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銀波:關於當前中國的八項建言(4之3)

楊銀波

標籤:

【大紀元9月22日】建言五:海外民運的頭等大事是剷除權欲熏心之根──小毛澤東──,重振民主道義

我在半月前,曾向張偉國連寫兩封信表明我的看法(據張偉國稱,我的意見已散發21世紀基金會部份成員)。其一,當前應當多出政論家,少出政治家,對目前擁有一定威望和權力的人,我們應給予嚴厲的監督,對未來優秀政治家的產生,我們要從現在開始就負責。其二,優秀政論家的產生決定於對歷史上一切政治信息的敏感程度和把握能力,堅持民主道義。然而,政治家則可能壟斷政治信息,可能捨道求權、以權謀利。我們要在政治家萌芽之時就對他們提出「道」的高標準要求。

孫子講,所謂「道」,主要指政治修明。與「修明」相對的就是「無明」。《禪說》裡「無明」指的是,只要與自己利害有關的,便立即表現出來。這不是「道」的境界。政治家若僅有「無明」的境界,或者連「無明」的境界都達不到,他們就不配當政治家,只可能是捨棄了「道」的三流政客。

另外,近日我根據1957年「反右」到1989年「6.4」的民主運動史,經過資料整理發出感嘆,向張偉國提出當前民運的三點基本要義,期望在民運界達成共識:其一,公開挑戰一黨專政,不承認中共統治合法性;其二,質疑一切將「愛國」作為口號的民主運動,今後一切民主運動不得以「愛國」作為第一口號,而應以「個人權利、個人自由」作為第一口號;其三,質疑一切反共、卻又反獨的偽民運,消除「大中華意識」、「大漢族意識」,尊重多數,維護少數,以世界主義的精神求得每一個合法公民個人權利、個人自由的實現。

建言六:海外媒體與內地人士的交流之第一要著是
    突破信息封鎖;第二要著是希望部份有志於
    推動民主進程的媒體向《北京之春》學習

我曾在《面對謊言與虐殺》一文中,列舉了海外40個媒體、組織的名字,希望它們能夠公佈其網站網址,以及各主要負責人的郵件、電話、傳真、地址、郵編,再將此40份簡要資料綜合起來,整理成《面向大陸同胞,公佈海外40個媒體、組織聯繫方式》,並將此文置於此40個網站的顯著位置,以求為雙方交流提供更大的可能(據近日打來的幾個電話說,我的建議得到了許多人的重視,他們正在商談之中)。

內地了解海外,一般是通過代理服務器上動態網、花園網,或者在自己的郵件中打開《大參考》、《民主通訊》、《網絡文摘》、《華夏文摘》等。但今天《大紀元》編輯打來電話說,現在有相當數量的網刊資料無法發送過來,其中包括最著名的網刊《大參考》。但我認為這不是問題:其一、內地公民的對知情權的渴望已經愈加強烈,這種意識力量決定了網絡根本無法封鎖;其二,有越來越多的網刊已經展開了更大的工作,如《華夏文摘》的負責人打電話告訴我,其發行量將要到達8位數,即將超過《大參考》。突破信息封鎖需要高科技的網絡技術,也需要人力的配合。

這就需要海外媒體做一些更加細緻的工作,比如經常給內地某些網站、論壇、郵件發送動態網當前IP,如常到《民主與自由》論壇、《自由中國》論壇發送IP等等。

再說第二要著。我經常收到海外媒體編輯、記者的訴苦信,說現在海外媒體好多都「變節」了,或者出於商業利益,或者出於「新」的認識,或者出於更為不可告人的原因,等等。我的建議是這些人應該常到《北京之春》看看,重新養習一下民主之氣。以我的觀察,《北京之春》堪稱海外著名媒體的一面旗幟,《觀察》、《黃花崗》、《民主中國》則略為次之。

按照薛偉寄來的《北京之春》總結,它有五點值得海外媒體學習:其一,它密切關注大陸社會政治變動和民主、人權運動的發展;其二,它詳細報導當前民運的新進展;其三,它有計劃地推進重大理論問題的探討和爭鳴;其四,它重視台海兩岸關係和民族問題;其五、它面向國內,加強與國內讀者的聯繫。我希望諸網站、論壇、網刊也能從中得到積極的啟示。

(民主論壇)(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請關注徐高金:一個中國老人的慷慨壯歌
楊銀波:紅朝十三年暴政抗擊史(上)
楊銀波:紅朝十三年暴政抗擊史(下)
楊銀波:破除軍政府呼吁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