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指三百年—閒話聖彼得堡

標籤:

【大紀元7月28日訊】

今年是圣彼得堡建城的第300周年,俄羅斯當局舉行各式各樣的慶祝活動,來為這座有著“北方威尼斯”之稱的城市注入新時代的色彩。

圣彼得堡的歷史是与其建城者彼得大帝(1672-1725)有著密切關系的。三百多年前的俄羅斯由于地處邊陲之故,向來与歐洲各國的發展趨勢有著一定的差异。當西歐各國把他們的注意力從宗教上對來生的向往轉移到對當下世俗生活的追求、把目光投向海洋与其它大陸版塊,努力發展海外殖民事業時,俄羅斯仿佛還籠罩在中世紀的氛圍當中:主流信仰的東正教逐漸僵化到只剩下繁複的宗教儀式、莫斯科城里厚重陰森的宮殿內骨肉相殘的悲劇不斷、留著大胡子的貴族与騎兵動輒內斗不休……。

彼得大帝在這樣一种環境下成長,雖然貴為王儲,卻也無法免除生活在恐懼之中。當他十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他即位為沙皇時,他同父异母的姐姐伙同騎兵隊叛亂,屠殺彼得母親這邊的親戚,把彼得与弱智的同父异母弟弟共同立為沙皇,由她當攝政女王,實際掌握著權力。彼得目睹了身邊的親友及老師被殘酷地殺害而無法制止這場屠殺,雖然7年后他成功地奪回他的權力,并將同父异母的姐姐軟禁起來,卻因這一段可怕的經歷使他對莫斯科充滿厭惡与不信任感,遠离這個地方以另外一座城市作為首都,也就成為他心底的愿望。

23歲時彼得到西歐旅行,目睹了西歐各國的發展,學習了造船術及其它技術回到俄羅斯后,便以西歐國家為藍本,開始進行改革,想使俄羅斯也成為一個擁有海權的國家。當時俄羅斯的鄰國瑞典國力強盛,擁有著圣彼得堡附近地區臨海的土地。彼得想要一個通往北海的港口城市,便無法避免地与瑞典產生沖突。年輕的沙皇開始展現他的雄才大略,用自西歐學來的方法訓練了一支新式軍隊,打敗了當時屬于歐洲強國之一的瑞典,得到了這片靠海的沼澤地,便于1703年在這里開始興建一座由他親自規划的城市。1712年,這座集當時歐洲建筑藝術于大成的城市被定為首都,并以其建城者彼得大帝的名字命名為圣彼得堡。

自彼得大帝起,歷代繼任的沙皇大都不竭余力地吸收著西歐文化。伴隨著國力的逐漸強盛,歐洲各國有的新建筑風格,在圣彼得堡也同樣看得到了;雕塑、畫作等被大量地收購,丰富皇家的收藏;西歐的藝術家、文學家、音樂家等被禮聘至宮廷,成為沙皇的賓客;學院、音樂廳、劇院等等先后設立;本國的文學与藝術作品也慢慢地顯露頭角,以其強烈的民族性散發著獨特的魅力。時至今日,這些都已成為俄羅斯人引以為傲的文化遺產,并被世界所珍視著。以皇家收藏品為基礎的EREMITAGE博物館,其館藏之精之富,簡直可与巴黎的羅浮宮、倫敦的大英博物館等同列為世上少數几個收藏最丰富的寶庫;MARIINSKI劇院里的芭蕾舞團至今仍是古典芭蕾的個中翹楚;至于世界知名的文學家、音樂家、藝術家更是多得無法一一列舉:托爾斯泰、普希金、杜斯托也夫斯基、鮑羅定、柴可夫斯基、葛令卡、夏卡爾、尼金斯基……, 圣彼得堡的過去,見證著俄羅斯的輝煌。

与輝煌的過去相比,圣彼得堡的現狀顯得有點美景不再地滄桑落寞。數十年來共產主義下的統治使俄羅斯再度与西方世界脫節;為了与西方世界對立而全力發展軍備,犧牲的卻是基本建設与民生需求;極權統治的結果使其民族文化的發展受到嚴重的摧殘。所以在共產主義垮台以后,留下的只是破舊不堪的殘局來面對體制改革時必須面臨的沖擊。但雪上加霜的困境并沒有擊垮俄羅斯民族的意志,在歷經十年風雨飄搖的民主歷程后,又重新站在世界舞台上,積極地參加國際事務。圣彼得堡也由前蘇聯時的名字“列宁格勒”改回其舊名,雖然已經不再是首都了,卻因為帝俄時期的不斷建設及維護,致使蘇聯時期對它的保養相對來說比其它城市來得容易一些,所以在目前仍然擔任著迎接國家外賓的角色。在俄羅斯舉行的國家首腦高峰會議或其它國際級會議,還大多選擇圣彼得堡作為開會地點。

也因此圣彼得堡的保安警備來得比其它城市嚴格,除了荷槍實彈的警力外,為數不詳的便衣還繼承著前蘇聯時代KGB遺留下來的作法,時刻注視著人們的一舉一動,就連普通游客下塌的旅館里,都能發現其蹤影。筆者住過圣彼得堡市郊的一間非常普通的三星級飯店,經常可以發現大廳一邊的沙發上坐著一個人,不象游客,也不象有什么事要干的樣子,就是盯著進出的人看。旅館的服務人員對之視若無睹,不知是已經有人向他們打過招呼了,或者這种事情是極其普通似的。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找了當地人來問一問,回答的居然是“特務”!若再進一步地問:“特務怎么會讓人知道他就是特務呢?” 得到的答案倒也干脆:“他們就是不怕人知道!”當地人在莫可奈何之下也就習以為常了,倒是從自由世界來的人怎么也承受不了這种被如此監視的待遇。在努力朝著民主自由發展的俄羅斯社會中還不免出現這种情況,想到那些仍然生活在極權社會的人們他們的壓力,心里不由得感到沉重起來。前蘇聯時代就是因為這种令人窒息的气氛致使大量人材外逃,事實證明其后果是導致社會的發展怎么樣也赶不上講人權的自由世界國家,落后的苦果到頭來還得自己去嘗。眼見著中國不以前車為鑒,反而還步上蘇聯老大哥鎮壓迫害老百姓的后塵,真是為之著急呀!經濟的蓬勃發展若沒有扎根于對人權的尊重,也只能算是有了面子沒了裡子,表面的繁華在曇花一現過后,剩下的還有什么?

走訪一趟圣彼得堡,感慨万千,這反倒不是旅行的目的了,還是收拾起沉重的心情,仔細地看看這里的風土人情吧。對于從西歐國家來的游客來說,圣彼得堡的城市景觀可能与自己一向熟悉的居住地的景觀沒有什么太大的區別,因為它的建筑風格基本上与西歐各國從巴洛克時期直至20世紀初新藝術時期的風格相仿,倘若沒有眼力好一點,去發現躲在大街后面的洋蔥頭教堂的話,真不覺得自己置身在俄羅斯這個自古以來便充滿神秘感的國度。這种造型的教堂倒不是俄羅斯所獨有,最早是從東羅馬帝國傳過來的,以前曾經屬于東正教信仰的地方,例如今日的土耳其,基本上都還保存著這种風格的建筑,只不過在那里的建筑現在不作為基督教的教堂,變成回教的清真寺了。雖說不是原創,俄羅斯的洋蔥頭可真是五彩繽紛,令人眼花繚亂、嘆為觀止。一座教堂可以頂著好几個洋蔥頭,其中有大有小、有高有低不說,造型和顏色還可以全不相同,若頂下的建筑物主體外觀再裝飾一點,簡直就象神話世界里的建筑一般,讓人只能呆呆地圍著它走几圈,什么話也說不出來,這也算是俄羅斯文化的魅力吧?!

除此之外,圣彼得堡的地面交通有兩個獨特的地方:在其它國家里,九人座的面包車一般是作為私人用途的,在這里則是當作大眾運輸的迷你巴士使用,跑交通主線以外乘客沒有那么多的地方。它們也有自己的路線、几個固定的站牌,告示著最早班与最晚班的發車時間、以及几分鐘一班車等等,其余的就很靈活了,路邊一招手車就靠過來,想下車時跟司机說一聲,車也就靠邊停下讓你下車。有時分不清哪輛是私家用的哪輛是小巴時,就看車窗上有沒有貼一張標著路線號碼的紙。跟七八個陌生的各式人种同乘一輛小巴,倒是個新奇的經歷。另一個特別的地方是,經常看到有人在路邊招手,而靠過去的車居然還包括私人用的小轎車。剛開始時以為那是親朋好友約好了在那接人,后來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是俄國人現在很努力打拼,在下班后或順路的情況下兼差賺點外快的。雖然法律明令禁止沒有計程車執照是不許載客收錢的,一般人還是照常做他們想做的事,因為搭乘私家車可以討价還价,車費往往比有牌照的黃色計程車便宜一點。

真正讓筆者感到十分希奇的是現代圣彼得堡的另一多:換匯的地方特別多。一條涅瓦大街走下去,三五步就是一間換匯所,簡直与德國賣香腸的、法國賣薄餅的或者英國賣炸魚塊的小吃店一般多。每間換匯所的門口都大大地標識著盧布對美金的最新匯率來吸引顧客,進出的人也不少。乍見之下,還以為圣彼得堡的觀光事業這么發達,游客多到能夠支持如此多換匯所的生存呢。后來才知是另有玄机,原來進出換匯所的絕大多數是俄國人,他們對本國的貨幣沒什么信心,有了錢總喜歡赶快把它們換成美金,認為這樣才比較有保障。雖然俄羅斯當局明令禁止使用外幣交易(不知現在是否放寬了),我看著從俄國人口袋中掏出來付錢的,卻也不僅僅是盧布而已。

在圣彼得堡購物慢慢地也可以使用信用卡或銀行的提款卡付費了,只是還未普及,手續也稍微麻煩一點,這可能跟以前蘇聯時期形成的購物方式有關。商店多數還不是我們現在所習慣的開放式的超級市場,而是傳統式的店鋪、顧客不能自己拿東西、需要由店員服務的。要買一件東西時,得先告訴店員,然后拿著單子(或不拿單子)到柜台去付錢,然后再拿著收据回來給店員才能拿到東西,如果中間出現什么疑問,買東西的人就得來回地跑。這种購物方式當做旅行的經歷是很新奇,但是若在日常生活中也得天天這么來回折騰的話,我現在能想到的第一個好處是:可以省錢,因為懶得上街買東西了;第二個好處可能隨之而來,就是“可以減肥”,因為沒那么多東西可以吃了嘛,自然也就瘦下來了。稍微觀察一下在圣彼得堡里面的人,發現他們一般來說都比西歐國家的人來得苗條,不知是否与此有關?

吃的沒下落,那就逛吧!六月的日子最長,俄羅斯的“白夜”在此時達到了極致,天色總沒有真正暗下來的時候,眼看著表上的時針明明已經過了凌晨12點了,太陽還象下午般的光景一樣明亮,有時不免讓人產生錯亂,以為現在還是中午呢。南方來的人還從來沒有經歷過這种有白天沒黑夜的日子,便熬夜一下來體驗體驗夜未央的感覺,才發現六月的俄羅斯,黃昏与清晨是連在一起的,沒有黑夜,黑夜都被挪到冬天去了。很難想象冬季的俄羅斯,那長達數月的沒天沒日的歲月如何度過?既然很難想象,也就不去想了吧,還是學學圣彼得堡人,把握現在的美好時光,放心地去夜游吧。◇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聖彼得堡慶祝建城300週年 各國元首到訪
俄外長敦促伊朗同意讓聯合國執行更嚴格核檢
2003年6月1日 簡要新聞
普京布什聖彼得堡會晤
紀元商城
這種肥皂不會耗損 永遠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裡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這種杯子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個被捕
這些亞馬遜好物 讓你生活品質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