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意識 就是不被中國宰制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黃忠榮╱台北報導〕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教授施正鋒昨天表示,台灣主體意識其實就是「台灣意識」的強化,強調台灣人要主宰自己的命運,狹義來看是台灣人不願意任憑中國宰制,廣義來說就是不容台灣成為他人左右的戰略卒子,不管是過去的日本、現在的中國、還是未來的美國。

清雲技術學院企管系副教授顏建發則表示,民主化是當前國際社會的主流價值,台灣的民主化面臨轉型困難與波折,其中一部分原因來自內部,但困擾則來自北京在國際生存空間上的封殺與打壓,以及利用台灣內部統獨矛盾加以掣肘。

遠景基金會昨天舉辦「台灣主體地位與戰略安全新思維」研討會。施正鋒會中表示,近年來台灣主體意識的用法逐漸浮現,大有取代被污名化的「本土化」論述趨勢;過去在戒嚴時代,由於當局不允許「台灣獨立」字眼出現,黨外人士只好婉轉地改採「自決」或「公投」等替代字眼,但事實上台獨是目標、自決是原則、公投是手段。

施正鋒指出,就結構面向來看,台灣人意識帶有強烈的「反外省人支配的族群主義」,因此,所謂的「出頭天」或「台灣人要當家作主」,代表的就是反對異族統治所施加的不公平結構,可說是一種萌芽中的民族意識。

顏建發表示,北京企圖以「一個中國」原則將兩岸關係內政化、地方化,並以「一國兩制」框架對台灣軟硬兼施,在中國的霸權之下,台灣成為一個空有各種主權獨立的要項與實質,卻無法以一個獨立自主形態而呈現的國家。

顏建發強調,台灣人民對自我國族身分的認同,伴隨著民主化的選舉過程,逐年出現結構性轉變的趨向,一九八九年民調顯示,在台灣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比率只有十六%,今年年初的民調則高達五十七%。

〔記者黃忠榮╱台北報導〕政大國關中心助理研究員童振源昨天在「台灣主體地位與戰略安全新思維」研討會表示,兩岸關係是一種「雙層三邊」的賽局,也就是兩岸決策都必須顧及內部需求與外部制約,兩岸關係也是台美中三邊關係巫的結果,不是任一方可以片面改變現狀。

童振源指出,台灣不可能片面宣布獨立或實踐法理上的獨立,但又會強調主權獨立事實;中國不可能片面使用武力進行統一,甚至希望維持兩岸關係穩定,但也不可能放棄統一目標的宣示。

童振源認為,兩岸決策模式不同,加上政治權力更替週期不同,造成彼此錯誤認知與判斷,因此,每當陳總統提出有利改善兩岸關係政策時,台灣方面希望中國儘快回應,但由於中國決策過程比較漫長,且其政策強調穩定性與連續性,不輕易變動,因此無法在短期內得到預期結果,使得台灣善意落空,不得不退回原有的立場。

童振源說,相反的,中國往往認為陳總統的兩岸政策變化太快,當中國還在研究如何回應之時,台灣政府卻已釋出相反訊號;而且兩岸沒有溝通與協商管道,對於對方的真正意圖,往往從負面角度解讀,不斷以最壞方式回應對方政策。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