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与人体生命之正见(四十三)

font print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遵循天道而反省自身,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内容。《论语•里仁篇》中,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而“吾日三省吾身”也是儒生为学为人的基本功夫,“闻过则喜”更是儒家倡导的处事之道。

古往今来,各行各业、知识分子,乃至学生,尤其是自从儒家成为主导思想以来,都讲究恬淡静心,而自宋朝至近代这千年之中,“静坐”更成为儒家典型的修身自省的方式。

这种对照天道反省的文化还并不局限于社会的阶层,下可至平民,上可至君王。据殷商史书上记载:成汤在位时,大旱无雨。

成汤沐浴斋戒,在桑林旷野中向神祷告,并在六件事上进行自我反省(译文):“是因为我的政令有所不当还是由于我的管理不善,使得人臣失职,百姓失所;或是我的宫室修得太高,过于奢华;或是因为我听信嫔妃弄权乱政;或者是我法令不严,致使贪污受贿公行;或是由于我用人不当使得谄媚小人得势!”

成汤的话没有说完,方圆数千里便下起了大雨。这种统治者通过自省来免除灾祸的文化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

在传统文化遵循天道的指导思想下,人们对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可以有一个很客观合理的定位,从而“不卑不亢”:心存敬畏,不去妄自尊大;心底踏实,不去妄自菲薄。而且一开始就直接肯定了那制约万物的“天”、“道”的客观存在,以及无形的多维空间的存在后,还往往容易获得灵感。

虽然表面看这种敬畏是个约束,但是实际上这种敬畏并没有明显的阻碍,反而显着的促使了社会稳定,人们的安居乐业,同时也是人们生产工作的加速器和发明创造灵感的源泉。

往往顺其自然,恬淡清心之后,可以不被世俗现实所束缚,思维与“道”相通,或者说与世俗之外的充满灵感的“无形”世界可以直接沟通,从而有许多奇妙的灵感也会到来,比如古人所描述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这种“神来之笔”。

其实,结合本章之前的四个小节来说,中国古代科学道路与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而传统文化中这个尊“道”的理念恰恰充分照顾到了精神性、道德性、整体性和开放性这四点,中国古代科学道路恰恰是一条不同于现代实证科学的、很完备的独特科学发展道路。(待续)

--摘编自明慧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