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五类忆旧》(8-4):王立群的前世

――《黑五类忆旧》第八期,焦国标编

飞天

人气 61

【大纪元2010年12月14日讯】王立群,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

1958年王立群小学毕业,学习成绩全部五分,学校决定保送他到当地最有名的中学读书。因没见过面的爷爷的成分,他不能进好中学,最终只收到一家民办中学的录取通知书。王立群的父亲毕业于齐鲁大学英文系,母亲毕业于女子师范。母亲告诉王立群,学校条件差也能培养出好学生,关键是看自己有没有骨气。民办中学经费困难,靠学生打工维持运转。这些十二三岁的孩子,一周三天,自备干粮步行十几里到工地打工。工地向学校支付微薄的报酬,对学生提供白开水。每天干完八小时活,还得拖着沉重的脚步,步行十几里回家。第一天干完活儿,第二天上课浑身都疼,有时连笔都拿不住。第三天一早,又要上路去干活,风雨无阻。

在《百家讲坛》主讲人中,王立群是惟一的一位教过小学、中学、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的教师,还是教过中小学除体育课外所有课程包括音乐课的教师。

王立群初中阶段的一半时间被干活了。高一休学一年,代父回山东故乡照顾祖父,做了一年农民。十六岁的少年,深夜扛着三八大盖步枪,揣着从来不上膛的一粒子弹护秋。1965年王立群高中毕业考试,几门理科主课(几何、代数、物理、化学、俄语)全部100分,所有功课平均97分。他品学兼优,高一做班长,高二做校团委委员,高三做学生会主席。可是高考时,爷爷的成分又决定一回孙子的前途——发挥正常的王立群没接到任何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他知道复读无用,便应聘一家国企的教师职位。该企业有两个学校,一个技工学校,一个小学。他去应试技工学校,考官是两位临时抽出来代课的工程师。口试了整整一个下午,考官很满意。一个月后,备好课即将上讲台的王立群被校长喊去,不做任何解释,通知他:“你的工作变了,到厂里的小学教书去。”事后得知,有位主管厂长认为,一个高中生怎能教相当于高中的技工学校?

王立群来到小学,教语文、数学、珠算、大字、自然,甚至有一次在接到学校的任务后一周内学会拉手风琴,教音乐。

1977年恢复高考,王立群似乎有望实现大学梦了,却被一条规定卡住了:年过30岁的考生,必须是1966、67、68年毕业,王立群则是1965年参加高考的落榜生。

1974年开始评法批儒,王安石被官方认定为法家。王立群所在国企的“工人理论组”奉命和开封师范学院历史系合搞《王安石诗文选注》,他被分配去注释王安石诗词。此后三年,他天天去开封师范学院历史系上班。王立群从没见过这么丰富的藏书,从没接触过这么多博学的教授。几何、代数、物理、化学从他的人生中渐渐淡出,左丘明、司马迁、司马光、王安石开始进入其视野。

1978年恢复招研究生,同等学力可以报考。得知信息,当年报考已来不及,准备第二年考。此时他已做了中学教导主任,教两个毕业班的语文。工作非常繁忙,没有时间,没有教材,他一分一秒虎口夺时。家属院露天放映《望乡》电影,挤得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王立群从自家窗子里就可看到银幕,可他不看,跑到清静的地方看书。王立群的俄语是高中水平,已经荒废13年了。他花了一年死工夫,把大学俄语教程啃下来了。

1979年,王立群考上开封师范学院(今河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两汉魏晋南北朝方向的研究生。王立群后来说:“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孟子讲的大丈夫人格的核心是自强不息。正如一个气球能够升腾是因为它里面充满了氢气,一个人能够升腾是因为他具有自强不息的强势人格。这种强势人格不一定表现在外部,而是内化为数十年自强不息的坚持。”

本文转自《黑五类忆旧》第八期,焦国标编

相关新闻
《黑五类忆旧》(8-1):纸弹头杀伤力实验
《黑五类忆旧》(8-2):上海一家十一口的自杀
《黑五类忆旧》(8-3):高考歧视
张菁:1950年中南地区为何出现“匪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