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水的破碗

作者:静茹
font print 人气: 15
【字号】    
   标签: tags:

很久以前,有个求道的年轻人,为了追求真理,不辞辛劳,长年累月的跋山涉水到各地去探访有道之士。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他也求教了很多人,但总觉得自己一点收获都没有,完全找不到他想追寻的真理。他很失望,想来想去,怎么也不想出到底为什么会这样?

后来,他听一位私塾先生说,在离他家乡不远的南山里,有位得道的高僧,能解答关于人生的各种疑难问题。于是,他连夜起程,沿途探询这位高僧的住处。

一日,年轻人来到南山脚下,看见一个樵夫担了一担柴从山上下来,便上前询问:“樵夫大哥,你知不知道这南山上是否住着一位得道高僧?住在哪里?长什么样子?”樵夫想了一下说:“这山上确实有位得道高僧,但没有人知道他住在哪里?因为他常常四处云游,度化世人。至于他的相貌,有人说他面貌慈悲安详;也有人说他蓬头垢面,不修边幅。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年轻人谢过樵夫,他下定决心寻访高僧,便不顾一切地往深山里走。一路上,他又遇见了农夫、猎户、牧童、采药人等等,就是一直没有找到他心目中那位可以指点人生迷津的高僧。

绝望之下,他只好回头下山。在路上遇见一个拿着破碗的乞丐,向他讨水喝。年轻人把背在身上的水袋拿下来,倒了一些水在碗里。可是,还没等乞丐喝到水,水就流光了;没办法,年轻人又倒了些水在碗里,叫乞丐赶快喝。可是,碗才刚端到乞丐嘴边,水又流光了。

“你拿个破碗怎么盛水?怎么用它来解渴?”年轻人不耐烦的说道。

“可怜的人,你到处请教人生的道理,表面上谦虚。但你在心中判断别人的话是否合你的心意;你不能接纳不合你意的说法,这些成见在你的心中造成了很大的漏洞,使你永远无法得到答案。”

年轻人一听恍然大悟,连忙作揖问道:“大师可就是我要寻找的高僧?”年轻人连问几次都没有回应,抬起头时,那乞丐早已不见踪影。

世上总有一些人抱着成见的漏洞不放,对近在身边的真理视而不见,最终和真理擦肩而过。

──转载自明慧周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父母那辈人的朴实本分和勤奋进取,是我们这代八零后所比不过的...
  • 回去后,淑蕙赶紧从炼功点一览表上找到时间和地点都较合适的炼功点,第三天开始便每天到炼功点炼功,参加集体学法,自此走进法轮功修炼后,才让那颗悸动不安的心绪稳定下来,不再茫然追寻。
  • 9月25日上午11时,新西兰奥克兰民众在市中心的伊莉莎白广场举行庆祝8000万中国民众退出中共党、团、队的集会。奥克兰超级都市市长候选人Colin Craig先生作为佳宾到集会上发言,发言结束后,本报记者对Craig进行了专访。
  • 人们喜欢偶像、崇拜偶像,通常只因对偶像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很喜欢。也许喜欢某个偶像的脸,随之喜欢他的一切;也许喜欢某个偶像的性格、做派,随之喜欢他的一切;也许喜欢某个偶像的感觉,随之也喜欢他的一切……完全是“爱屋及乌”。甚至即使偶像们做了错事,我们在心里也不会埋怨,非常包容,非常给予理解。这是普遍现象。
  • 3月3日晚,神韵纽约艺术团在韩国安养艺术中心的第二场演出拉下帷幕。韩国龙仁大学名誉教授、小说家申相星观看了演出后表示:“演出让我非常感动。演出好似把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压缩熔化在了一个大熔炉里一般。有深度的、有广度的把中国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呈现给了观众。”
  • “谎言说上一千遍,就会成为真理”,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的一句“名言”。无论新华社的通稿,还是人民日报的特约评论,作为中国大陆“统一宣传口径”的中央喉舌,在中宣部统一领导下,再由几乎所有大陆媒体(在互联网以前几乎只有官媒)连篇累牍地重复,在历次重大政治事件和运动中,如反右,如导致大饥荒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如文化大革命期间,如丢卒保帅打倒“四人帮(毛泽东的替罪羊)”,如1986年底清除所谓的“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如1989年掩盖“六四”屠杀真相,如迫害法轮功学员的所谓“反X教”运动中,似乎在一定程度上都验证了戈培尔的这句“名言”。
  • (大纪元记者张莉莉惠灵顿报导)4月24日晚,新西兰首都惠灵顿迎来了神韵艺术团的第二场也是最后一场演出。开演前剧院内人潮涌动,演出结束后观众久久不愿离去,他们在谈论著神韵带给他们的感动、惊喜、震撼和许许多多用语言无法表达的情感。他们表示愿意把神韵的美好带给他们的朋友、家人和同事。许多观众表示与神韵相见恨晚,热盼与神韵明年再会。
  • 当你看到报摊主说道:“糟了!这下肯定拿不回来了……”,当时的你怎么想呢?这个当下第一时间酝酿而出的想法,当是反映了我们的人生经验构成的观念,但并不是这世界的全部。如果我们只相信自己的眼睛所触及的事物经纬,那么编织而成的世界,一定是以偏概全的结果。
  • 这是一个关于新年团圆、思念旧人、一代新人关爱老人的温暖家庭情感故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