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式炒茶達人--蘇文昭

font print 人氣: 6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10日訊】 鳳凰休閒農場位於台灣南投縣鹿谷鄉,涵蓋範圍甚為遼闊是一處以種茶、製茶及竹林為主題的休閒農場。為了促銷茶業,鹿谷鄉農會蓋了一座茶葉展售中心,除了展售外,闢有一間製茶業設備陳列館,更設有茶藝教室。

鹿谷鄉茶農蘇文昭保存古式炒茶技術,爐灶、焙籠、炒鍋一應俱全,深夜起灶炒茶,社區飄滿炭火香味;他的古式炒茶成為當地招牌,朋友遠到而來,都指定要品嘗他的凍頂茶。

在這裡可以看著茶農蘇文昭驕傲演出「鐵沙掌」,徒手在熱鍋裡翻炒,接著踩(揉捻)、綁緊、再踩,最後解塊、烘焙。預約可賞,最精采的畫面是在 300~350度高溫的熱鍋上,以手炒茶,不斷翻攪,讓乾燥程度平均。炒茶時,味道從清香到茶葉捲起展現熟香,茶香也有層次美,這是在茶鄉的初體驗。

蘇文昭說,傳統製茶在還沒電力殺青滾筒設備前,完全靠柴燒大鍋徒手炒茶來殺青,一鍋6台斤的茶葉以300℃高溫鐵鍋徒手熱炒,得足足炒拌20分鐘才算大功告成。

徒手入熱鍋卻不燙傷手,最大的絕竅就是雙手只能碰茶葉,但又要能均勻翻攪茶葉才行,只要看過他示範,連小朋友都學得會手炒茶。一般遊客只要鼓起勇氣,並把握手不觸鍋的最高原則,就都能體驗手炒茶熱滾滾的樂趣。

蘇文昭表示,以前沒有機器,光是炒茶100台斤就要四、五戶鄰居合力輪流翻炒,一刻不能停。每到炒茶季可以說是茶鄉最熱鬧的時候,而要練就手炒茶的技術,至少要學個大半年才行。炒茶時,隨著雙手不斷入鍋翻攪茶葉,茶香四溢熱氣翻騰,茶葉變軟轉翠綠,就可以起鍋繼續揉捻製茶。

這項鐵砂掌般的傳統製茶絕技,如今變成當地發展茶鄉休閒旅遊最受歡迎的體驗活動。


炒茶時,味道從清香到茶葉捲起展現熟香,茶香也有層次美,這是在茶鄉的初體驗。

--轉載自《OTOP台灣地方特色網》http://www.otop.tw/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4月22日訊】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王哥莊居民姜紅常年在炒茶車間裡勞作,她那在200℃高溫鐵鍋中翻滾了11年的手,不僅佈滿了老繭,在高溫蒸烤下,還裂出道道裂口,11年裡,黑色的鐵銹早已和她手掌上的老繭融為一體。
  • 僑居法國的台灣人對台、法兩地的生活有什麽樣的體會?在全球經濟與政治局勢緊張的境況下,他們對未來又有什麽樣的打算?爲此,筆者采訪了三位生活在法國的台灣年輕人,他們分享了在異鄉生活、求學和工作的經歷。他們置身不同的社會環境中,在不斷吸收法國文化與精神價值的同時,始終保留著對台灣的熱愛。其中一位受訪者說:「法國和台灣都非常自由,但自由的方式不一樣。」透露出民主制度在不同的國家,因民族思想與傳統習慣的不同,而有著其差異。
  • 玫瑰花
    3月8日是國際婦女節,很多國家將這個紀念日定為法定假期,以慶祝女性在經濟、社會等領域做出的重要貢獻。女性在這個世界上占了一半的組成,如果有機會的話,他們一樣可以有所成就,為國家社會奉獻一己之力。
  • 作為一家成立於美國的藝術團,神韻已經成為許多來自中國的傑出藝術家的新家園了,他們曾經因信仰而受到迫害。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其中兩位藝術家,舞蹈編導古緣和琵琶演奏員梁玉的故事。
  • 出自於對大自然和野生動物的喜愛,印度一對夫婦在一個老虎保護區旁購買了幾十英畝的土地,讓老虎等野生動物有更多生活與繁衍的空間。這個善舉激勵了其他動物愛好者,成為他們仿效的模範。
  • 他是我的老朋友,但我不知他的來歷,甚至不知道他的本名,他說叫他「禹海」,現在也可以叫他「巴尼度」,是一位布農婆婆為他取的名字,意思是一株又圓又直的大樹。
  • 蔡竺欣強調:風水可以對人起作用,但不起絕對作用。它的奧妙之處在於,不好的風水對長期積德行善者不起做用。反之,好的風水對強取敗德者也不起做用。
  • 王碧枝
    經過半世紀的歷練,王碧枝深深體會,人生中不論遇到好事或不好事,都是培養能力與成長的好機會。
  • 一個球隊的成功除了球員,還離不開那些為勝利舖平道路的幕後工作人員,他們是球員們在場上專心比賽的保障。今天讓我們來認識一下多倫多猛龍隊的體能教練Jon Lee。 Jon Lee是菲律賓裔,兒時從隨家人搬到了加拿大,隨著成長,他愛上了籃球,但作為職業生涯還是後來的事。Jon Lee曾是列治文中學的老師。他在UBC大學獲得商業學位後,到列治文中學執教,在那裏一幹就是十多年。 在那段時間裏,他遇到了職業籃球界的關鍵人物。Lee說:「當我還是一名高中老師時,我的一位朋友在1999年讓我做加拿大男子國家隊的經理 - 那就是Jay Triano,我在灰熊隊當球童時,他正在隊裡工作,這讓我開始接觸到頂級球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