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選舉 香港民主派有所圖但前景難料

標籤:

【大紀元3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特稿)第三屆香港行政長官(俗稱特首)選舉即將於二十五日舉行,這次選舉較過往兩屆更受矚目,原因是首次有民主派人士參選;而不少人認為,公民黨籍立法會議員梁家傑的參選,顯然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梁家傑在民主派的支持下,上月獲得超過一百名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委員提名,取得參選特首資格。

香港特首每五年一任,第一任由四百人組成的推選委員會選出,第二任則由八百人組成的選委會選出。

從一九九六年首屆特首選舉開始,民主派就批評選委會代表性不夠,是「小圈子選舉」、「鳥籠民主」,不屑參加。期間,以民主黨為首的民主力量全力爭取普選,要求中國方面儘早讓港人以一人一票選出行政長官及立法會全部議席,其立場與支持中國當局治港政策的建制派壁壘分明。

基本法並未明確訂定第三屆特首選舉的模式,而去年當香港社會討論本屆特首應否沿用上屆選舉方式時,民主派強烈要求立即在本屆實施普選。二零零三年七月一日,在民主派的牽引下,香港爆發了震驚中外的五十萬人遊行,其中的一個口號就是爭取普選。

香港民主派在近幾年爭取普選的過程中,內部力量也呈現了微妙變化,由專業律師包括梁家傑、余若薇、吳靄儀等組成的公民黨迅速崛起,取代了民主黨的老大哥地位。

在爭取本屆特首選舉實施普選失敗後,公民黨改變了過往民主黨杯葛選舉的態度,委派梁家傑參選,並獲得民主黨等其他民主力量支持。

本屆八百名(實際只有七百九十六名)選委由三部分人士組成,包括九十多名當然委員(中國香港區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及六十名立法會議員)、四十名宗教界代表,以及六百六十四名由三十八個業界分組選舉產生的代表。

在去年底舉行的新一屆選委選舉中,民主派在法律、醫學及教育界幾乎大獲全勝,加上二十餘名當然選委─立法會議員,使得梁家傑獲得足夠的入門券。

選舉結果本來難料,但經由中國方面「精心設計」的香港特首選舉,其結果歷來早有定論─必定由中國方面認定的候選人獲勝。

事實上,儘管民主派囊括選委會幾個業界的議席,但選委會民主派委員人數加起來也只有一百三十餘人,只佔少數。

因此,外界普遍認定,這次選舉不會有例外,獲中國方面「接納」的曾蔭權,必定順利當選。

在明知落敗的情形下仍然參選,公民黨及其他民主派人士自然有他們的圖謀和客觀因素。

民主黨中常委黃成智較早時接受訪問時表示,首先,從輿論的反應看,港人並不反對民主派參選;一些輿論更指出,從體制內爭取民主未嘗不是另一種達到目的的途徑。

就以本屆選委會選舉為例,誰會想到民主派能在教育及律師界別奪得如此多席位?

他並說:「民主不能單靠街頭運動來爭取,也不能單靠領導人的自省來給與,這是不切實際的想法。我們要進入封閉的政權爭取,參加立法會選舉是其中一項,現在參選行政長官,也是這個目的。」

再者,民主派也可以在競選過程中凸顯爭取普選的訴求。

他認為,這是港人在爭取民主上比較可行的辦法,因為香港不可能像俄羅斯或東歐那樣,出現革命或暴力式轉變。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也認為,民主派除了在體制內爭取民主外,目前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原因是港人比較溫和守法,較激烈的動作不可能被接受。

但他覺得,民主派採取溫和的路線不一定就能夠解決問題,這還要看他們是否願意與北京方面妥協,在政治改革上接受某些共識。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張志剛說,民主派願意參選,說明他們也覺得參與建制內的政治遊戲,比杯葛這個遊戲更好。

他說:「他們(民主派)參與遊戲後仍可以衝擊這個規則,進可攻退可守,比之前杯葛它更有利。此外,他們也能夠藉此爭取曝光,如梁家傑頻頻曝光。」

張志剛指出,在政治上,只要大家一起「合流」,一起參與,才有解決分歧的機會。如果杯葛,就難以有溝通。

他並覺得,這次民主派參選,促進了與建制派在發展民主過程中的磨合,彼此透過參與建制內的遊戲,在民主發展上找尋共同點。例如,最近梁家傑被詢問「如果曾蔭權當選連任並邀請他出任官職」時,明言不會拒絕。

張志剛說:「這些都說明民主派的參選,加速了與建制派的磨合,彼此正在匯合中,而非像過往般處於完全對立面。這也算是香港政治發展的一個進步。事實證明,過去民主黨所採取的完全對立態度,已經沒有路可以走。」

總括而言,這次民主派參選特首,自有其政治目的和盤算。但誠如蔡子強所說,民主派的參選只是踏出了一步,縮短了與北京方面的一些距離,這是否會為雙方帶來真正的建設性發展,目前還很難說。

又如果中國方面一直不讓步,民主派是否繼續留在建制內繼續爭取普選,這些都是香港輿論所關心的問題。因此,未來民主派與建制派能否磨合成功,最終帶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民主發展方案,且拭目以待。

相關新聞
梁家傑說特首選舉有競爭 港人已贏
吳釗燮:香港特首選舉仍是「鳥籠民主」
香港專家:特首選舉與真正民主選舉仍有距離
從特首選舉看未來香港政治發展 專家不樂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