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京:人民幣匯率扭曲的深層原因

梁京

標籤:

【大紀元4月11日訊】一段時間以來,一直推動美國國會立法,逼迫人民幣升值的美國參議員查理斯.舒默和琳賽.格雷厄姆最近在結束訪華後,宣佈再次推遲他們提出的法案的投票表決。這個法案一旦獲得通過和批准,中國大陸對美國的出口產品就要被徵收高達27.5%的懲罰性關稅,兩國的經濟和政治關係都將因此而受到重大的影響。

人們普遍關心,為什麼長期來對中國大陸對美國的大額貿易順差憤憤不平的兩位美國參議員,經過一次短暫的訪問,態度就被大大的軟化了呢?大陸當局施加了什麼樣的魔法,竟然發生了如此的奇效?

根據有關報導,看來大陸當局讓這兩位對中國大陸缺乏瞭解的美國政客看到了一個基本的事實,逼迫人民幣短期內大幅度升值,是一件幾乎沒有贏家的愚蠢之舉。如果人民幣短期內大幅度升值,最大的輸家是美國和中國的窮人,而最大的贏家則是國際投機資本。

那麼,為什麼舒默和格雷厄姆兩位參議員此前沒有能夠看到這一點呢?我想,這實在是因為他們對中國大陸太不瞭解,無法看到人民幣匯率扭曲在中國方面的深層原因。

人民幣匯率的扭曲的第一個深層原因,是大陸經濟對農民工的系統歧視導致超低工資。大陸當局直到去年才第一次對農民工問題進行系統調查。根據這項調查,農民工每日工時普遍超過12小時,而每小時的平均工資僅相當於城市居民的四分之一,相當於美國工人平均工資的幾十分之一。我相信,當大陸當局把這個資訊告訴美國客人時,美國人不難明白,即使美國實施懲罰性關稅,即使中國農民工的工資增加一倍甚至幾倍,美國也不可能去生產中國農民工生產的那些勞動密集產品。美國的懲罰性關稅或人民幣大幅度升值,並不會改變美國必須進口這些產品的基本格局。因此,美國限制從中國進口的第一個直接結果,就是把中國大陸的就業機會轉給其他國家,從而打擊中國最窮的人群──農民。

舒默和格雷厄姆兩位參議員已經非常清楚的是,在美國,大陸廉價產品最大的消費者恰恰是美國的窮人。減少從中國大陸的進口,無非是提高這些產品的價格,增加美國勞工的生活支出卻並不能增加他們的就業機會。這樣一個結果,對推動制裁中國大陸的美國政客們是極為不利的。

人民幣匯率嚴重扭曲的第二個深層原因,是中國大陸當局的投資效率非常之低。如果美國迫使人民幣升值導致大量海外資本退出大陸的出口加工業,大陸當局支援的國有企業並沒有能力把農民工失去的就業機會補回來。不僅如此,大陸當局對衛生,教育等公共服務的投資不僅數量不足,而且效率也非常低,既不能有效地增加就業機會,也不能有效地減少勞動者的各種風險。老百姓不得不大量儲蓄以防不測,壓縮了大陸經濟的內需。而大陸政府由於對自己的投資能力沒有信心,多年來大量購買美國債券,借錢甚至送錢給美國人消費。短期內人民幣大幅升值,並不能改變這一格局。

人民幣匯率嚴重扭曲的第三個深層原因,是在美國方面。美國人過渡消費的傾向在大陸百姓的儲蓄支持下進一步發展。這種過渡消費的傾向已經物化為美國經濟對大陸廉價商品的過渡倚賴。人民幣短期內大幅度升值,並不能改變美國經濟多年形成的這種傾向,而只能對美國經濟帶來衝擊。

從根本上來說,美國和大陸中國貿易和收支不平衡,根源可能在於兩國的社會保障的失衡。美國的社會保障水準超過了全球化時代美國經濟實際面臨的風險,而中國大陸的社會保障水準則恰恰相反。由於兩國經濟的互補性,兩國社會保障的失衡被貿易強化了,但是,從長期的角度看,中美兩國的貿易和國際收支結構是難以持續的。因為中國人不可能永遠地送錢給美國人消費。這究竟是誰的錯呢?對此並不存在簡單的答案。但有一點看來是清楚的,那就是短期內讓人民幣大幅度升值,並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因為,正如美國人不可能一下子把儲蓄水準提高一樣,中國大陸也沒有辦法一下子把消費比例提上去。不過,有一點卻值得中國人深思,那就是在這個失衡的國際貿易和收支結構中,為什麼是貧窮的中國大陸送錢給富裕的美國去消費,而不是相反呢?這難道與兩國勞動者政治權利的根本差別沒有關係嗎?

──轉自《自由亞洲電臺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梁京:大陸死於非命者知多少?
梁京:從太石村到東洲坑
梁京:2006——考驗當權者的政治智慧
梁京:GDP測不准與大陸百姓的生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