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酱的由来

翔龙
font print 人气: 78
【字号】    
   标签: tags:

东北人都喜欢吃大酱,也有很多人会用黄豆发酵做成大酱,但是很少人知道,这大酱是一位孝子和老母亲一起发明的。

古时候,在黑龙江一带的一个小村子里住着一户姓牛的人家,家中只有牛二和母亲两人。牛二做起事特别爱钻牛角尖,村里人背后都管他叫强人。但,这牛二却是附近出了名的孝子,为了让年迈的母亲吃饱饭,每天天不亮就下地种玉米、小麦和黄豆,很晚才回家。

由于年迈的母亲多病,不能下地干活,所以牛二每天中午干完活,还要赶回家为母亲做饭。

这干活苦点、累点对于牛二来讲都不算什么,最让他发愁的是为老母亲做饭,因为老母亲的牙全掉了,吃不了硬东西。于是,牛二就在做饭时多熬一段时间,把东西都煮得烂烂的。

一日,牛二要外出,出门前牛二煮了一大锅的稀饭。但是,这稀饭不顶饱,为此,牛二又特意为老母亲煮熟了很多的黄豆,又把这些黄豆都捣成了泥状,让他老母亲饿的时候随时可以吃点。

几天后,牛二办完事情急匆匆的赶回家,看到老母亲安好心里非常高兴,再看他给老母亲留下的食物,剩下的黄豆泥早已干巴,不能食用了。牛二想要扔掉,可老母亲没舍得,便用树叶包好偷偷地藏了起来。

第二年,这天牛二又要出门,又给老母亲做了很多的食物,牛二走了。这时老母亲在家忽然想起她藏起来的那包黄豆泥,便连忙翻了出来,一看已经长毛了,老人没舍得马上扔掉,她把长出的毛去掉,闻了闻并没有馊、臭的味道。

于是,老人把这些黄豆泥洗干净后,用水泡在一个小缸里。因为她知道盐可以延长食物的食用时间,于是,又在小缸里放了一些盐,还经常的搅动,她想让这些干巴的黄豆泥快点软下来。

没想到,这次出门时间长,牛二给老母亲留下的食物快要吃完了。老母亲便打开封在小缸十几天的黄豆泥,还没开封她隐隐地就闻到一股特殊的香味,打开盖子一看,本来半缸的食物已经变成半缸多了,香味就是从这缸里发出来的。

这时,牛二正巧赶回来也闻到了香味,他才知道香味来自于兑水后陈旧的干黄豆泥。于是,搅动几下后取出一点抹在一些米饭和菜上,没想到这样重新加工过的黄豆泥真是香浓可口。

事情很快就在村子里传开了,大家品尝这美味的黄豆泥后,调侃的说:都是因为这强人才能发现如此美味的食品。后来,这事传来传去,人们就把这黄豆泥加工后做出的美味食品叫成了大强(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青山逶迤,绿水蜿蜒,树影婆娑的水口,峥嵘矗立的牌坊,粉墙黛瓦的民居,伟岸宏大的祠宇,桥吐新月,塔摩苍穹,徽州就像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长卷。而“有堂皆设井,无宅不雕花”则是徽州民居的一个重要特点。
  • 棋,指象棋或围棋,起初只是达官贵人、文人雅士消遣娱乐的一种智力游戏,后渐渐为广大普通百姓所接受,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
  • 夜里梦见一个自称张景阳的人,对江淹说:“以前我送给你一匹锦缎,现在该到还我的时候了。”
  • 徽州砖雕是传统“徽州四雕”(砖雕、木雕、石雕和竹雕)之一。徽州砖雕是在徽州盛产的质地坚细的青灰砖上,经过雕刻工匠运用精湛的雕刻技艺而制成的一种建筑装饰。
  • 徽州的竹雕艺术是传统“徽州四雕”(砖雕、木雕、石雕和竹雕)之一,是中国竹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地处皖南山区,竹资源极为丰富,这为徽州的竹雕艺术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资空间。
  • 婚庆之时,人们在洞房的门、窗之上,往往都悬挂粘贴大大的红“囍”字,不但渲染气氛,还象征着双喜临门。据说,“囍”的由来与北宋大家王安石很有关系。
  • 士,原为上古掌刑狱之官。到商、西周、春秋时期,“士”的称谓仅适用于贵族阶层,多指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士”逐渐成为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知识分子的统称。
  • 在中国传统婚礼习俗中,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礼仪,而迎亲是六礼中最为隆重的礼节。那么,为什么古人要用“花轿”迎亲呢?
  • 华表是中华民族一种古老的传统建筑形式,起源于上古的尧舜时期。在古代的桥梁、宫殿、城垣或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不单是古代帝王宫殿外的装饰品,也是提醒古代帝王勤政为民的标志。
  • “医圣”张仲景,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东汉献帝建安(公元196~219)中期,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长沙连年疫情流行。张仲景决心一面为官,一面以自已的医术救死扶伤,解除百姓疾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