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孩子情感的重要性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8月29日訊】
在成人間寒喧中常能聽到: 
 
  “今天的臉色怎麽不好,是不是遇到什麽不開心的事?” 
 
  “唉,這幾天是有幾件事惹人挺心煩,……” 
 
  “像這樣的事,我以前也碰到過,別往心裏去,身體要緊呀!” 
 
  可類似的情感交流,孩子是否也能享受到呢? 
 
  在不少年輕父母的思維定式中,孩子應該是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不會有什麽“壞心情”,也沒有理由有,難道是我們虧待了他嗎?所以當孩子提出想同父母交流一下“思想”的時候,得到的回答可能是:“小小年紀想那麽多幹什麽?”更有些家長則憑著自己情緒的好惡來决定交流與否。長此以往,使孩子時常處于情感交流的“饑餓”狀態中,漸漸“悶”出情感障礙之類的“心”病來。 
 
  這是“危言聳聽”嗎?不,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1996年對3349名10—15歲的城市獨生子女人格發展情况的調查結果,有20%以上的孩子“感到孤獨”、“沒有知心朋友”,20—30%的孩子對家庭有較多的消極情緒體驗。上海的一項調查也顯示,青少年情緒障礙發生率已居諮詢問題比率的第四位,青少年離家出走、犯罪、自傷、自殺等極端行爲均與其情緒狀况密切相關。 
 
  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5—7個月的嬰兒就已開始有憤怒、悲傷等情緒活動,3歲時則具備了人類的一切基本情感,如羞辱、憂慮、傷心、悲痛、消沈、激動等。隨著心理科學研究的進步,許多專家注意到,“智商”從某種程度上實際已失去預測兒童素質的“權威性”。而“情緒智力”則是决定孩子今後能否成就事業的“核心”要素。任何漠視、忽略、斥責孩子正常情感需求的言行,都是不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長的。 
 
  那麽,怎樣才能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質呢?關鍵是家長首先要以深切的愛心去尊重、同情孩子,仔細聆聽,設身處地以“孩子”的心態去體驗他的感受。父(母)子之間若能有此“默契”,孩子就能在與父母分析、討論“壞心情”癥結的交談中,悟出應該控制自己的哪種情緒衝動,怎樣尊重、理解、同情別人,從而樹立起健康自信,富于同情心,樂觀向上的情感。 
 
  身爲家長,在“密切關注”孩子物質生活和學習成績的時候,若還能常捫心自問:“孩子的心情還好嗎?”某種程度上講,是送給孩子的最佳“禮物”。@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影評】木舟:《洗澡》,一曲唱給昨日的戀歌
NBA:在總冠軍面前沒有恩怨
「赴宴」藍正龍 角色原形是生態所教授陳玉峰
李亞鵬回應《海灘》--想講個尋根的故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