保華:中國提高軍事技術 追求霸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