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行吟:语言是一条线

方静
font print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偶然间,收听到一个广播节目,主持人与来宾正在热烈的讨论:当今科技发达,日新月异,手机简讯泛滥,几乎已经到了取代语言对话的地步,甚至于近亲、腻友,也都透过这个时髦的方式来沟通,而电子产品的画面所呈现的文字、符号,冷冰冰又硬梆梆的,实在是很不习惯。主持人频频附和,并且说道:“语言是一条线,能够联系分隔的两端,尽管科技再进步,还是无法替代。”

“语言是一条线,能够联系分隔的两端”,这个概念清新脱俗、浅显易懂,实在是精确高明的譬喻,这位主持人的功力识见,果然不凡。关掉收音机之后,仔细推敲这个观点,爬梳整理出更多的想法,值得再三玩味。

就在此时,想起了一则有趣的故事:古希腊著名的寓言作家伊索,因家境贫穷,年轻时曾在贵族家当奴仆。有一次,主人要宴请许多当时赫赫有名的哲学家,就吩咐伊索准备最好的佳肴美馔来款待,伊索胸有成竹的承接任务。宴客当天,一道道的上菜,令人费解的是,每一道菜盛装的都是各种动物的舌头。

主人惊讶不已,疾言厉色的质问他:“这是怎么一回事?”伊索回答道:“您要我准备最好的菜,舌头是传述各种学问的关键,对於哲学家来说,没了舌头,也就无法明白表达他们的观念思想,所以,我觉得没有比舌头更好的东西了。”客人们听了,都认为很有道理而开怀大笑,主人也觉得很有面子。

第二天,主人又要请客,故意叮嘱伊索准备最坏的菜。谁知上菜时,依然是一整桌的“舌头宴”。主人怒气冲冲的指责伊索:“今天你怎么解释?”伊索不急不徐的回应:“祸从口出,诽谤、造谣、诬蔑、中伤、挑拨……等坏事,难道不是透过舌头产生的吗?所以,我觉得没有比舌头更坏的东西了。”语罢,全场贵客哗然,无不称赞伊索的智慧。

语言,就如同一条线。然而,线,能够用来做连结沟通,也可以用来做捆绑束缚,端视它的内涵和用心是什么。《圣经》箴言中即指出:“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俗谚讲得更通俗平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而良言恶语,不全然在于华丽的词藻,或者严苛的语汇,因为,语言是有温度、有表情的,透过感观知觉去认识领会个中况味,经过酝酿沉淀之后,就能够了然于胸,所以,出言不可不慎。

想到这里,记起了朋友曾经说过的,她与母亲的真实故事。她的母亲,是一个质朴耿介的乡下妇女,讲话往往直言无讳、不加修饰,敏锐细腻、多愁善感的朋友,常常觉得被母亲的语言所惑、所伤。朋友诙谐逗趣的学舌模仿道:“是不是没有神经知觉?天冷了也不知道添加衣服。”小时候,总感到母亲刻薄寡恩,不通人情,曾扼腕叹息、暗暗叫苦;未料,成年后,竟蓦然惊觉那些语言的温度与表情,原来,尽是温暖与殷勤。当时,朋友的故事说得活泼生动,至今,余韵不绝。想来,也不禁深深为她们母女俩人的因缘善解而庆幸。

《史记》中有关韩非子的传记,再三提到一个观点──“说难”,人与人之间说话最困难,所以,学习说话的艺术就很重要了。知道何时该讲,何时不该讲,要如何讲,是一门大学问,即使如今已到中年,还常常为自己的出言不逊,而后悔懊恼呢!让我们努力的学习增长智慧,以纯真、纯善的语言,做一条细细柔柔的丝线,来联系所有缘深、缘浅的相识或不识者,为世间创造更多的温馨与美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环境、身体的“岁修”,透过操作劳动、休养生息可以达成;但是,生命、性灵的“岁修”则必须遵循高德大法的指点引导,才能毕尽其功。
  • (shown)我们俩人伫立在薄暮的寒风中,越说越起劲,忘了寒冷也忘了天色,仿佛收到“金币”的是我们自己!
  • (shown)不预设立场,只是随缘随和,既豢养了肠胃,也餍足了心灵...
  • (shown)在迷途困顿中,切莫消极的等待雾气散去,而是要积极的尝试分辨隐藏在雾里的方向,并学着欣赏雾中风景。
  • 春醒了!醒在天地万物之间,那么,人是否也醒了呢?历经夏的忙碌喧嚣、秋的寂静萧瑟和冬的冷峻惨淡,值此“斗指丁,雷鸣动,蛰虫皆震”的惊蛰节令,正是蓄势待发的好时机。
  • (shown)该好好思考的是──我们要如何使用这本不可知、不可逆的时间存折,为自己短暂的人间旅行,留下恒久、丰富的精彩印记!
  • (shown)感观的认知,并不只是要我们看见风霜雨露、听到鸟啭虫鸣而已,更有甚者,造物主要教我们的是,透过艺术、文学与生活,去发掘领受生命的奇观与美好。
  • (shown)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很容易,只要放弃自我就可以了;而力排众议、踽踽独行却很困难,因为,这需要非凡的智慧与自信。
  • (shown)施予,是出自于我们的一份善心,至于其他的,就无须再多想了。
  • (shown)人心不同,恰如其面,这正好考验试炼我们待人处世是否圆融成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