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看神怎樣救庇好人:少年唸經 爺爺消病

陸文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後周時代的張元,字孝始,是黃河北邊萬城縣的人。十六歲那年,他爺爺眼睛失明,已有三年了。張元既害怕又擔憂地哭泣,日日夜夜誦經修行,祈求神明賜福,來保佑自己的爺爺。

他後來又讀了佛經,見到經書上說:有個失明者,誦讀經書以後,又重見光明了。於是他請了七位僧人,點亮了七層燈火,七天七夜誦讀佛經。並在每天修行拜佛的時候,虔誠的祝福說:「張元我身為祖孫,不能盡孝,致使爺爺雙目失明。現在我用燈光,同時請法界僧人布德,祈禱爺爺雙目重見光明。張元我請求神明:允許我替爺爺置身於黑暗之中!」

張元就這樣辛苦勤勞、誠心敬意的祈禱神明。到了第七天夜裡,他夢到一位老者,用金製的治眼工具,給他的爺爺治療眼睛。並對張元說:「你不要擔心和悲傷了。三天後,你爺爺的雙目,一定復明!」張元聽完老者的話,在夢中就高興歡快地跳躍起來!醒來後,他就把夢中見到、聽到的情境,告訴給家中所有的人。

三天以後,張元祖父的眼病,果然好了。

張元是位孝子,他十六歲時,便為消除爺爺的眼疾,誠心祈神。他的誠意與孝心,感動了神明。神即演化成一位老者,通過夢境,親善祥和的告知於他,安慰於他。這正是神明大慈大悲,關愛少年的表現。俗稱托夢,這也是神救庇好人的一種方式。

(事據《法苑珠林》)

轉載 正見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8/8/25/54524.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曇無懺是中天竺國人,六歲喪父,隨母親以織毯為生,後來母親見到僧人達摩耶捨,看他得的供養物品很多,便讓兒子做了他的弟子。十歲時,曇無懺便顯出超凡的聰敏,每天讀經一萬餘言,二十歲時,曇無懺已能背誦佛經二百餘萬言。
  • 釋曇榮,俗姓張,定州(今河北定州)人,十九歲時成為書生,卻對佛法修煉很感興趣。不久投入靈裕法師門下。
  • 有一次,釋迦牟尼佛住在瞻波城恆伽池邊,正好當地僧團裡有一位比丘(比丘也就是佛教中的男性出家人,僧人之意),他犯了過錯,違背了佛教戒律,被其他比丘發覺了,於是大家都起來指責他。
  • 一天傍晚,天色已暗,天空飄著細雨,又有間歇的閃電,釋迦牟尼佛依然在室外的空地上以當時佛教中一種名為「經行」的方式修煉著。
  • 一天早上,阿難打算入城乞食。由於時間尚早,阿難就順道去探訪一位婆羅門。見面寒暄後,那個婆羅門就問:你們當中,有沒有哪一位僧人的能力,與釋迦牟尼佛一樣?
  • 在釋迦牟尼佛晚年時,已經有為數不少的僧眾,跟隨他修煉。有一次,大約有二千五百僧眾跟隨著釋迦牟尼佛,住在古印度摩揭陀國首府王捨城中名醫耆婆的庵婆羅園裡。
  • 釋迦牟尼佛晚年時,摩揭陀國的國王,名字叫作阿闍世。這時的摩揭陀國正與北方鄰族的跋耆人交惡,阿闍世王常常對他的幕僚表示,跋耆國仗其人口眾多,國勢日強,對我越來越不順從,威脅愈來愈大,我應當找個機會,把他們徹底消滅掉。
  • 《雜譬喻經》一書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有一位國王叫阿闍世王,他同時還是一位信佛的人。有一天,來了一個以殺生為業的屠夫,要見阿闍世國王,他請國王答應他一個要求,阿闍世王問他有何願望?
  • 《印光大師文鈔全集》中,有一篇文章,敘述了一件唐朝玄奘法師記錄下來的事:
    唐朝時,西域天竺國有一位戒賢法師,他德高望重,名震四方。
  • 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有位鄔道士,自小出家,就有幽然隱逸的志向,跟隨他的師父住在江蘇茅山的清真觀。師父歸天後,他在南宋紹興末年搬到光州(今河南光山、固始一帶)的延真道官,供奉上真香火,他虔誠敬畏,《道德經》五千言背誦如流。凡是外面的吉凶禍福,人們在托到夢中求解的,沒有一個不應驗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