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轉換軌道難度超乎預期 福衛三號換軌延遲

人氣: 1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郭怡君/台北報導〕由六顆微衛星組成全球第一個氣象星系的福爾摩沙衛星三號,發射至今將滿兩個月,正緊鑼密鼓進行衛星軌道推升作業,卻因衛星姿態難以搞定,首顆衛星的推升試噴到第八次才成功,國家太空中心坦承衛星轉換軌道的難度超乎預期,完成部軌的時程至少會延遲兩週。

4月15日升空的福衛三號由火箭先送抵五百多公里高的暫駐軌道,再逐顆噴射推進至八百多公里高的任務軌道,原預計以十三個月完成部軌。操作團隊5月下旬首次試噴,就因角度偏離太多差點演出脫軌,幸虧福衛三號擁有自我保護設計,察覺危險就會自動煞車關掉噴嘴,原本預定試噴四十秒只噴了幾秒就中止。

新升任福衛三號總主持人的顏隆政指出,福衛三號換軌難以操控的主因有二,一是其部軌方式為全球首例,負責衛星本體設計的美商僅能先依照電腦模擬的結果來決定飛行參數,與實際情況有落差,必須靠多次試噴調整參數,原本操作團隊就已做好不可能一次成功的心理準備,但噴到第八次才成功,確是超乎預期。

二是微衛星能裝設備的空間有限,每顆衛星的四個噴嘴同時負責動力推進和姿態控制,但推進講究強力、姿控講究精細,兩者矛盾很難取得平衡,為求謹慎操作,團隊每次設定噴射的時間不敢太長,爬升高度自然有限,前日剛為首顆換軌衛星完成第十六次的噴射,累計總爬升高度才二十四公里。

顏隆政表示,團隊預定今天開始進行第二顆衛星的轉軌,雖然會依首顆衛星的失敗經驗調整參數,但由於每顆衛星的狀態會有些微差異,不見得完全適用,若後續每顆衛星的初階推升都像第一顆這麼難搞,部軌總時程還會再拖長。

最後部軌方式 可能更動

〔記者郭怡君/台北報導〕原訂以十三個月完成六顆微衛星均勻部署在任務軌道的福衛三號,很可能會為追求科學研究的最大價值,更動最後軌道的部署方式!

國家太空中心首席科學家陳秋榮指出,福衛三號原先的部軌設計是美國大氣界多年前依學理所提出,科學團隊以發射後蒐集到的初步資料研判可能有其他更好部軌模式,讓福衛三號的資料能發揮更高價值,尤其是對蒐集梅雨鋒面、西南氣流、颱風等攸關民生應用的研究主題資料更有利,但詳細計畫還需跟美方確認才能作最後決定,預計一、兩個月內定案。

陳秋榮表示,雖然福衛三號發射後一年內都處於部軌階段,還未分得太開的衛星反而更有利密集觀測,國太中心除了和中央氣象局、學界合作,將追風計畫的觀測飛機蒐集到的梅雨鋒面、颱風環流資料與福衛三號蒐集所得作比對,也已和美軍合作太空氣象研究計畫,比對地面雷達和高空衛星資料,近期正積極與日本大氣界洽談,以組成善用福衛三號的東亞颱風研究群。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