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國傾銷下的傳統產業–鬩牆篇

傳產傾銷大戰 台灣人兄弟鬩牆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曹宇帆台北二十九日電)這場與中國的反傾銷戰,打得台灣業者氣喘吁吁,但最強的敵人卻不見得來自中國,而是一場場「蕭牆之禍」。

台灣鞋業製造商才剛遞案,要求調查中國鞋類傾銷台灣,專營鞋類代理的台灣貿易商就傳出想組「反反傾銷自救委員會」,並透過各種不同管道施壓、遊說製造商撤案,雙方角力不斷。

製鞋業者毛信喬很感嘆地說,傾銷大戰說穿了,不過是自己人為中國貨打自家人。

中國經濟起飛磁吸效應驚人,本土業者搶赴中國卡位;也有人憑藉著對台灣相關產業的瞭解,做起代理商,專營中國貨低成本、高利潤的回銷生意。

以陶瓷衛浴設備為例,台灣大廠和成、電光牌等,早在中國佈局成熟,量產的馬桶與臉盆等衛浴用品,也銷往台灣市場。陶瓷部分業者原本打算跟進毛巾業,提出反傾銷案,但在公會討論時,馬上遭到在中國設廠的大廠反彈,只好喊停。

因工資成本有差異,美方同意台灣貨進口可享較高報價,以鞋品為例,台灣鞋一雙可報1美元,中國貨僅9毛,但不少台商卻腳踏兩條船,把中國低成本的製品運回改台灣製標籤後再外銷,以致不僅台灣內需市場遭中國貨傾銷,連台灣自己的外銷市場也面臨假扮台灣產品的中國貨傾銷危機。 

以往,貿易商進口中國棉紗給台灣業者,再把毛巾製品交貿易商轉銷,雙方獲利合作愉快,但自從這些貿易商開始代理廉價中國毛巾傾銷台灣後,兩造關係急轉直下。毛巾協會總幹事林國隆去年帶著雲林虎尾毛巾業者打反傾銷,即遭貿易商恐嚇查稅,甚至遭惡意中傷「雲林業者也賣中國毛巾。」

一場場蕭牆之禍打得兇,貿調會先前辦毛巾、紙類與鞋類傾銷案聽證會,台灣本土業者與貿易商為了要不要進口廉價中國貨唇槍舌劍,毛巾案首次聽證會時,中國派出的四位商務部官員,掛名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幾乎全程壁上觀。之後的聽證會,中國官方未再出席。

紙廠與出版業的戰況也很激烈。台灣六家紙廠不滿中國廉價傾銷文化產業需求量大的「非塗佈道林紙」,共同提出反傾銷申請案,引發出版業強烈反彈,大動作召開記者會,強調教科書將被迫調漲5成。與會的家長代表也抗議政府保護少數業者,將成本轉嫁消費者。

但造紙業者估算,非塗佈紙目前行情1磅新台幣12元,一本240頁書籍約0.77磅、9.24元,以售價250元計算,9.24元僅佔3.7%,怎會漲5成?質疑出版業界藉機哄抬書價,誤導家長與學生。雙方各說各話。

面對台灣可能接連祭出的反傾銷措施,武漢台商會長余明進認為,台商在中國生產的產品當然有回銷台灣,這是正常現象,但台灣資源短缺、工資貴,生產成本一定高,應該努力提高產品水準,市場自然就可切割了,別老怪中國傾銷。

專營兩岸鞋業代理的徐偉皓不看好反傾銷可保護本土業者,他說,以到中國設廠的寶成為例,早已完成全球佈局,即使政府打算對中國製鞋品課徵反傾銷稅,寶成也可改從越南廠出口產品,反傾銷措施不見得能保護台灣傳產。

貿易戰常來自於產業上下游分工,台灣製造商與外移到中國的新興台商,甚至中介兩岸進出口的貿易商之間,本來就可能存在零合競爭的問題。但對這些留在台灣耕耘的傳統產業業者而言,他們不但要面對中國廉價勞工貨品的傾銷,還需接受這群熟悉台灣產業鏈的老戰友挑戰,處境既尷尬又艱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