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元】方言母语 粤禁声粤响亮

人气 288
标签: ,

【大纪元09月25日讯】(新纪元周刊记者吴雪儿综合报导)今年七、八月,在广州、香港发生了一场捍卫广东话的运动,也引发了坊间对地方方言承传的反思和探讨。

中国方言不单是沟通的工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承传的载体。捍卫广东话的行动反映中国民众对保留传统文化的急迫感。

为了迎接亚运,今年6月,广州市政协提议要把广州电视台的综合频道播音系统由目前的广东话改成普通话。此事在互联网上引起广泛争议,随后广东数千人走上街头,以行动来捍卫母语。

广东话是中国古老的语言系统之一,在海外讲广东话的中国侨胞人数众多。他们以粤语来维系与中华文化的关联,因此捍卫广东话也在海外余波荡漾。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第一载体

中国的语言中有七种主要方言:中国北方方言、江苏的吴方言、湖南的湖南方言、江西的江西方言、客家方言、福建的闽南方言、和岭南粤语。

人民靠方言来沟通和生存,每个地区都是一个个特色的文化区域,在中国国土上,每一个区域有自己地方文化的特色,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语言的特色,地方文化的两大特色是生活习俗和它的语言。

方言的语言特色不单只是用来沟通和表达,它也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出来的文化艺术,如山东快书、天津快板、北京大鼓、天津评弹、上海弹词、二人台、北京京剧、广东粤剧、上海沪剧等,都是各地语言的文化特色,是各自在文化表达和交流上形成的艺术。

日本熊本学园大学外国语学部教授、大学院(研究生院)博士课程指导教授石汝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方言是地方文化的第一载体,是地方文化与地方风俗的直接、细致的记录。很多民俗习惯,都有特殊的方言词语来表示,保留完好的方言体系就是一部鲜活的历史。

毁了不可能恢复

他以巴米扬大佛被炸一事比喻方言消失的代价:“巴米扬大佛被炸了,不可能再‘原样恢复’,新造的就是伪古董,不过多少还能让人看到‘原貌’。但是,语言(包括方言)呢?毁了就毁了,再也不可能恢复了。”

石汝杰又认为,方言是普通话最丰富的源泉,他说:“各地方言是真正的口语,能全面地反映我们现实生活的每一个细微的角落。如果这些真的口语消灭了,普通话的基础也就没有了,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他观察到现在许多年轻人,包括中小学生,已不会熟练地说自己的方言了。“比如我的家乡苏州,许多土生土长的苏州年轻人,都不太会说地道的苏州话了。这并不是值得庆幸的事情。”

一位中国大陆的朋友告知,家乡有一句话:“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

对于到北京上学的孩子回到家乡后的满口京话并不太欣赏,他说:“地方有孩子到外头上学,回家讲起普通话,家乡的长辈会不高兴,指这些是‘洋腔’。内地很多偏远地方比较闭塞,当地的人民就格外喜欢自己的文化,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工具一样,自己的交流工具。”

这次捍卫行动的主要对像——广东话,在国内最流行的时间要算八、九十年代。其实早于1956年2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实行推广普通话的政策后,广州市的各政府、教育机构开始逐步使用普通话作为主要语言,而广州市本来的主要语言——粤语的使用则被不同程度地削弱。

从1990年代初开始,广州一些中小学禁止学生在校内说粤语,违者会被扣操行分数,有人称之为“说二十句粤语,三好学生无缘”。有一些家长发现其子女在家里也不说粤语,甚至没有兴趣看粤语配音的动画片。

在广东省毗邻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其首府南宁本来是粤语主要使用区之一,在政府强力推广普通话的政策实施多年后,粤语势力已有明显下降。

现任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德国法兰克福财经管理大学东西方文商研究中心研究员冯兴元,于今年一个关于中国地方文化和地方经济的论坛上表示,地域文化对经济发展有着深刻影响。

他指出,从2006年到2008年,浙江的资本自由度是最高的,广东排名第二,与浙江不相上下。冯兴元认为,岭南文化的特点是多元、兼容、开放、重商,这种文化也是一种冒险文化:“跟海外做生意需要发挥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的定义就是必须要冒一定的风险去投入自己的资源、去获得回报,有可能也会亏损。”

冯兴元又指出,地理位置也会影响到经济发展,广东历史上地处偏远,对于皇权专治文化的认可度很低。而一些内地城市,如山区和盆地地区,容易形成另外一种亚文化,以警惕性、封闭型、保护性强为特点。

至于在资源型城市和主要产业受到国家控制的重工业城市,容易产生依附文化和集权文化,这种地区由国家控制资源,国企地位很高,但经济结构容易畸形,经济效率往往低效。

被问到广州有政协委员对粤语电视台讲普通话的建议,冯兴元指出,文化是一种分权、分散现象,国家不要去控制文化:“粤语文化是很重要的文化,我觉得政府反而要投更多的钱去促进多办一些地方台、更多的地方语言节目,促进地方文化的多元性。”

冯兴元认为,地方语言就像物种一样:“原始物种要保留好,文化多样性要保护好,政府要保护它,而不是消灭它。”

香港非文化沙漠

冯兴元不认同以“文化沙漠”形容香港,他说:“我反而觉得内地城市里的文化人数量虽多,但一个个像文化孤岛。中国传统文化真正存在的地方还是在农村和台湾等地区。现在我们搞新农村建设,很多人说要送文化下乡,有的是在破坏传统文化。”

大学教师陈淑梅在其撰文〈面对妖魔化──广东人为什么如此沉默〉中提到《其实你不懂广东人》一书中,作者叶曙明把广东的历史、文化名人、广东的骑楼、粤剧、岭南画派、风俗、神祇、饮食、广东人的性格等有深层的描述:原来孙中山、赵佗、陈白沙、康有为、梁启超、冼星海、红线女、高剑父均是广东人;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广州就是一个内地与海外货物交易的集散地;明清两代,广州不仅富甲一方,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家冯如是广东人;中国第一个留美学生容闳是广东人;中国第一个电影导演郑正秋是广东人;改革开放中,广东最先在农村中实行联产责任制;甚至达摩一苇渡江,禅宗初始之处也在广州……

中国问题专家石藏山说,论地方主义,广东是排第一的。要强化政权形势就会强化对语言的控制。如英国有很多方言,以前如果苏格兰口音很重,很难找到好工作,必须是牛津英语才能担任高级的职位。不过当政府有一定安全感的时候,它并不是很在乎各地的语言,所以现在英国主流媒体也有雇用苏格兰口音很重的广播员和记者。

石藏山认为,地域、血源、口音对政治具有重要的影响。农村的宗族、祠堂都有经济基础和祖先共同崇拜的东西在其中,但现在中国大陆的宗族、地域被打碎得很厉害。现在中国大陆社会从物质到精神的层面都被打碎了,反而在海外还保持一些,例如一位褔州人在美国开餐馆,急需资金做生意,找当地的同乡会帮忙。但在中国说没有钱做生意,那可是求助无门。

二千多种语言消失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世璇认为,中国的120种语言近一半处于衰退状态,有几十种语言处于濒危状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9年公布一张互动地图,其中标明全球6,000种语言中,共有2,500种濒临消失,全球近200种语言只剩不到十个人会说,另有178种语言只有10至50人能明白。石汝杰认为,方言应该受保护,首先要改变“说方言是不好的、只有说普通话才是好的”这种观念:“我建议,作为定例,在公共场合(尤其是有外地人时)要说普通话,而且要尽量说得合乎标准;作为学校教学的一环,无疑也要重视普通话的教授。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正确了解方言的重要性,而不是轻易地放弃、排斥,更不能用贬低方言的方式来强调学习普通话的重要。”

石藏山说,因为现代的交通和通讯、大众媒体的出现,致使方言消失,那是必然发生的现象。反过来,如果作为一种文化的化石(因为从语音可以判断出他们不同的族群和关连性),保存方言确实是必要的。起码岭南方言的古音和古代用词是比北方保存得更好。

至于今年发生保卫岭南文化,石藏山认为,在一个正常的社会,这种活动都不是问题,因为政府很多政策的立法是自下而上的,如果下面的人觉得要保护自己的东西,地方政府就会保护,它反映出的是地方百姓有这个忧虑,但又没有一种制订策略来保护这个权利,也缺乏表达的渠道。

他说:“这种忧虑和无法表达的这种现实,是矛盾的源头。表面上是岭南文化的地位在衰弱,这样一种本地居民的焦虑。实际上中国很多社会问题的焦点都在这个地方——百姓焦虑,需要去表达,但没有权力去把这种忧虑变成公共政策,所以就通过群众运动来表达自己,那是一种无力感。”

古希腊曾经出现过一统文化。罗马皇帝哈德良是一位很有才能的人,他执政时要求罗马各个省份都享受和罗马人同等的权利和地位,条件是学习罗马语言,放弃自己的地方语言和文化特点。当他要求以色列人放弃自己的崇拜和祈祷时,引起了以色列强大的反抗,为此他彻底把以色列毁灭,也因此,以色列人跑到全世界。事件影响力至今仍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也进入了无休止的纷争。

中国事务评论员李子说,以强迫的方式拒绝一个地方的文化特点,后果都是不堪设想的。相反,鼓励对方文化在交流期间让它自己生灭,而不要一致化,“一旦一致化后,这个地方的生命就有限。消灭地方文化,就等于文化的死亡。”

他续说:“不要企图去改变。在包容的情况下,地方语言和文化的存在与消失将进入自然的轨迹,不存在着‘刻意的消灭一种文化’,而是在文化交流中,人民在运用着一种自由选择的权利。”◇

=============================================================

捍卫广东话事件簿
文 ◎ 吴雪儿

今年6月,广州市政协举行了一个网上问卷调查,建议增加广州市营电视频道的普通话节目。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八成的人反对该项提议,并且引发粤语存废的激烈讨论。

广州市政协提案委副主任纪可光于7月5日正式向广州市人民政府提交《关于进一步加强亚运会软环境建设的建议》,当中包括将主要使用粤语的广州电视台综合频道或新闻频道改为主要使用普通话广播,或是在两者的主时段使用普通话广播,随即引起广州市各界的强烈反对及批评。

虽然市政协承认早前的网上问卷调查结果“符合广州当前的实际情况”,仍表示有需要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广州市广大电视观众“正确认识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与广州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播音用语的关系”。

7月中,有市民发现,明代名将袁崇焕在东莞石碣故乡纪念园的粤语口头禅铭牌被当地文化部门凿走。原来的金色铭牌上刻有袁打仗时的口头禅“掉哪妈!顶硬上!”

7月11日,一群广州市民在人民公园举行捍卫粤语活动,参加者一同唱1980年代的粤语流行曲,在场有人手持模仿香港政府宣传政改口号的“广府话起锚”标语。

7月16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广东省委十届七次全会上引用《论语》故事,表示广东基本上已“富之”,下一步更重要的是“教之”,要“以教开智,以文化人”,在谈及如何“教之”时提及要推广普通话。有评论指汪洋的讲话反映官方对民间呼吁保护粤语的立场仍然强硬。

7月19日,广州市委副书记苏志佳向媒体表示,粤语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委、市政府从未有想过“废除粤语”、“弱化粤语”。同日《人民日报》有文章指出,今次争论已“波及整个粤港澳地区,以及粤语移民较多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地”。

自由亚洲电台于7月21日有文章指出,“今次粤语存废之争,在全国引起了讨论,激起了上海、北京、新疆等地对方言处境的反思,在粤语覆盖区域香港,亦引起香港人保卫粤语的共鸣。”

7月25日,一批广州市民在广州地铁江南西站A出口聚集支持粤语,但被警察阻挠,江南西站A出口一度被封闭。

该次活动的主办者在事前已向公安局备案,其后由于政府当局施压,被迫自行取消活动。然而25日仍然有大批市民在下午5点准时到达江南西站A出口,自发聚集,为粤语,为广府文化发出自己内心的呼声。

因广州地铁江南西站A出口地处繁华商业区,人流量大,现场很难区别主动参与集会人士与逛街人士,故关于参与人数的数字有多种说法。香港《苹果日报》指有接近一万人参加,香港《文汇报》则指有数百人参加,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引述在场人士称有2,000多人参加。这场“粤语保卫战”更蔓延至香港,有人在Facebook设立群组,并发起在8月1日在湾仔举行“保护粤语大行动”。

7月28日,中共广州市委副书记苏志佳再次明确表示广州市委、广州市政府无意废除与弱化粤语,“推普废粤”纯属子虚乌有。当局公布一名来自湖北的余姓男子因为在网上散布“已经公安机关批准,有两万人在某地聚集”的信息,被警方行政拘留。

8月1日,广州有民众在人民公园聚集支持粤语,遭警察清场后,转到附近的北京路和烈士陵园游行,人数以千计,有多名在场者,包括7名香港记者,被警察带走。

8月2日当局宣布有3人因“带头滋事、堵塞交通、扰乱公共场所秩序”被警方行政拘留,其余被带走的人经警方教育后获释。


8月1日,大陆“粤语保卫战”蔓延至香港,在湾仔举行“保护粤语大行动”游行。(AFP)


8月1日香港有约二、三百人集会声援广州的撑粤语活动。有广州人专程来港,参加香港撑粤语游行。新浪微博在当晚将含有“粤”字的微博屏蔽,而中文维基百科的“2010年广州市民捍卫粤语行动”条目在广东省亦不能正常访问。

8月2日,有香港的广东省政协常委指“香港有人”挑拨离间、煽动广州人示威。◇

相关新闻
湖南上千村民维权 怒砸派出所 官方封锁消息
校园霸凌频传 四川女生在女厕遭9同学围殴
美议员:中共主导的活摘器官是大规模屠杀
【一线采访】学校关闭学生失学 家长维权无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