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關博物館 見證關務150年

人氣 25
標籤:

【大紀元8月2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鄭琪芳╱專題報導)

台灣的博物館不少,但可能鮮少有人知道「海關博物館」,這個博物館成立於1996年11月,除了展示台灣海關成立150年來的相關歷史文物外,還有各國海關紀念品、被海關沒入的罕見的走私貨品等,其中,最受矚目的是入口處的「深海魚骨佛塔」,這個高3公尺的走私佛塔,其製造之精緻,令人嘆為觀止。

台灣的海關成立於1854年,除了徵收關稅外,還必須負責貿易管理及統計的工作,直至今日,海關仍擔負台灣主要稅課收入的重任。海關博物館館長葉倫會指出,去年海關的關稅收入就有800多億台幤,若加上代徵營業稅及貨物稅,總計去年海關的稅收就有3200多億台幤,占台灣總稅收的3分之1,足見海關的重要性。

葉倫會指出,台灣海關已有150年歷史,有不少珍貴的文物值得與台灣人分享,因此,財政部關稅總局於1996年11月14日正式成立「海關博物館」,供民眾參觀。博物館共分為5個展示區,包括「通關作業區」、「查緝走私區」、「海務燈塔區」、「國際關務區」及「海關文物區」。

一走進博物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1個3公尺高的佛塔,佛塔是以深海魚骨雕刻而成的「骨雕」作品,共13層,上面還有300多個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刻,相當壯觀且精緻。

關稅總局長俞邵武說,當初海關查獲這個罕見佛塔時,是被拆成3段進口,進口人申報為「塑膠材質製品」、產地泰國、價格8622元,但經海關鑑定結果,是由深海魚骨製成,產地是中國,價格「至少要多2個0」,由於當時政府未開放民眾自中國進口這類貨物,海關依法沒入,目前已成為海關博物館「鎮館之寶」。

除了入口處的佛塔外,館內的「查緝走私區」也展示不少海關沒入的走私物品,其中又以槍械及保育類動物的標本,最令人怵目驚心,包括獵豹、綠蠵龜等標本,都有人企圖走私闖關,還有整張的虎皮、雕刻精細的象牙以及整隻的犀牛角等。

葉倫會指出,早期海關以查緝中國物品為大宗,至今已轉變為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及仿冒品,「查緝走私區」展示海關在各階段配合國家政策所查緝的非法物品,也希望藉此教育民眾,希望民眾不要再違法走私保育類動物,以免傷害國家形象。

另外,「通關作業區」則展示貨物通關相關文物,讓民眾了解通關流程,其中還有1張清朝的「護照」,與現今各國民眾使用的護照大異其趣,葉倫會說,這其實是1張「貨物通關許可證」,僅供當時的進出口廠商使用。

葉倫會表示,39年時,每張進口報單平均要14天,66年時,海關才買了1台大型電腦,稍微縮短通關時間,1992年起,海關陸續完成貨物通關自動化,現在每張進口報單平均通關時間已縮短至不到2小時,整個通關流程的演變,都展示在「通關作業區」。

和其他國家不同的是,台灣的海關博物館還有「海務燈塔區」,葉倫會說明,目前全世界共有3000多座燈塔,但只有台灣的燈塔是由海關管理,館內因此特別設了一個「燈塔區」,目前海關管理的燈塔已成為台灣少數的古蹟,未來燈塔可望移交給交通部管理。

此外,海關博物館的2樓則是「國際關務區」及「海關文物區」,其中,「國際關務區」展示各國海關的制服、紀念品等,還有各國的貨幣,其中還有1張全世界面額最大的鈔票,是南斯拉夫在1993至1994年內戰時代,發行的面額5000億元的鈔票,葉倫會說:「很多參觀民眾看到5000億元的鈔票,都相當興奮,其實這張鈔票已經不值錢了。」

至於「海關文物區」,則展示不少珍貴的海關文物,包括記載海關作業規章的令文合訂本、通關所需的各項文物,其中,許多文物已完成階段性任務,但也有部分文物目前還在適用中呢!

海關博物館就設在關稅總局辦公大樓(台北市塔城街13號 ),雖然例假日不開放、且只接受20人以上團體參觀,但因不收門票,前往參觀的民眾還是不少,關稅總局長俞邵武希望藉由參觀海關博物館的過程,能讓民眾了解海關對國家的貢獻以及求新求變的努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組圖:好萊塢博物館舉辦「瑪麗蓮・夢露:好萊塢永遠的偶像」紀念活動
一腳踏進貝塔鞋子博物館
澳洲國家博物館--礦石與寶石巡禮
劉錦玲陶藝展「christmasin August」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