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与修练(3)

赵艾伦
font print 人气: 43
【字号】    
   标签: tags:

二、中华传统武术之顶峯与分流

1. 峯前

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毫州真源人。生于唐代末期,历经五代,至宋代太宗时期。少时读经史百家,犹喜“周易”、“老子”及“黄庭”。性好修练,潜心入道。一生中曾先后受唐明宗、周世宗、宋太祖、宋太宗之御聘,均婉辞诏命。于后唐明宗时入武当山,隐于九石岩二十余年,后转至太华山,隐于云台观。

陈抟曾得吕洞宾授“参同契”,得麻衣道者李和授“正易心法”,“先天图“,和“易龙图”。既得诸高道逸人所授密法,陈抟开创以“先天易学”为核心之三教合一的先天隐仙派。陈抟将“佛”、“道”、“神”三家融合一起,三教互补,融会贯通,形成一完整体系。其所着《正易心法注》中指出:

“学易者,当于羲皇心地驰骋,无于周孔语言下拘挛。”主张融合三家以治“易”,以治学,以治身,以治天下一切。

陈抟摒弃外丹,注重内丹。此内丹系指“身口为炉,宫室为灶,肾为水,心为火,肝为木,使木生火以炼肾水”; 达到“成尘得变”,结成人体内的无价“金丹”。其核心是“修心养性”,控制人的欲望。这种内丹修练不仅去病强身,为自卫抗暴提供能量,并且还为提升修练层次准备条件。

在陈抟以前,未见有“太极图”,陈抟首次绘出“太极图”、“先天方圆图”和“八卦生变图”,并着《太极阴阳图说》。此后,才出现宋代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张载的《太和论》,卲雍的《皇极经世》,程颢、陈颐、朱熹的《易传》,从而才有中华独有的太极文化形态和系列理论。

陈抟集魏晋以来内功修练之精华,使道家内功修练成为一完整系统。其承传者中有李东风,善于“六合八法”拳,著有“六合八法五字诀”。

陈抟之先天隐仙派承传者中有火龙真人,善于内功心法,火龙真人传其道于张三丰。

陈抟于北宋太宗端拱年间在华山仙去。吕洞宾来访未遇,留诗一首:“天网恢恢万象疏,和身亲来华山区,寒云去后留残月,春雪来时间太虚,六洞真人归紫府,千年鸾鹤老苍梧,自从遣却先生后,南北东西少丈夫。”此诗见《宋史》中“警世通言”。

2.峯顶

张三丰,本名通,字君宝,号玄玄子,辽东懿州人。生于蒙古定宗二年,相当于南宋淳祐七年,逝于明代天顺二年,经宋、元、明、三代,享年二百十二岁,为史上超长寿者。

张三丰幼时学习道家经书之启蒙老师为碧落宫白云禅老张云庵,继而与他论玄谈道使他毅然出家的是丘真人。最后于终南山传其内功心法秘诀从而助他得道的为火龙真人。

火龙真人仙去前,留下一首绝句,云:“道号偶同郢火龙 ,姓名隐在太虚中,自从度得三丰后,归到蓬莱弱水东。”

张三丰认为古今仅正邪两教,所谓儒释道三教仅为创始人之不同,实则“牟尼、孔、老,皆名曰道”,而“修巳利人,其趋一也”。并谓:“一阴一阳之谓道,修道者修此阴阳之道也,一阴一阳一性一命而已矣。”还认为:“玄学以功德为体,金丹为用,而后可以成仙。”

《中庸》云:“修道之谓教,三教圣人皆本此道以立其教也。”

张三丰在“五德篇”中说:“仁属木也,肝也,义属金也,肺也,礼属火也,心也,智属水也,肾也,信属土也,脾也,心有五德,身有五经,天地有五行,皆缺一不可。”

“心无仁者必无养育之念,其肝已绝,而木为之槁枯;无义者必无权宜之思,其肺巳绝,而金为之朽钝;无礼者必无光明之色,真心巳绝,而火为之衰熄;无智者必无清澄之绝,而水为之昏涸;无信者必无交孚之情,其睥巳绝,而土为之分崩。”

从而,“德包乎身,身包乎心,身为心用,心以德明,是身即心,是心即身,是五德即五经,德失经失,德成身成,身成经成,而后可以参赞天地之五行。”

由此,修人道为炼仙道之基础,可见在本质上,儒家归属于道家。

张三丰善书画,工诗词,著述丰富。如《大道论》、《玄机直讲》、《玄要篇》、《十三势论》等,另有十多篇修道专著。

张三丰早先入少林寺,拜觉远僧人为师,习练少林拳法。少林拳以五拳为精髓,以十八式为骨骼。张三丰勤练少林功底,深得少林拳路之精微奥旨,后入武当山,参研历代内功体练,内修精要。

从偶观鸟蛇相斗,体悟柔能克刚,静可制动;集前人所创各派内修锻炼心得至要,荟技击实践与养生实践于一盘,验证对照,由此而“既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亦即将后来多半失去本来面貌之少林拳法,移种到道家和佛门的内练功法基础上,运调内能,由内至外,张三丰之内修功法由此成型。

张三丰年逾七旬之后,辗转至陕西终南山,终于得遇火龙真人。火龙真人将陈抟所创立的“三教归一”之道,“先天大道”之理,“内敛内修”之法,与“太极图” 之精髓,全部传给张三丰。

张三丰在其既有之修为上,将火龙真人所传融会贯通于一体,引发出与惯常传承的拳理拳法全然不同之理法。其根本特征为将 “运调内能,由内至外”完全化为“自然感应”,太极拳法由此诞生。中华传统武艺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将中华神传武艺推到了历史的顶峯。

在这样的机缘下,容易看到的是:张三丰创立太极拳空前出世,中华传统武术进入一个新阶段;不容易看到的是:张三丰创立太极拳,不仅是中华神传文明在武艺方面登上了顶峰,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张三丰这一特殊生命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他的光明,不仅照亮了人间。

明代洪武十七年至十八年间,明太祖朱元璋两度诏请三丰入京,皆避而不见。明永乐初,明成祖朱棣派人屡访不遇,朱棣亲赴武当山,仍末见。后三丰书写一函令弟子孙碧云呈交永乐帝,介述以长生之道。鉴于张三丰之神迹,明英宗赐他为“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封他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封其为“清虚元妙真君”。

张三丰之弟子,多半修道隐名。已知较著者有:丘玄清、孙碧云、卢秋云、周真德、杨善澄、刘古泉、王宗道、何无垢、蒲善渊等。

张三丰之内功传承,多为道家,隐姓埋名,慎择弟子。逐代传承难以数清,某些知名者多为传承隔代,甚至隔数代者。自三丰以后,内家拳路大致分为南传和北传两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武术,是一种需要身体各部肌肉,各个关节以及内脏器官都要参加活动的运动。膝关节、髋关节和肩关节的灵活性以及腰部的柔韧性、上下肢的力量和气息的调动,在武术运动中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武术家们常说:“打拳不溜腿,到老冒失鬼;练拳不活腰,终究艺不高。”
  • 吻靴主要是锻炼小腿后部的腓肠肌、比目鱼肌及跟腱的伸长性,同时也锻炼了小腿前部的胫骨前肌和肌腱的收缩性。另外,由于屈膝下蹲,也锻炼了腿部肌肉的力量与弹性。
  • 前俯腰主要是锻炼腰椎的关节、软骨和韧带的柔软性,使腰椎在运动中能够达到前屈的极度。
  • 马裆步主要锻炼股直肌、缝匠肌、内外侧肌、胫骨肌、腓骨肌和比目鱼肌等的力量。
  • 混元桩主要锻炼周身气血的活畅,并增强腿部股直肌、胫骨前肌、腓肠肌、比目鱼肌等肌腱及脚部韧带的力量和坚韧。
  • 肘鼎主要是锻炼三角肌、肱三头肌、肱二头肌和肱前肌等肌肉的力量。
  • 松肩训练是锻炼肩关节灵活性的主要项目,也是鼎臂训练以后所必须要做的活动性练习。《华拳谱》曾说:“臂有力而肩僵,拳之挥动何能自如................
  • 马步冲拳动作是1两脚开步站立,两腿屈膝半蹲为马步,两手握拳抱于两腰侧,拳心朝上,拳眼朝外;2右拳庆腰部向前平伸冲出,变拳心朝下
  • 武术在套路运动方面,分徒手和器械两种,包含着轻快飘逸的,雄伟浑厚的、趺扑翻滚的,舒展劲拔的,短小紧削的,柔的、刚的、慢的,快的等等不同的内容与形式..............
  • 弹腿预备要领是当左手做动作时,眼睛注视左手;当右手做动作时,眼睛注视右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