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就有桃花源(44)浪漫的精緻主義

游乾桂
font print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生涯放假》(時報出版)一書的作者波泥.米博.魯賓說:「不要絕望,休個長假就是你的綠洲 。」
這便是我對人生的看法之一,不必老是汲汲營營,理應在適當的時間,把靈魂放了出來,人生一場,不要老為難自己。

假期是人的驛站,生命的旅館,暫歇一下再出發。

年輕時,努力讀書,畢了業,勤於工作,年長一點,用心旅行,這才是人生,否則奉獻了一、二十年,甚至二、三十年於工件,那算值得;休個長假的意義就在此,讓人於努力工作之餘,不忘了追求喜好興趣,不至於退休之後才驚覺體力不繼 ,什麼也做不來,浪費掉人生的大好時光。

一位我所熟識的心理專家,從朋友口中得知他罹患癌症,讓我深感悲傷,這個人就是個把名利心放得太重,一生行旅,幾乎見不著休處,行行復行行,連休個假放空一切都難;在某一次的座談會中,我們比鄰而坐,終場休息時,他便很感傷的告訴我,別人出國是去旅行的,而他出國大半在工作,這一鎮行過那一鎮,白天趕路,夜裡演講,至於中途是什麼光景,便不知了,而今再度想起他的這番,便更唏噓了。

一生中最合適旅行的年齡其實是三十歲至四十五歲,體力還好,經濟有一點基礎,明白自己想追求什麼,能把旅行當成文化觀光,體驗點什麼,又可以使身體完全放鬆開來,享受一下浪漫時光。

年紀再大便不成了,體力是很大的考驗,即使心有餘力也必足,力不從心,即使再美好的旅程很容易流為走馬看花,美意盡失。

財富是人生的必要,但並非取它來積累,成就一種富麗堂皇的假相,而是用它來過過「甜蜜的生活」,這五十年代之後才新興的一種名詞,過慣了貧困生活的人,在經濟起飛之後,開始懂得享受人生,可惜我又等到廿一世紀初期,才慢步與這樣的風尚接軌,起初還有人蜚短流長的把它與恣意享樂、揮霍放在一起思考。

離開了朝九晚五的工作,並非單純只是對於某些工作方式的敵意,更重要的是想找著自以為「有根」的生活;錢,的確是給人用的,不必要把它鎖在保險櫃中,得花用一些時間,開啟三道鎖,才能取得區區一千元的歷程,當用則用,當省則省是我的信念,我不會想賺得全世界,也不會把它放進錢坑;如果我的錢足以買下一棟別墅,建立居高臨下的懸崖邊,坐擁遼闊的美景,為何不可,但卻不會因為想擁有它,而耗盡心力。

這便是我的精緻主張,想歸想,做歸做。

有了錢之後,你會想做什麼?第一個浮掠心頭的便是旅行,歷史並只單單代表過去,而是當下的根源,行旅之中可以窺見一種文明反覆的軌跡,埃及文明曾經風光,卻又失去,龐貝古城的精雕細琢,讓人目不遐給,馬雅文明顯露許多猜不測的謎語。

旅行在我的世界中不只是旅行,有時更是哲學,它讓我看見我的富有與別人的貧困,因而學會珍惜,也看見文明是曾經存在又逝去,逝去又存在,怪不得古文明學家會說,目前是人類的第六次文明,意謂著文明曾五度淪陷,這些腦部運思的場景,絕不是一本書可以記載著,它是一種行腳下的哲思。

人文也可以是一種旅行,我穿梭在歷史的氛圍中,打破時空的移於曹雪芹、康有為、紀曉嵐、鄭和之間,感受文化與戰爭,戰爭與流離之間關係;站在長城的風口,我看見了築城工人的離鄉背井,思家愁緒;行經揚州,我想到了揚州七屠;瀏河的夜很鄭和,我遙念他七下南洋宣揚國威與震懾當地的權謀;佇足康有為的汗漫舫,救國情緒油然而生,振筆急飛,彷彿寫著他的《公車上書記》。@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們恰恰與希臘人相反,從小被教育成為成就而活,年輕努力拚搏,直到老之將至才醒來,卻已後悔莫及,這個成就足足讓我們賠上大半生,才驀地驚覺,時間全不見了,根本沒有時間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美國作家朗費羅說:「時間是靈魂的生命。」他的意思是,即使是一個有靈魂的人,也得先擁有時間。
    沒有時間的人,很難讓人相信他可以過自己的人生,這樣的體認愈早愈好,否則就走入死胡同裡了。
  • 名利的確很誘人,但生活更誘人,我不止一聽到朋友向我訴苦,說他們根本活在別人的夢裡,迢的不是己想要的人生,而是別人強迫自己演出的角色,有位醫生朋友就說,他贏得了財富,但失去人生。
  • 富蘭克林說:「如果你熱愛生命,就不要浪費時間,因為生命正是由時間組成的。」
  • 事事求快,往往得了敷淺、表象、不深入,只顧著追求,便會忘了享樂主義。不知道此刻閱讀這一本書的你,幾歲?什麼職業?收入多少?我們暫且不談這個,何妨一起想一想,今天之前的所有時間中,你替自己做過什麼?
  • 人類學家馬歇爾.沙林士(Marshall Sahlins)這麼說:「世界上最原始的人擁有的物質很少,可是他們並不窮。貧窮並不是某些東西缺少,或者意欲與目的無法獲得實現;首先,那是與人有關的問題,貧窮是一種社會狀態,是文明發展出來的。」
  • 山風徐徐,想的盡是些風花雪月。野菜一書,讀來做個大掌廚,炒幾盤山野佳餚饗佳賓。綠建築,把頂樓園地讀成夢幻花園。森林浴,讀出芬多精的醒腦效果。
  • 閱讀與書一直脫不了關係,愛閱讀的人,多半也嗜好藏點書,讓家多點書香氣流,更何況漢朝的劉向在《說苑》裡便說:「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自信不太聰穎,無法七步成詩的我,只好善讀,看看可不可以醫點蠢,果真多點書,開卷便有益。
  • 六分鐘的短片,拍了足足一個月。原因很簡單,因為等待。等風,等雪,等雨,等心中期待的景色。這種等待是一段修心的歷程,有苦悶,有煎熬,亦有釋懷之後不期而至的驚喜。走過之後再回頭品味,很享受這創作歷程中的每一步。這更像是與自然共同參與創作一部作品,我在努力實現心中設想的同時,也用心感受並接納自然的給予。
  • 人說「煙花易冷」,在歐文這兒,電焊的花火凋落之後,卻凝結出了讓人驚歎的藝術果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