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領族陳靜瑩 打拚有機農業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3日訊】(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3日電)65年次的粉領族阿寶,因為返鄉務農的弟弟受重傷,4年前毅然投入農業。參加漂鳥營後,她跟父親合力種出白玉筍等有機作物,期盼下一步改變產銷結構,改善務農生活。

俗話說「樹根紮得深,樹頭不怕做風颱」,儘管科技再發達,農業依舊是一個國家的根本。

為了振興農業,農委會2006年推出漂鳥計畫,期盼農家第二代或一般年輕人藉由體驗營課程對農業產生興趣,進而投入農業打拚事業。

最近上映的法國影片「我在法國南部有間小屋」就訴說著,儘管導演再怎麼熱愛農村,費時多年至當地拍攝,但當地人口老化,農場也只能一間間凋零關閉。

農委會調查也發現,到了2007年,農業經營者平均年紀仍達62歲,需積極推動活化農業人力。

因此,農委會今年擴大原漂鳥計畫,加入短訓與大專生體驗營等內容推行「農業後繼者培育」計畫,期盼持續活化農村人力。

阿寶(陳靜瑩)就是參加過漂鳥計畫,並返鄉務農的農家子弟。

若說她是因為參加漂鳥體驗營,就決心務農,其實有點勉強。

她說,「4年前回東港老家幫爸爸種田的弟弟車禍受重傷,傷及脊椎、動大刀,所以我決定辭掉都市的工作,回家務農。」

不過,她確實因為參加漂鳥計畫,返鄉務農時協同老爸爸改種有機農作物,驗證活化農村人力能帶動革新的政策目標。

阿寶說,她跟老爸現在種三種作物,白玉筍、蓮霧及香蕉,「好多客人都愛上我們的蔬果,因為是有機的,白玉筍因為用有機肥而變甜,客人還說不沾美奶滋比較好吃,蓮霧也受到國外觀光客豎拇指誇讚。」

她還為自家有機農產品架設部落格(tw.myblog.yahoo.com/nature_sweet777),她說,「我還跑到台北百貨超市看同樣的農產品,賣得比我們貴,卻沒有我們細緻;我們的產品是透過客人上網宅配,對比百貨超市一直冰到不能賣為止,客人收到我們的產品絕對是新鮮的。」

她強調,「產品優、價格相對便宜,是我們農產品的特色與優勢,我對我們的產品很有信心。」

現在膚色曬得健康的阿寶,雖無粉領族的白皙肌膚,卻已學習在樂觀積極中務實面對經營農業的問題。

她說,「現在宅配一年也還只有新台幣30萬元的營收,就算加入其他作物收入,也還不足以讓這個家賴此維生,得靠其他手足在外工作的收入支撐。」

從粉領變成農業經營者;她說,「做了4年,我體驗到務農有多辛苦!我的加入,讓老爸改種有機作物,研究產品包裝、客服、銷售則都是新加入的工作內容;全都要自己來,跟一個中小企業家沒什麼兩樣。」

她笑著分析,「相對於其他漂鳥學員,我是農家子弟,有老父傳承種植經驗,也有田地,因此能真正投入農業,這是我的優勢;其他學員多數只想做行銷;只是什麼都要自己來,田事忙完已經傍晚5、6點,若太累,就沒有力氣做其他的事,加上資金不足以聘請人力,都會影響營業規模無法擴大。」

她強調,「要讓農家能仰賴農作物生活、具前景,才有發展性;『利潤』是關鍵,像種檳榔是不會得到政府補助與輔導產銷的,卻仍有人在種,就是因為有利潤;其他農作物要發展,也需要利潤。」

面對資金、人力不足;其實已下決心要把家裡的農事做起來的阿寶,無時無刻不在思考她個人能做的突破。

她說,「我們不是農會幹部、也進不了產銷班,產銷注定要靠自己;近來與其他畢業生合作,慢慢將行銷與客服工作發包出去,如此才有餘力做提高產量、提升品質,並想運用這次世運活動拓展商機,擴大營業規模。」

但阿寶也提到學習企業整合各部門功能的精神發展農業,希望提供政府振興農業擬訂措施時參考。

她說,「產銷結構必須要改變!例如斗南農會主導的例子,就是集結農會幹部向政府爭取機具補助,然後以機械化方式耕作30公頃大農地,並有年輕人專門做市場調查,將作物外銷到收成季節互補的南半球,以及不經中盤商直售量販店,提高售價與獲利,團隊的成員因此每人年收入上百萬元。」

阿寶重申,農業要發展,現階段最難的是銷售,若永遠經由中盤商壟斷售價,與農民爭利,農夫只能被動接受售價,永遠無法以此維生;唯有透過產銷合作、共享獲利,農業才有前景,才能吸引年輕人投入。(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央社記者黃國芳嘉義市23日電)國立嘉義大學農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學生李惟裕,從事有機蔬菜種植、推廣歷經17年,今年角逐全國10大神農獎,榮獲最高榮譽農業類神農,是唯一具學生身分者。
  • 花蓮縣富里鄉有機米產銷班第二班長賴兆炫致力推動有機農業,並導入生產履歷資訊系統,所生產的有機米品質優良備受國內外市場肯定,獲農委會評選為「2009十大神農」。
  • 2009 年十大神農獎暨模範農民名單出爐,台南縣除南化鄉林聰明及佳里鎮林昆鋒兩位農民獲得模範農民殊榮外,且誕生了一名神農獎得主李惟裕。年紀輕輕的李惟裕,擁有碩士學位,放棄高薪工作從事有機農場的經營3年有成,堪稱青年投入農業的典範。
  • 自由時報記者陳界良/專訪推廣有機農業的羅文祥,看到農地開放興建農舍後,許多都市的有錢人到鄉下買農地蓋農舍,富麗堂皇的「農舍」改變了農村面貌,帶來鄉村景觀上的污染,也讓真正想耕作的人買不起農地,他希望農村longstay可改變現況。
  •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3日電)經過1年的辛苦努力,台東福鹿有機米產銷班今天享受甜美果實,獲得「全球優良農業規範驗證」,包括農業官員和摩斯漢堡等業者,均到場恭賀農民。
  •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3日電)「不需要拿第一,但是要讓消費者安心」,台東縱谷福鹿米這幾年未積極爭取冠軍米競賽,專注於自己品牌和品質的管理,一步一步與世界接軌,獲得全球優良農業的有機米認證。
  • 有些美國人認為,美國的農業需要改造。他們呼籲多使用本地產品和有機食物,並且在美國城市的小片空地上種菜。一位活動人士在全國廣播訪談節目中提到的一個建議成為網絡上的競爭活動。這項建議還可能在白宮的草坪上實現。 (w2009-03-04-voa66.cfm)
  • (中央社記者葉子綱雲林27日電)雲林縣政府積極推動發展有機農業,今天與明道大學簽約合作,每年提供12名甄試名額給縣內西螺農工、虎尾農工、北港農工學子,培育有機農業經營專才。
  • 僑居法國的台灣人對台、法兩地的生活有什麽樣的體會?在全球經濟與政治局勢緊張的境況下,他們對未來又有什麽樣的打算?爲此,筆者采訪了三位生活在法國的台灣年輕人,他們分享了在異鄉生活、求學和工作的經歷。他們置身不同的社會環境中,在不斷吸收法國文化與精神價值的同時,始終保留著對台灣的熱愛。其中一位受訪者說:「法國和台灣都非常自由,但自由的方式不一樣。」透露出民主制度在不同的國家,因民族思想與傳統習慣的不同,而有著其差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