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生命力 】展現多元工藝文化的推手——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

推動工藝「頂真」精神:現代工業帶給我們便利與快速,而我們卻因此失去了生活中原本就存在的「頂真」工藝精神…
文/攝影 陳志達
font print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每一個表演者都需要有演出的舞台才能綻放光芒,「坐轎者」也需要「扛轎者」默默相挺與支持才得以突顯他高人一等的份量。由成立於1973年的「台灣省手工藝研究所」改制的「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就是這樣一個默默的為台灣工藝界提供舞台,為推廣多元工藝文化扮演了三十多年無私「扛轎者」角色的堅毅推手。

雙十造型的陳列館。

肩扛輔導創新重任

在俐落簡約中呈現大匠巧心,利用自然質樸的素材來展現的工藝作品可說是天人合一的高層次技術與心性的表現。在工藝研究所中,很容易就可以看到這樣令人讚嘆的作品呈現在您的眼前。

走進坐落在南投縣草屯鎮的「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首先映入眼簾令人感覺氣派又親切的是一棟白色四層樓陳列館建築。整體風格乾淨俐落,搭配週遭寬闊的翠綠草坪花木以及充滿生命力的大型雕塑,置身其中感覺非常心曠神怡。

台灣工藝文化園區入口意象

現任所長林登讚表示,目前工藝研究所正有計劃的發揚各種台灣工藝,搭配各地特色激勵設計創新,並鼓勵工藝家與在地產業結合發展;另一方面也往下紮根培養國民工藝素養,讓民眾透過親身體驗並與工藝家互動,將工藝融入生活美化人生;除此之外,研究所也積極的推動和其他國家進行工藝文化交流。

推動工藝「頂真」精神

現代社會利用機器快速大量生產塑膠製品,由於產品價格低廉,沒有深刻的精神內涵,因此也相應的快速被淘汰;人們不覺得那是有內涵、有生命的東西因而也不珍惜物品,更因為這種用完即丟的心態也養成許多人做事與生活的草率態度。

然而,在工藝創作中講究親身力為、融入感受體驗,那也是磨練細心與耐性、要求認真投入、步步踏實與一絲不茍的過程,這個就是「頂真精神」(台語:仔細、用心、一絲不茍),也是傳統工藝家們平時生活與作事業的基本態度,然而目前卻成了社會的瑰寶。

前文建會主委陳其南曾撰文表示,「生活工藝運動」的推展就是期待國民可以從工藝的製作、參與和欣賞中,建立一種新的生活價值觀與工作倫理。每個人不一定會成為工藝家,但都有機會親手體驗工藝製作、欣賞工藝品的價值與精神,更進一步將這種「頂真」的工藝精神與倫理內化為國民精神的一部份。

生活工藝運動展出項目。

林登讚所長表示,「工藝文化園區」中常設的工藝體驗教室,就是希望參與者在經歷工藝家帶領指導的創作之旅後,不僅是帶著自己完成的作品回家,更重要的是在實際操作中,感受工藝家們認真踏實、細心耐性的「頂真」精神,那才是更寶貴、更值得珍惜的。

工藝體驗教室。

讓工藝回歸生活 豐富生活

工藝來源於生活,其創造過程也在不斷的豐富生活。現代工業帶給我們便利與快速,而我們卻因此失去了生活中原本就存在的「頂真」工藝精神。重新追尋與體驗的過程,其實也是一種回歸真本性、與自然和諧的過程。

工藝來源於生活,更美化生活。

一路走來,工藝研究所維持了傳統工藝的承傳,也用心創新設計以符合現代需求。經歷「九二一」的摧殘,工藝研究所在自己的重建路上也同時挽著許多社區的手重新站了起來,包括:魚池鄉大雁村澀水陶瓷工藝、中寮鄉的植物染、集集石材影雕工藝、水里上安村梅枝工藝等。這些受創的災區在工藝研究所等單位的協助下進行產業轉型;他們用自己雙手重建了信心,也度過災難開啟了新的生命。

「台灣工藝之家」與「台灣工藝之店」的甄選與授證掛牌,是工藝研究所正在執行的一項將工藝回歸到生活,伴隨民眾左右的很有意義的計劃,預計將建立200個推廣點。

楊英風規劃,貝聿銘公司建築設計的陳列館。

透過專業的評選與肯定,這些點都將成為一個個工藝精神展現與傳承的新生命,也將觸動許多埋藏於內心深處的工藝種子萌芽,為未來優秀工藝家開啟傳承與發展的啟蒙之路。
而這一切,都見證了工藝研究所的努力與堅持。

*****

撫育源源不絕的生命力

無數具有巧思與匠心獨具的作品產生之後,如果能獲即時肯定或推廣,對於用心於作品呈現而拙於以言詞表達的工藝家而言,更是一種最好的支持。工藝研究所這些年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肯定,撫慰了許多工藝家們持續他們源源不絕創造的生命力。

由工藝研究所推動促成的「工藝之夢」及「國家工藝獎」,以嚴謹的評選機制開創了高素質的口碑,加上高額的獎金鼓勵,可說是目前全台工藝界最受矚目的兩個工藝獎項。

舉辦了13屆的台灣工藝設計競賽「工藝之夢」,鼓勵年輕有創意的設計者發揮各種創意,將工藝之美融入生活。特別為鼓勵參賽者而設置的「新秀獎」,以及與財團法人新光三越文教基金會等合作,將得獎作品在新光三越百貨公司巡迴展覽的安排,就是以實際的支持與鼓勵,來催生國內的工藝新生人才。

肯定源源不絕的創造生命力(工藝研究所提供)。

而「國家工藝獎」除了有5年以上創作經驗、參加工藝競賽入選以上獎項的要求之外,作品能否融入技藝傳承與在地特色、創作者本身的創作理念、工藝素養,都是該獎項的評選基準;因此能得獎者,基本上可以說是接近該領域的匠師典範。

簡約柔美的雕塑。

源於1998年時「台灣省手工藝研究所」成立25週年活動而開辦的「台灣工藝節」,因為是結合了「國家工藝獎」頒獎以及優秀藝師和輔導成功個案同聚一堂的活動,目前已經成了工藝研究所每年重要的歡樂大團員盛事。

所長林登讚表示,「台灣工藝節」聚集了各個工藝領域優秀人才與作品,除了促進各個層級的互動與了解之外,更吸引了各界目光與民眾參與,可說是塑造了一個工藝界互相溝通的平台;研究所將繼續努力將這個有如工藝界大團員的「台灣工藝節」辦得更熱烈、辦得更好。

*****

「九二一」造就浴火重生之路

九二一地震摧毀了工藝研究所原有的幾棟辦公廳舍,也摧毀了隔鄰的草屯商工校舍、草屯鎮公所。當時斷垣殘壁的畫面怵目驚心,令人提心吊膽幾乎不敢接近。然而,這個非常的破壞卻開啟了工藝研究所一條浴火重生之路,催生了「台灣工藝文化園區」。

曾任工藝研究所所長的現任文建會副主委洪慶峰在園區活動上曾表示,在草屯商工、草屯鎮公所相繼遷移後,涵蓋舊草屯商工校區、鄰近的中山運動公園,加上工藝所原土地總共將近十公頃的「台灣工藝文化園區」,是「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項下之一環。由於地方與中央合力促成,「台灣工藝文化園區」預計將深耕工藝的草屯鎮打造成可比照法國亞維儂的國際知名特色小鎮。

在前草屯鎮長洪敦仁與現任鎮長周信利先後推動「工藝造鎮」的理念下,園區利用舊草屯商工校舍改造而成的「竹工藝體驗教室」已在2005年3月推出,最多可容納六十餘人同時參與DIY體驗。曾獲薪傳獎的老藝師黃塗山等多位各地頂尖的工藝家不定期現身體驗工藝教室指導民眾,專業與親身接觸典範使這項規劃頗受好評。

工藝師在假日工藝廣場現場指導。

而在地的「草屯鄉土文教協會」也與工藝所合作,開發草編或竹編等地區傳統的稻草工藝文化,也開辦社區大學培養人才及種子教師,成立工坊進行稻草製品的產品開發,並連續舉辦多年的「草鞋墩國際稻草文化節」、「草鞋墩稻草工藝館」將草屯鎮的鄉土文化特色充份展現。

林登讚所長表示園區內將陸續納入「台灣工藝設計博物館」等細部規畫,未來更計劃擴大範圍延伸工藝街至草屯商圈,以吸引遊客到草屯體驗工藝之美,進一步帶動地方商機。

親身體驗[頂真]工藝精神(工藝研究所提供)。

「九二一」地震間接催生的「台灣工藝文化園區」除了開啟工藝所氣魄與格局更大的規劃,有力的帶動曾經是沒落、難以傳承的工藝文化之外,「台灣工藝文化園區」更成為草屯鎮重生的希望與動力之一。@*(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