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飙涨民间苦:将日三餐改“两餐”

人气 14
标签:

【大纪元2010年11月17日讯】近期,大陆物价一天比一天高涨,让每一位中国普通的民众感受到了物价的压力。有报导称物价,是一只虫子,正蚕食着经年累月上涨不多的薪水。而每一波的议论和管控之后,又是新一波物价上涨的开始,而最苦的还是平民百姓。

北京:一退休老人 吃鸡蛋下很大决心

据《南方都市报》报导称,近期网络上,继“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之后,又出现了“蘋什么”等谑称,每一个谑称背后,都代表着一种物价的呼呼上涨。

北京金融街附近的胡同里住着73岁的陈基,他是一位失明的退休老人,在物价持续上涨的今天,将一日三餐改成两餐。他穿着一件半世纪前缝补短袖的袷衣,脚上蹬一双裂了大口子的老皮鞋。几天前,他给原单位哈尔滨铁路局寄去了困难补助申请。在往年,这份申请会换回500元生活补助。

陈基老人说:“今年听说是千年寒冬,往年要700元燃煤才能过冬,今年得备900元。除了盼望得到单位的生活补助外,剩下的就靠拼凑了。”不光是陈基老人,一天天蹿高的物价在青菜、鸡蛋、食用油价格上表现十足的当今,北京若干个社区的居民也感同身受,他们开始自发在网上讨论起如何节省生活开支。

1951年,陈基随着父亲工作调动,举家搬迁到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了哈尔滨铁路局工业总公司下属的汽修厂,54岁那年,他双眼患上病毒性角膜炎,治疗无效后彻底失明。陈基退回到北京,成为一个北京盲人。

去年,退休金涨到1300元/月,陈基就算计着:付给阿姨每月500元工资,街道办每月给200元补贴,这样还剩下1000元。他有低血压,经常头晕,这又要扣除200元医疗费,再就是每月电费平均100元、电话费100元等。这样下来,不计算饮食支出,每月可支配收入不足600元,低于北京市最低生活标准800元/月。

因此,当鸡蛋涨至4元/斤时,他曾下定决心不吃鸡蛋,以便一天省下两个蛋,结果最终熬不过,还是又吃鸡蛋了,“算来算去还是鸡蛋最便宜”。

今年8月份以来连续上涨的北京物价,使得陈基不得不将一日三餐改成了“两餐”。

武汉:现在仅仅是为了能“活着”

家住武昌南湖花园32岁的温倩表示,月收入6000元的中产阶级家庭,为了给孩子交一笔“奥数班”的课外培训费,取消了补拍婚纱照的计划。而除去每月必须支出的固定开销,能剩下来的只有300元!还不包括应酬交际等额外开支,而且不能出大的意外,如家庭的某个成员生大病等。

结婚十年了,温倩本想补拍一套婚纱照的计划最终落了空——8岁的儿子这时恰巧要交一笔“奥数班”的课外培训费,攒了大半年的窘迫积蓄最终让给了孩子的未来。她无奈地说:“我们在婚纱店选的是价格最低的那种,打特价880元一套,但给儿子交了1100元报名费后,就是这点钱都拿不出来了。”

其实,在以市民化著称的华中大城市武汉,温倩一家在外人看来还算得上是个“准小资”:她是个小学老师,月收入接近2000元;丈夫在一家企业做内刊编辑,月收入2900多元,就在几年前,武汉人在网络上讨论“月收入多少才算是白领”时,一度还将“月收入2680元”作为武汉“白领”与“蓝领”的分界线。

目前,温倩面临的最大困惑,就是不断攀高的物价。尤其是今年以来,从“菜篮子”到“米袋子”,从“气坛子”到“油瓶子”,从“穿的”到“抹的”,从“吃的”到“坐的”,价格翻着斤斗往上蹦———连开锁地都涨了价,今年下半年,温倩丈夫杨波一次开门,将钥匙断在锁孔里,喊来开锁匠,原来50元的收费涨到了80元,面对杨波的不满,开锁师傅反问他“现在还有什么没涨呢?”

温倩说:“以前还仅仅是‘房奴’,现在成‘菜奴’、‘饭奴’了,现在我们活着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能‘活着’。”

成都:七成被访者每月基本生活开销上涨 生活压力增大

在红星路某公司工作的郭小姐因为平时有记账的习惯,今年9月底,她把记了3年的账本翻了出来,对照着一看,愣是把自己吓了一跳———伙食费这一栏,2008年1-9月的支出是4663元,2009年涨到了5840元,而今年这项开支已经7300多元了“涨幅超过25%”。

不断传出涨价消息的生活必需品,一些有趣的省钱个案开始受到追捧。日前,一份“菜奴省钱攻略”走红成都,许多80后称,当了“房奴”、“卡奴”后,如今遭遇蔬菜涨价,又成了“菜奴”。

“菜奴省钱攻略”发布者刘小姐,刚成为“房奴”,又跨入了“菜奴”的行列。她说,“平均一天下来,5元钱左右……‘房奴’压垮我脆弱的脊背,‘菜奴’成为我应付‘房奴’的省钱之道。”

据一项调查显示,有64.3%的受访者表示今年上半年家庭生活消费支出增加,当问及增加原因时,选择“物价上涨”的最多,占76.2%。

有专家认为,收入没涨,物价率先上涨,已成为应引起重视的问题。水电油气等哪怕上涨一分钱,也会带动下游产品连锁涨价,企业经营者自身不会把涨价消化掉,最终所有的涨价影响都会转嫁给消费者,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具有刚性需求的低收入群体。

物价上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48%的人表示近期各种物品价格上涨对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四川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的《成都居民生活压力调查》结果显示,七成被访者每月基本生活开销大幅上涨,生活压力增大。

深圳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已高过香港

南都记者在深港两地的大型品牌超市做了一项对比调查显示:除奶粉、化妆品、纸尿片“三宝”之外,深圳不少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确已高过香港,如食品:10斤装丝苗大米,深圳售价约42元,香港售价38.25港元;深圳鸡蛋每斤约5.98元,部分超市12个鸡蛋需要12.9元,在香港花30港元能买到30多个;深圳食盐2元一包,香港超市为1.1港元;

生活用纸:10卷装的维达卫生纸,深圳超市售价32.5元,香港超市卖28港元;

水果:红富士苹果在深圳6元一斤,香港价格为4.98港元。有些水果深圳的价格甚至比香港贵3倍左右,如绿奇异果,香港售价8.8港元/5个,深圳售价3.9元/个;柚子蜜1公斤,香港售价18.9港元,深圳售价为46元。

此前媒体在物价报导中提到李锦记510克装财神蚝油,深圳售价10.9元,而香港价钱折合人民币9.4元。就在11月6日,在深圳蛇口的一家大型超市,一位深圳主妇指着一款李锦记酱油16.8元的价格标签,不解地问售货员:“前几天不是还只是10.9元吗?”售货员答道:“那是搞活动的优惠价,现在恢复正常价格了”。

96岁的香港老太太潘焕金,在13年前,老人家带着几十万港元返广州打算“叶落归根”,但近两年在内地物价上涨和港币贬值的双重压力之下,潘婆婆的积蓄消耗迅速,被迫从老家重返香港。

来自香港工联会的统计数据称,2008年港籍老人返港求助个案只有90多宗,2009年就增加到110宗,但在今年前5个月,这个数字就已经达到了65宗。据工联会分析,今年以来,受内地物价上涨加快、人民币升值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生活在深圳、广州的大量香港老人,已经明显感知到经济上的压力。

报导称,物价轮番滚动的上涨,正在考验着政府的治理能力。据悉,有多位政策建言者已上书,在十二五规划里明确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意图十年内居民收入翻一倍。可是,民众所看到的却是物价正在向倍增的道路上迈进,许多商品的价格已经在一年内完成了倍增。长此以往,如果管控不力,“支出倍增”将迅速抵消“收入倍增”带来的幸福感。

相关新闻
中国物价飙涨  专家预期当局将再度升息
物价飙涨  英民众可支配收入创十年来最低
国际物价飙涨 各国民众喊苦
物价飙涨  厨余也成抢手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