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與人體生命之正見(四十三)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遵循天道而反省自身,一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關鍵內容。《論語•里仁篇》中,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而「吾日三省吾身」也是儒生為學為人的基本功夫,「聞過則喜」更是儒家倡導的處事之道。

古往今來,各行各業、知識分子,乃至學生,尤其是自從儒家成為主導思想以來,都講究恬淡靜心,而自宋朝至近代這千年之中,「靜坐」更成為儒家典型的修身自省的方式。

這種對照天道反省的文化還並不侷限於社會的階層,下可至平民,上可至君王。據殷商史書上記載:成湯在位時,大旱無雨。

成湯沐浴齋戒,在桑林曠野中向神禱告,並在六件事上進行自我反省(譯文):「是因為我的政令有所不當還是由於我的管理不善,使得人臣失職,百姓失所;或是我的宮室修得太高,過於奢華;或是因為我聽信嬪妃弄權亂政;或者是我法令不嚴,致使貪污受賄公行;或是由於我用人不當使得諂媚小人得勢!」

成湯的話沒有說完,方圓數千里便下起了大雨。這種統治者通過自省來免除災禍的文化在中國延續了幾千年。

在傳統文化遵循天道的指導思想下,人們對自己和世界的關係可以有一個很客觀合理的定位,從而「不卑不亢」:心存敬畏,不去妄自尊大;心底踏實,不去妄自菲薄。而且一開始就直接肯定了那制約萬物的「天」、「道」的客觀存在,以及無形的多維空間的存在後,還往往容易獲得靈感。

雖然表面看這種敬畏是個約束,但是實際上這種敬畏並沒有明顯的阻礙,反而顯著的促使了社會穩定,人們的安居樂業,同時也是人們生產工作的加速器和發明創造靈感的源泉。

往往順其自然,恬淡清心之後,可以不被世俗現實所束縛,思維與「道」相通,或者說與世俗之外的充滿靈感的「無形」世界可以直接溝通,從而有許多奇妙的靈感也會到來,比如古人所描述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這種「神來之筆」。

其實,結合本章之前的四個小節來說,中國古代科學道路與傳統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而傳統文化中這個尊「道」的理念恰恰充分照顧到了精神性、道德性、整體性和開放性這四點,中國古代科學道路恰恰是一條不同於現代實證科學的、很完備的獨特科學發展道路。(待續)

--摘編自明慧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