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典故

明镜高悬

“明镜高悬”,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执法严明,判案公正,办事公正无私。也比喻目光敏锐,识见高明,能洞察一切。“明镜高悬”在更早的时候被称作“秦镜高悬”。

“明镜高悬”在更早的时候被称作“秦镜高悬”。唐代诗人刘长卿在〈避地江东留别淮南使院诸公〉一诗中就写道:“何辞向物开秦镜,却使他人得楚弓。”

为什么叫秦镜呢?相传秦镜乃是一面方形宝镜,一直珍藏在秦始皇的咸阳宫中。据《西京杂记》卷三记载:“有方镜,广4尺,高5尺9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

也就是说,此镜有一奇异之处,若从对面来照镜子,里面则映出人的倒影,如果以手扪心,就能照见体内的五脏六腑,影像十分清晰,纤毫可见。更重要的是,它能照出臣下的忠奸,照出国运之兴衰……这确实是一件辨真伪、明忠奸、诊国病、保江山的国宝。

但秦始皇却只用它来照宫里的宫娥彩女,但见“胆张心动者”,全部作为有异心者杀之。秦二世胡亥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杀人如麻,却留下了奸臣赵高等指鹿为马、专权误国,使显赫一时、匈奴也为之丧胆的强秦,二代而亡。

直到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唐太宗下诏为父亲李渊修建避暑宫时,在避暑宫地基中挖出秦镜,秦镜才再次现世。当时,太宗携房玄龄与魏徵亲临察看,在听了房玄龄与魏徵对秦镜的介绍后,慨然说道:“朕要此镜何用?朕早就得到一面胜于秦镜千倍万倍的明镜了!”房玄龄不解,问道:“陛下的明镜何在,指予微臣一睹为快?”太宗手抚着魏徵之肩说:“魏爱卿者,朕之明镜也!”说罢,哈哈大笑。

接着,太宗正色道:“夫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爱卿常进谏于朕,使朕得以明得失兴替,难道不是朕的一面高悬的明镜么!”唐太宗依靠着魏徵等贤能之臣的辅佐,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唐景象。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