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選任世貿秘書長考驗台灣政治智慧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呂志翔日內瓦二十七日專電)世界貿易組織選任秘書長程序昨天正式啟動,四位候選人毫無疑問希望得台灣的一票,烏拉圭的候選人卡斯提歐就表示,他不知道台灣的立場,但絕對期望台灣的支持;對第一次參與WTO秘書長選任的台灣而言,如何最有效運用選票,達到最大效益,將是政治智慧的考驗。

前歐盟貿易執委拉米、烏拉圭前任駐WTO常任代表卡斯提歐、模里西斯外交部長卡塔瑞及巴西駐WTO常任代表塞克薩斯─柯瑞爾等四位秘書長候選人,昨天分別在WTO總理事會議中面對一百四十八個會員國代表,申述個人的理念及對WTO多邊貿易機制等重議題的看法,也為過程一向激烈的選戰正式揭開序幕。

到目前為止,除了極少數國家外,各會員國態度嚴謹,不願公開表態,首度參與秘書長選任過程的台灣更是非常審慎,特別是如何充分掌握複雜的程序、整體情勢發展及會員國微妙互動關係,對台灣也是學習過程。

駐WTO常任代表顏慶章表示,如以現任秘書長蘇帕猜任內表現為標準,下一任秘書長的要件應該很單純,「能力、經驗與聲望」是基本因素。如再考慮兩岸關係,秘書長對「非經濟」議題必須是中立、客觀。

但他也承認,台灣未來支持對象是個「政治決策」,除了四位候選人的本身條件外,代表團也必須掌握整個情勢及每一項重要發展,進行最精確評估、分析,作為台北的決策參考。

至於引發最熱烈討論的WTO秘書長應由已開發或開發中國家擔任,顏慶章說,以台灣的情況,至少目前還不是決定性因素。

相關人士並指出,除了要「選對」支持對象外,何時及如何表達立場,使手中的一票發揮最大的效果都須要審慎規劃,沒有錯誤的空間,台灣目前當然選擇較為保守的策略。

蘇帕猜任期於八月底屆滿,根據規定,應於九個月前展開選任繼任人選程序,並於三個月前決定繼任人選。從四月一日到五月三十一日,WTO的總理事會原則上將以「消除法」,依「共識決」原則,選出下一任全球多邊貿易體制的領導人。

WTO決定秘書長基本是個選任(SELECTION)程序,訴諸投票表決是最後手段,因此,與一般的選舉有很大的差異,也使過程更為複雜、困難。

總理事會主席將扮演重要角色,他將負責與各會員國聯繫溝通,正確評估候選的實力,並逐一「勸退」落後的候選人,一直到會員達成共識,但如遇到候選人「堅持不退」或旗鼓相當情況,選任過程就陷入僵局。

如在上次選舉中,蘇帕猜與紐西蘭籍的摩爾都認為自己得到充分支持,最後只好妥協,將任期由四年延長為六年,兩人分別擔任三年,不過,無論是WTO會員國及候選人都表示歷史不會重演,如有必要可訴諸表決。

因此,WTO選任秘書長也是個動態、不斷演變的過程,會員國在不同階段可能須調整其支持對象,而不似一般選舉,選票投入票箱後,靜待開票結果即可,這些對台灣不但是嶄新的經驗,也將考驗決策者的政治判斷力。

顏慶章與副代表鄧振中今年全程參與四位候選人的「政見發表會」,詳細記錄了他們的致詞及答詢內容,在分析所有資訊後,將送回台北參考。

四位候選人中何人可以出線,目前當然難以預料,三位開發中國家候選人都認為,WTO秘書長應由開發中國家擔任,特別是杜哈回合標榜的就是發展層面,而代表法國、歐盟的拉米也強調,發展議題及開發中國家能在杜哈回合受惠是首要目標。

但他顯然不認同應由開發中國家領導WTO的論點,而一再強調,一切依照既定規範進行,已開發及開發中國家的對決將是這次選戰的焦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