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藝術 文學 連載 教育 人物 生活 美食 旅遊 保健 移民 職場 投稿

新聞 評論 社區 科技 網聞 體育 娛樂 突破封鎖 關於我們

人們起爭執的動機各有不同,例如:為了獲得資訊、理解不同的觀點、改變對方的想法、傷害對方的感情。我們參與爭執的原因不一定要跟對方一樣,但彼此的動機應該能夠接受,但對方只是從交流中藉此了解我們,我們大概能夠接受這樣的動機。如果另一方只想繼續爭論,以表達他們的憤怒或是傷害我們的感情,我們應該就該選擇離開。
EQ充電站

失控行為不是問題本身 而只是問題顯現的方式。我們想壓抑情緒的出現、想阻止某些行為或念頭,並對有這些反應的自己嚴加斥責,但其實這些情緒、行為、念頭,並不是問題本身,而是問題發作的症狀。若我們能理解根源,狀況就會慢慢消散。

想要尋找真實的自我,必須正視自己的感受,那麼請拆掉武裝,剝除精心打造的人設,嘗試在每個時刻看見自己。

你處理混亂局面時,這個過程不會隨著找出問題而結束,甚至未必需要從找出問題開始。我反而喜歡把變通思維想成一種需要不斷在人生的「預設選項」與「問題」之間換來換去的心性。

外在的一切,都可以是我們的資源,我們從中尋找最適合自己的,然後堅定地扎根,深入泥土。

編者按:你不需要討好任何權威和任何人,你只需要對自己改變與療癒,誠實問問自己的內心,是否想要做一些改變?請確認,你是否在為自己做這件事。試著去聽聽自己內在的聲音,如果你並不想改變,或者還在猶豫,就尊重這個感覺,不必推著自己往前奔跑。

我認為所謂的全力以赴,是指在過程中認真付出,同時平心接受最後的結果,這樣才算是「全力」。進展順利的時候盡情狂歡;進展不順利的時候,也要正視隨之而來的痛苦,連同失敗後的衝擊充分接納。不迴避、待到落幕的最後一刻,這樣一來,才能毫無遺憾重新出發。

我覺得大家好像替「三」這個數字套上了框架。可能是因為我們很習慣三局定輸贏,所以只要超過三次就會強烈認定:「已經到底了!」有些事情對方一次就改得過來,也有些事情需要花很長的時間調整,每個人都不一樣。這不是我能決定的,而是取決於那個人的能力,但我卻照自己的意思判斷並劃清界線說:「同樣的話不要讓我說三次。」

當別人笑我們「傻」時,沒關係,因為,我們正在抱持一份熱情與傻勁,去做一件「讓自己快樂、進步、突破的事」。沒有「傻勁」與「衝勁」,人就會變得很平凡、很普通、很沒有鬥志。

感動人心的勵志故事,通常來自生活日常中的細微小事;為自己或他人帶來強大力量的,往往源自不經意的溫暖舉動。當我們的心是「柔和、柔美」時,就像水一樣,可以納百川成巨河;在溝通時,若我們用「寬柔的心」來互相對待,那麼,就一定可以贏得許多友誼。

感動人心的勵志故事,通常來自生活日常中的細微小事。母親曾跟我説:「主動關懷別人、問候別人,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就會加溫。」真的,母親一直覺得,她的人生使命,就是在信仰、在教會、在幫助別人。

常聽人說「能者多勞」,因為太優秀了,自然而然就會被交付更多工作;又因為都能妥善處理,於是工作就變得更多……一直苦撐到身心耗盡,那就得不償失了。時間不夠用,那要如何才能創造出時間?

光靠說話要使人折服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不先了解別人就一個勁地說話,很有可能誤踩地雷。聽別人說話是在蒐集資訊,藉以了解對方是怎樣的人、心裡在想什麼、有什麼感受。藉由聆聽,我們能更加了解別人要的是什麼,也更有機會拓展對方感興趣的話題。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年人的生活經歷會給人們帶來啟發,而他們在人生旅途中的磨練也使他們更有韌性,值得年輕一代學習。有專家建議說,如果你想讓自己快樂,你就應該像老年人一樣思考。

開立好幾個帳戶來管理資金,並申辦各種信用卡以取得不同的優惠。這種做法其實不是為了消費者,而是金融機構的行銷策略......其實,富人們通常只有一至兩個帳戶,以及一至兩張信用卡。

人生隨著春夏秋冬四季,在不同階段展現獨特韻味,不要用心態給自己設限,生命是如此美麗、多采多姿,每個年紀都值得細細品味!

凱瑟琳平常的舉止有些嚴厲、咄咄逼人,所以她可能是最後一個知道別人對她是什麼印象的人。事實上,大家都很怕她,因為她總是皺著眉頭,緊抿著嘴巴,眼神銳利,看起來很刻薄的樣子。她說:「我看起來很生氣,連我自己都差點被嚇到了!」「我想知道為什麼。」

辛苦得到認同,人並不會因此就變得懦弱、懶惰。如果覺得學習很難、很累的孩子,也能得到認同和安慰,反而會萌生今後要更加努力的欲望和決心,產生學習的自發性動機。

年齡漸長後,可以隨心所欲運用的時間會越來越多,有些人會利用這些時間開始自學以往沒學過的語言或歷史。不過可惜的是,獨自一人努力念書的自學型態,對於預防額葉老化並沒有幫助。比起閱讀書籍等被動接收的行為,像是與人對話這種主動輸出的行為會更能活化額葉,有效預防老化。

父母的不安全感導致不自覺的想控制孩子,但是真正急的人是爸爸媽媽,而不是孩子。父母的不安應該由父母自己處理,真正對準備上學的孩子有幫助的不是催促和壓迫,而是正面的話語。

過了七十歲之後,一定要確認看看自己的生活是否變得越來越單調了?像是工作、志工活動、參加同好會等,在生活當中安排各式各樣可以出門的機會,就是避免讓自己陷入單調生活的最佳方法。像這樣經常外出、與別人見面,就不會一整天都是固定的行程,如此一來必然可以經常使用到額葉。

編者按:對子女無私的愛,做父母的都能體會,但養育孩子的現實生活卻總是波濤洶湧。看到孩子哭鬧耍賴、常規脫序、手足吵架、逃避功課作業、不負責任……心中的怒火總是一秒引爆,脫口而出各種責備或負面的話語,看到孩子受傷的眼神卻又懊悔萬分。這幾乎是養育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寫照。

面對鏡子裡的自己,讓她有了更深入的自我覺察,她發現自己對於「沒有感覺」會有非常強烈的自我批判,並意識到幼年時期父母的訓練:「時刻面帶微笑,以防自己被他人忽視」的想法依然深深影響著她,使安柏堅信自己必須隨時保持心情愉快,否則就不會被喜歡、被接受或不值得被關注。

※本文作者為聲音教練羅鈞鴻,與另一半慧玲共同經營Podcast《從我開始的關係功課》節目。二〇一〇年開始,羅鈞鴻以帶領學員「透過聲音,更好地成為自己」為使命,投入聲音教學現場,因溫暖幽默又親切的授課方式,加上生肖屬虎,被學員暱稱「虎哥」或「小虎老師」。

如果說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都是因為有過去打拚的過程,才能累積成今天的成就,那麼談感情是不是也一樣呢?我有過前任,也曾經是別人的前任,正是因為過去的感情經歷、遇到的人事物,才讓我們從中學會如何愛人與被愛。

在了解財產狀況後,就能開始規劃遺囑內容及遺產分配。遺囑內容必須符合民法所列的法定要件。建議可以委託律師撰寫,以免因要件不符,導致遺囑無效,或是因為文字用語模糊不清,造成繼承人對遺囑的解釋有出入,日後衍生訴訟紛爭。

這裡只有我們,你就說實話吧。以下的句子,你一定起碼說過其中一句:「整理你的房間」;「當我跟你說話的時候,你要回答」;「別跟我頂嘴!」;「不要用這種口氣跟我說話!」;「這個男生是誰?」;「怎麼長了痘子?」;「吃飯前不要亂吃沒營養的東西」;「成績出來了嗎?」這裡只有我們,你就說實話吧!你這幾天當中肯定至少說過一次其中的一句。除非你是打坐冠軍,心性比達賴喇嘛還平靜。當這個正向光明的小小孩,突然在某一天變成了惡魔──很難相信我們曾經認為這個變成惡魔的傢伙很可愛──你必然會覺得很無力吧。然而大部分的時候,這些無意傷人的話語會讓他覺得你很討厭,反而對你又更有意見了……給你們看幾個樣本。

現代人很文明,每天穿鞋襪,很少有機會打赤腳在泥土地上走路,殊不知這習慣卻隔離了大地療癒人體的能量。在現今人心焦燥的時代,赤腳走路已成為了醫師的另類處方箋,用來對付身心靈的疑難雜症!

時間又來到了週一。我配合丈夫的時間,週日回到家,但早知道會這樣,應該週六就回家才對。突然感覺一個人孤零零地留在家裡。「親愛的,不去不行嗎?」丈夫出門上班前,我出聲挽留他。在我們家生平第一次經歷的這個變化時期,丈夫剛好隸屬公司裡最忙的團隊。

父母來了,可能是擔心女兒一個人吃著不好吃的早餐吧。我的父母喜歡幫自己所做之事命名,就好像這一切都是有趣的情況。「育兒幫手上門服務了!」這樣的登場,讓過分感謝和抱歉的我冷靜了下來。

共有約 826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