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谁主浮沉?

薛涌

人气 1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6月23日讯】 “全球化”是目前国际上最为热门的话题。但是,什么是全球化?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全球化的程度?似乎很少有人能够厘定清楚。

  英国物理学家凯尔文(Lord Kelvin)说,如果你能够衡量你所说的东西,即能把你所讲的内容用数字表达出来,那么说明你知道你在讲什么。如果你无法用数字表达你所讲的内容,就说明你对你讲的话所知甚少。

  如今全球化的讨论虽然风靡全球,但大多数人是离开了数字在那里不知所云。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美国的《外交政策》杂志和A. T. Kearney公司合作,将“全球化”量化为具体的数字指标,用以衡量当今世界“全球化”的程度。

  简而言之,全球化意味着远距离之间的国家越来越相互依赖,跨国境的物资、人员、资金、与信息的流量越来越大。而这一数量模型的基础,是收集这些跨国境流通的各种数据,如各国出入境人数、物资进出口量、货币的国际流通量、电脑的国际联网普及率、甚至国际电话的使用率等等;然后综合这些指标,得出各国的全球化指数。

  以这样一个扎实的数量尺度衡量各国的全球化程度,得出的结论与人们从离开数字的讨论中获得的印象,颇有大异其趣之处。

  对全球化的一个最普遍的偏见,是美国领导当今全球化的进程,从全球化中受益也最多。然而用上述数据衡量各国全球化的水平,美国只能在世界排在第12位,新加坡则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新加坡的人员出入境率,在工业化国家中遥遥领先,每年人均国际电话的通话时间高达390分钟。新加坡的国际游客,是其本地人口的三倍。相比之下,美国的国际游客与本土人口的比值,只有新加坡的六分之一,而国际电话的人均使用时间还不到新加坡的四分之一。

  然而,今年来新加坡的领先地位有下滑的趋势。几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了新加坡的对外贸易和外来投资。同时,新加坡的国有企业私有化进展缓慢,并且在签署区域自由贸易条约上遇挫,对互联网的管制过严,也限制了新加坡与其他国家的整合。

  这些问题如不解决,新加坡在未来几年有可能从其世界第一的位置上掉下来。

斯堪地那维亚气势正猛

  在新加坡之后和美国之前,即排名第2至第11的,是荷兰、瑞典、瑞士、芬兰、爱尔兰、奥地利、英国、挪威、加拿大和丹麦。细心观察就可发现,在这些国家中除英国外,都是人口上的小国,而且主要是北欧特别是斯堪地那维亚地区的国家。

  荷兰地处莱茵河口,莱茵河可谓是欧陆工业的心脏。与莱茵河地区国家的贸易,占荷兰对外贸易的四分之三。荷兰的对外投资和外来投资率都在工业化国家中鲜有可比。经过一系列的放宽管制的改革,外来投资从1995年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8%,上升到1998年的19%。同期的证券投资从国内生产总值中的5%涨到30%以上,为世界最高,比法国、德国高两倍,比英国高五倍。而斯堪地那维亚诸雄的领先,更是渊源有自。

  这些国家地广人稀,长距离通讯技术,是国民互相联络的基本手段和立国之本。高福利的社会,又使国民普遍享有高水平的教育。而狭小的国内市场,也逼着他们向外发展。

  瑞典在上个世纪的“电话革命”中就在世界上遥遥领先;30年前,其跨国公司爱力生在便携式电话业上领导时代潮流;而近10年又迅速拥抱IT革命,1998年,39%的人口上网;最近网上人口已占人口总数的44%。首都斯得哥尔摩有60%的人口上网,几乎可称世界之最。

  芬兰也不甘落后。1995年芬兰人的上网率高过所有国家。信息产业的发达使芬兰能面对国际竞争迅速实现外贸的多元化。目前芬兰25%的出口流向欧洲以外的国家。其30家最大的企业中有一半的职员就职于国外。

  而这些斯堪地那维亚国家给西方主流经济学家们提出的最大挑战是,他们在一个高管制、高税收的经济体系中,创造了被认为是只有在美国那种自由放任的经济中才会出现的IT革命。在未来几年最有可能赶过新加坡的,就是这些国家。

北美主导电子商务

  1998年,美国和加拿大的网民占人口总数25%。最近的估计这一数字已在40%左右。

  比这一数字更重要的是,北美的信用服务,使互联网与信用卡产业相得益彰,把互联网的商业价值发挥到了极限,进而产生了独步于世的电子商务(Ecommerce)。

  在美国出门几乎不用带现金,不管是想买或卖一本旧书或——架旧相机,一上网就可通过信用卡与一个毫不了解的陌生人成交,现金显得多余。难怪美国人几年前就开始讨论取消货币的问题。

  反观日本,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但基本上还是一个现金社会,身怀几万日元出门完全司空见惯,一点小事就得和人见面、鞠躬、点钞票,从美国的角度看来恍如隔世。E-commerce是近10年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并带动了全球经济。美国在IT革命中,还是在唱主角。

  当然,这些全球化的数字指标并不能完全代表一国的工业化潜力,也不能仅仅以此来衡量一国的开放性。这个模型本身就有偏见,比如,小国总是比大国容易在这一模型中拿高分。从新加坡到马来西亚,在时空跨度上远不及从纽约到洛杉矶,但在后者之间的信息、人员、金融、与商品的流通,在这个模式中属于国内流通而不能算数,而新加坡人只要一上飞机,就会给其全球化的指标加分。另外,由于许多数字来自联合国的有关组织,因而对香港、台湾这样不是“国家”的独立的经济实体未能加以衡量。

  但是,这个模型毕竟为各国的发展战略,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参照。比如,小国比大国更依赖于全球化,更迫切地需要为全球化作好准备。

  而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高度依靠国外的市场、能源、和原料,其全球化程度竟排不上前20位,前景堪懮。另外,这一模型还发现,一般而言,全球化程度高的国家,贫富差别相对较小。马来西亚投资36亿美元发展“超级多媒体走廊”,但国家贫富悬殊过大,70%的小学没有电脑设施,10%没有水电,结果,用重金建造的高技术设施因缺乏高技术的人力资源而难以发挥成效。而斯堪地那维亚国家社会贫富差别小,国民普遍享有优异的教育,因而在全球化的IT革命中,比自由放任、贫富悬殊的美国反而更有优势。

原载《联合早报 》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耶鲁商学院院长: 什么最令CEO们害怕? (6/14/2001)    
  • 马哈地指穷人有权移居富国发财 (6/7/2001)    
  • 陆德泉:中国各类矛盾更尖锐 (6/5/2001)    
  • 道德责任心全球化—本世纪最大挑战 (6/3/2001)    
  • 吕秀莲:胡椒要辣不必大 (5/26/2001)    
  • 全球化之祸“异类”入侵 冲击原生物种 (5/23/2001)    
  • 王令一:两岸应合作面对升高的全球化压力 (5/16/2001)    
  • 芬兰政府扶持企业发展网络经济 (5/13/2001)    
  • 论《财富》说亚洲全球化 (5/9/2001)    
  • 孔诰烽﹕跨国论坛跨国剥削﹖ (5/6/2001)    
  • 未来全球石油市场将出现3大变化 (5/2/2001)    
  • 五一全球抗议失业 (5/1/2001)    
  • 王永庆:失业为国际潮流、勤朴度过难关 (5/1/2001)    
  • 独生子女问题“全球化” (4/28/2001)    
  • 李欧梵: “全球化”的文化争论  (4/26/2001)    
  • 富国主导全球化自由贸易有弊端 (4/23/2001)    
  • 加国美洲峰会再起暴力抗议 (4/21/2001)    
  • 铁丝网被扯倒 五千人美洲峰会场外通宵混战 (4/21/2001)    
  • 美洲峰会商设全球最大贸易区 (4/21/2001)    
  • 【纪元专栏】曹长青: 经济全球化不可阻挡 (4/21/2001)
  • 相关新闻
    【纪元专栏】曹长青: 经济全球化不可阻挡
    美洲峰会商设全球最大贸易区
    铁丝网被扯倒 五千人美洲峰会场外通宵混战
    加国美洲峰会再起暴力抗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