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評空中讀書會 第51集

《九評之六》評中國共產黨破壞民族文化

人氣 70

【大紀元7月17日訊】(希望之聲《九評空中讀書會》節目)聯結收聽

《九評之六》評中國共產黨破壞民族文化

一.共產黨為什麼要破壞民族文化

(一)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信仰為本道德為尊

李唐︰今天我們要繼續和各位聽眾朋友來探討《九評之六》就是「中國共產黨破壞民族文化」這一章的其他部分的內容,我們就從第一節「共產黨為什麼要破壞民族文化」的第一個小節是「中華文化淵遠流長」開始。

(朗讀開始)

一、共產黨為甚麼要破壞民族文化

(一)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信仰為本道德為尊

中國人真正的文化是五千年前由黃帝開創的,因此把黃帝稱為「人文初祖」。實際上黃帝也是中國道家思想(「黃老之學」)的創始人。儒家思想深受道家影響,孔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朝聞道,夕死可矣」。記述天地、陰陽、宇宙、社會和人生規律的《周易》被儒家奉為「群經之首」,其中的預測學連現代科學也難望其項背。佛家思想,尤其是禪宗思想對知識份子潛移默化,影響巨大。

儒家思想是傳統文化中「入世」的部份,重視家庭倫理,其中「孝」又佔了極重的份量,「百善孝為先」。孔子倡導「仁、義、禮、智、信」,但又說「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

家族倫理可以自然擴展為社會倫理,「孝」向上延伸為大臣對君主的「忠」,所謂「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悌」是兄弟之間的關係,可以橫向延伸成朋友之間的「義」。儒家倡導在家族中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其中「慈」可以向下延伸為君主對大臣的「仁」。只要家族中的傳統得以保持,社會倫理也就自然得以維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佛家和道家思想則是傳統文化中「出世」的部份。佛、道對普通民眾生活的影響可以說無處不在,與道家思想淵源甚深的中醫、氣功、風水、算卦,以及佛家天國地獄、善惡報應等等思想與儒家倫理一起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

儒、釋、道信仰給中國人建立了一套非常穩定的道德體系,所謂「天不變,道亦不變」。這套道德體系是社會賴以存在、安定和和諧的基礎。

屬於精神層面的道德常常是抽像的,而文化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對道德體系進行通俗化表達。

以四大名著為例,《西遊記》本身就是神話;《紅樓夢》開篇是大荒山無稽崖上空空大士、渺渺真人和通靈寶玉的對話,這段神話是貫穿《紅樓夢》的線索;《水滸傳》開篇講「洪太尉誤走妖邪」,這段神話是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將的來歷;《三國演義》開始講天災示警,以「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的天命觀結尾。餘者如《東周列國誌》或《說岳全傳》也都以類似的故事開頭。

這絕非小說家們在創作時的巧合,而是中國知識份子對於自然界以及人生的基本看法。他們的文化作品對於後人存在著深遠的影響。以至於中國人談起「義」的時候往往想到的不是一個概念,而是關羽這個「義薄雲天」的人物,和「屯土山約三事」、「白馬之圍」、「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最後敗走麥城,「義不屈節,父子歸神」等故事。談起「忠」的時候會自然想到岳武穆「精忠報國」,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等等。

傳統價值觀中對「忠義」的讚美就這樣通過知識份子創作的精彩紛呈的故事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抽像的道德說教,通過文化的方式具體化,形象化。

道家講「真」,佛家講「善」,儒家講「忠恕」、「仁義」,「外略形跡之異,內證性理之同,……無非慾人同歸於善」。這才是「儒釋道」信仰為根的傳統文化最有價值的地方。

傳統文化中貫穿著「天、道、神、佛、命、緣、仁、義、禮、智、信、廉、恥、忠、孝、節」等等,許多人可能一生都不識字,但是對傳統戲劇和評書卻耳熟能詳,這些文化形式都是民間百姓獲得傳統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因此,中共對傳統文化的破壞就是直接毀去中國的道德,也是在破壞社會安定祥和的基礎。

(朗讀結束)

李唐︰好,我們剛剛爲聽眾朋友誦讀的這一小節,裡面有一些可能要爲大家稍微說明一下,因為有些內容是從古典的典籍裡面出來的。比如說「外略形跡之異,內證性理之同,……無非慾人同歸於善」,意思是說外表雖然不同,但是內在事實上是相通的。「無非慾人同歸於善」,就是說每一個人大家同樣都同歸於善這條路上的意思。

李樂︰那我們是不是也跟聽眾朋友解釋一下「屯土山約三事」呢?

李唐︰「屯土山約三事」和關羽、曹操之間的這一段恩怨有關係。《三國演義》裏頭,原本劉備、關羽、張飛他們在徐州,徐州是他們的根據地;後來曹操攻徐州,他們被打敗後大家就撤退了。在撤退的過程中,關羽爲了保護二嫂(劉備的第二個妻子甘夫人),撤退速度變慢,被曹操用計圍堵住。

李樂︰那怎麼辦?

李唐︰關羽不願投降,曹操派人去跟關羽談,關羽提出了三個條件。本來他自己可以戰死沒有關係,但是他考慮到二嫂的安危,所以這就是「義」的表現了,於是他就跟曹操提出三個條件。

李樂︰哪三個條件呢?

李唐︰這三個條件就是「約三事」,第一個條件是他是降漢而不是降曹。

李樂︰因為那時曹操抓了漢獻帝。

李唐︰對,「挾天子以令諸侯」嘛,曹操自命為漢朝的宰相。所以關羽強調他是降漢而不是降曹。第二個是曹操必須按時給二嫂送去應該要給劉備的俸祿和贍養之物這些東西,就是曹操要負起養他二嫂的責任,而且是以對待劉備的等級來對待他的二嫂。第三個呢,如果有一天關羽知道了劉備的去向,那他就離開,曹操不能攔他。曹操就答應了這三件事。

後來像「白馬之圍」、「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這些都是關羽跟曹操之間的信守約定,是「義」的表現。像「白馬之圍」、「官渡之戰」,對於三國的歷史稍微有了解的話,就知道袁紹當時本來是最強大的一股勢力,「官渡之戰」以後,袁紹就元氣大傷,自此一蹶不振,所以「官渡之戰」是三國時代早期一場很重要的戰役。

而這個「白馬之圍」是「官渡之戰」其中的一場戰役。當時袁紹的一名大將叫嚴良,他率兵圍住了曹操的軍隊在白馬這個地方。這時關羽爲報曹操不殺之恩,他就殺嚴良解了白馬之圍,意思就是他不願欠曹操的。因為剛剛講「約三事」嘛,因為只要知道劉備的去向,關羽一定會離開;要離開也不願欠曹操一個人情,所以他就救了曹操這麼一次。

李樂︰嗯,中國文化還有很多可以講的。

李唐:我在看《九評共產黨》這本書時,覺得我們過去在台灣的文化基本教材裡或者中國傳統的典籍中,的確是學了不少,特別是跟中國大陸的教育體制比起來,真的是多很多。

李樂:重點不只是學,還要背。

李唐:特別是剛剛唸過的這一節內容,我才發現有很多東西過去根本沒有意識到,也根本沒有去注意到。比如說像中國的四大名著,我相信聽眾朋友多多少少都曾看過其中的一兩本;即使沒有看過,大概也知道是什麼故事,絶對是耳熟能詳的,故事的內容都知道。

在我還沒有看到《九評》的這一段之前,我真的不曉得四大名著所寫的這些東西,原來有這麼深的意涵。這裡面是中國的知識分子對於中國傳統、信仰道德的一種體現,之前我從來沒有想到原來是這樣。像《西遊記》一開始就講有四大神州,如東勝神洲等,裏邊說西遊記本身其實就是一個神話,其實我倒覺得西遊記更像是一個修煉故事。

為什麼呢?因為如孫悟空、豬八戒等這一群人,包括唐僧騎的那匹白馬,他們在往西天取經的路途上,經過很多的劫難,最後才能到西天取經成功,如果我們用俗話來說的話,就是「修成正果」。但是這中間就要經過非常多的劫難,甚至到最後一關都還有劫難。我記得最後一關到西天之後,他們還被刁難,這就是說明到最後一步都是一種考驗。其實西遊記本身就是神話,而所謂的神話就是修煉成神的故事,所以才叫做神話。

李樂: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紅樓夢》,是在初中的時候看完的。我對紅樓夢最深的印象就是前言那一大段,剛開始還看不太懂,所以就直接跳過去。但我最近看到〈通靈寶玉〉(编按︰「明心網」的一篇文章,敘述作者前世今生的輪迴紀實),比較能夠感受的到,它在講的是天、地、人之間的一個關係。

李唐:有很多人聽說紅樓夢是一個浪漫的故事,可是打開一看,看到茫茫大師、渺渺真人,可能一下子還沒有辦法適應吧。中國知識分子對於自然界和人生的基本看法,即使你在人世間有多麼精彩的一段人生故事,事實上可能都有我們在人世間看不到的一些跟天地、宇宙之間的某種關連在那裡,只是我們看不到而已。但知識分子因為他有這樣的宇宙觀,所以他就藉小說的形式把它表達出來。

李樂:後面有講到,傳統文化中貫穿很多的因素,其中有一個就是「命」跟「緣」,我的感觸特別深。也就是歸結到那四大名著,發現周遭的一些朋友,走到現在會覺得說,不管怎麼「嘴硬」(编按︰凡事不相信,自以為是。)的人,他們的宿命都逃不過這兩個字。

李唐:我那時看《水滸傳》的時候,一開始也是看到「洪太尉誤走妖邪」,覺得這個小說挺奇怪的。西遊記我們都還可以理解,裡面就是七十二變,變來變去,孫悟空原本是一個石頭,然後受到日月精華的感召、感應,然後變成有他的靈性。因為它本來就是一個神話故事,看到這些東西會覺得好有意思。

但是水滸傳明明講的是有一群人,因為貧困或者官僚衙門太殘酷,他們就聚在梁山,為什麼還有「洪太尉誤走妖邪」?當時只是粗略看過去,也沒深究其中的意涵到底是什麼?今天看到這個部分終於了解,其實這就是整中國文化有神跡的一部分,書裏邊所講的並不只是巧合。

李樂:記得以前在背「孔、孟」和《論語》的時候。

李唐:「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是一個科目。

李樂:剛看到時還滿高興的,因為字都很少;後來才發現好難背,也不太了解它的意思,大概只知道一點皮毛。今天《九評》很簡單的把論語的經緯挑出來,馬上就可以融會貫通。

李唐:把核心的部分給挑出來。這對我們的認識有很不錯的指引作用。中國有所謂的「諸子百家」;諸子百家裡頭又以儒家、道家是為最主要的。歷代的君主要不是實施所謂的道家的「無為而治」,就是用所謂的儒家。那會使人一直以為儒就是儒、道就是道,他們是不相容的,一直會有這樣的觀念。所以我覺得讀《九評》得以這樣子去理解這些東西是很不錯的。

其實儒家思想是傳統文化中「入世」的部分;道家以及後來傳入中國的佛家的思想是屬於「出世」的部分。但是無論出世或者入世,其實它背後的本質是一樣的,只不過它應用在不同的地方。

儒家是應用在人世間的事物上面,所以孔子他會說:「未知生,焉知死?」許多人把孔子這句話理解偏了,說孔子不去談那些所謂的「鬼神之事」。其實孔子的意思不是這個樣子,儒家的重點是在於入世,他是處理人世間的事,如待人接物等等的這些道理。

佛家跟道家主要是讓我們了解,除了人世間之外的其他的萬事萬物。比如宇宙、天等等的這些道理。我覺得他用這樣一個方式去講,對於中國文化來說,讓中國文化更全面。不像我們過去一樣,就只選一個,你是儒家那就是儒家;或你是道家那就是道家。

李樂:中國的士大夫大都是︰進,可以學儒家;我不得志時,可以學道家。

李唐:孔子其實也說「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不得志時)弄個木筏就到海上漂流去。這其實有一個典故,聽眾朋友應該有人知道。孔子曾經問「禮」於老子,他們彼此之間並沒有誓不兩立的。

李樂:今天時間差不多了。

李唐:講到中國文化真的有好多可以講的,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在這邊今天就先進行到這裏。各位聽眾朋友,如果您讀了《九評共產黨》我相信您也會有這樣的感觸。讀了《九評共產黨》,您的視野會跟過去您的看法不一樣的,會讓你過去的看法更開闊了。如果您現在手上沒有《九評共產黨》這本書的話,您可以用買的或者是您可以寄信來索取,或者您到網路上去下載,都能獲得《九評共產黨》的訊息。

李樂:網址是www.9ping.com。

李唐: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裡告一個段落,我們明天空中再見。

(據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九評空中讀書會》節目錄音整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九評空中讀書會 第41集
九評空中讀書會 第42集
九評空中讀書會 第43集
九評空中讀書會 第44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