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书】《鸿: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7

作者:张戎 译者:张朴
font print 人气: 207
【字号】    
   标签: tags: , ,

【导读】《鸿: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Wild Swans: Three Daughters of China)是旅英华裔女作家张戎的处女作。该作品讲述了作者的外祖母,母亲和作者本人三代人的故事,时间跨度从清末民初至上世纪九十年代。该作品的原版 是用英文写成,于一九九一年在英国出版。此书是英国出版史上非小说类最畅销的书籍,被读者评选为二十世纪最佳书籍之一。此书还荣获:一九九二 NCR Book Award 和一九九三 British Book of the Year,该书自出版以来已经被翻译成三十多种文字。

(接上6)

三 “人人都说好满洲”–在日本人统治下(一九三八~一九四五年)

一九三八年初,我母亲快七岁了。她聪明好学,新年假期一过,新学年开始,父母亲就送她上了学。当时的教育由日本人严密控制,尤其是历史和伦理课程。法定的“国语”是日文。小学四年级后,教学全采用日文。学校绝大多数教师都是日本人或是会讲日语的中国人。

一九三九年九月十一日,我母亲入学第二年,“满洲国”皇帝溥仪携夫人到锦州视察。我母亲被选为学生代表向皇后献花。当天一大群人站在色彩鲜艳的露天平台上,手里挥动着象征“满洲国”的黄色纸旗。我母亲手捧一大束鲜花,站在铜管乐队和达官贵人旁边,显得神气十足。一个和我母亲年纪相仿的男孩则局促不安地站在她身旁,手里也抱着鲜花,这是要献给皇帝的。当溥仪夫妇出现时,乐队奏起“满洲国”国歌,人人肃立致敬,我母亲走上前去,动作熟练地行屈膝礼,献上花。皇后身着白裙,戴着一双极薄的长至肘部的白手套,我母亲觉得她简直是漂亮极了。我母亲趁机瞥了一眼穿军服的溥仪,觉得在他厚厚的近视眼镜后面有着一双金鱼眼。
我母亲之所以被挑选出来向皇后献花。不仅是因为她的成绩拔尖,还因为她在注册填表时把自己填为满族,这是她继父的民族。“满洲国”被称为满族人自己的国家,这里的大多数居民是满人,假如能让他们有机会想想谁来统治这个问题,他们会说满人皇帝是天经地义的,所以溥仪对日本人的确很有用。夏瑞堂认为自己是个忠诚的子民,我姥姥也这样想。按照传统,女人表达爱情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对所爱的人百依百顺。和夏瑞堂意见不同这样的念头,姥姥是转也不转的。

在学校,我母亲接受的教育是祖国是“满洲国”,邻国中有两个中华民国:一个是蒋介石领导的“敌国”;一个是汪精卫领导的“友国”(日本人在中国占领区扶持的傀儡)。她被灌输“满洲”并非中国的一部分,要做“满洲国”的顺民。她在学校学的第一首歌是这样的:

红男绿女踏街头,
人人都说好满洲。
你快活来我快活,
吃穿无愁肠,
来、来、来,
好满洲!

老师们常说“满洲国”是人间天堂。然而,我母亲就是小小年纪也能觉察到,如果这是天堂的话,也只是日本人的天堂。日本小孩上的专门学校,那里设备完善,有良好的暖气供应系统,光亮的地板和明净的玻璃窗。而当地的中国小孩则挤在破烂的庙宇和私人捐赠的旧房子里上课。冬天,由于没有暖气设备,往往不得不中止教学,同学们围着教室跑步,或一齐跺脚。

不仅主要的教师都是日本人,教学方式也是日本式的,打学生是家常便饭。冒犯校规时,哪怕是最微小的过失,如像女孩的头发长过耳垂以下半寸,都会挨揍。处罚方式主要是赏一顿耳刮子,男孩子还常被木棍敲打头部。另一种惩罚方式是在雪地上跪几个钟头。

当地的孩子在街上遇到日本人时,得鞠躬让路,即便这个日本人比他们还年幼。日本学生常常叫住当地学生,无缘无故就打他们耳光。学生们遇到老师必须恭恭敬敬鞠躬行礼。我母亲常对她朋友开玩笑说:日本老师所到之处,就像旋风刮过草地。只见草儿们不断地弯腰。

许多成年人出于怕得罪日本人,也不得不向他们点头哈腰。不过,开始时,日本人的出现并没有给夏家造成很大冲击。中、下层职务仍由当地的满人和汉人担任,我外曾祖父继续做他的义县警察局副局长。到了一九四零年,在锦州的日本人约有一万五千人。夏瑞堂的隔壁邻居就是日本人。我姥姥和他们相处得很好。这家男主人是一位政府官员,每天早上,当他乘黄包车离家上班时,他妻子和三个孩子都站在门外,向他鞠躬道再见。此番仪式结束后,他妻子就开始做家务事。让我姥姥和我母亲大感困惑的是她戴着白手套搓煤球。第一个煤球还没有搓成,白手套就已脏得不成样子了。

这位日本妇女常常来姥姥家闲坐。她很孤独,因为丈夫极少在家。来时,她爱带上一小瓶酒,姥姥则弄些佐酒小菜。姥姥能说一点日语,那位日本妇女也能讲些中文。她们还互相哼歌,激动时又相对流泪。她们经常相互帮助整理花园,这家邻居有很齐全的花园工具,对此我姥姥十分羡慕。我母亲也经常被邀请到她家花园里玩耍。

但是,夏瑞堂一家也听到了日本人所犯下的罪行。大片大片的“满洲国”北部村庄被烧毁,幸存者被赶进“战略村”集中。东北有六分之一的人口(约五百多万人)失去了家园,成千上万人死亡。东北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矿工们在日本监工的严密监视下,没日没夜地干活,直至累死,采掘出的矿产都被运往日本。

很长一段时期,夏瑞堂一直在为皇帝溥仪辩护,说溥仪实际上是日本人的阶下囚,对发生的罪行一无所知。但当溥仪把他对日本国的称呼从“友邦”变成“兄弟”,最后变成“亲邦父国”时,夏瑞堂气得举拳捶桌,大骂他是“认贼作父的昏君”。尽管如此,他仍说不知道皇帝对暴行该负多大的责任。然而,随后发生的两件事彻底改变了他的观点。

一九四一年末的一天,夏瑞堂诊所来了一位衣衫褴楼的病人。他脸色蜡黄,身体干瘦,弓着腰,一副疼痛不堪的样子。他是铁路的苦力,从早到晚搬运沉重的货物,常觉得胃部像火烧火灼地疼痛。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支撑多久,但一旦失业了,他就没法养活妻子和刚出世的孩子了。

夏瑞堂告诉他,他的胃不能消化粗食。出于溥仪在一九三九年六月一日颁示,大米只供给日本人和少部分汉奸。绝大多数当地人不得不依靠橡子面和一些玉米、高梁过活,而这些都是难以消化的。夏瑞堂免费开药给他,又叫姥姥送给他一小袋大米——这是姥姥偷偷从黑市上买来的。

不久,夏瑞堂听说那人已死在苦工营了。原来他在离开诊所后,吃了米饭就去干活,结果在工地上呕吐了。一个日本监工从呕吐物中发现了大米饭粒,立刻以“经济犯罪”的名义逮捕了他,送进苦工营,由于他身体太虚弱,只活了几天。当他妻子听到噩耗时,抱着婴儿投河自尽了。

这次意外事件使夏医生和我姥姥痛不自禁。他们觉得对这家人的死负有责任。夏瑞堂后来总是说:“大米能教人,也能杀人!一小袋大米,三条人命呀!”他开始骂溥仪是“暴君”了。

很快。惨剧直接降临夏家。夏瑞堂最小的儿子在义县当教师。和满洲国所有学校一样,日本校长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很大的溥仪像。每个人进房时都必须对此像行礼。有一天,夏瑞堂的儿子一时疏忽,忘了鞠躬。日本校长一个巴掌过去,他一时失去平衡,忍不住说:“难道我每天总得哈着腰,我就不能挺直身子,哪怕是站一会儿吗?早上朝会时我刚鞠了躬……”没等说完,他脸上又重重挨了一下。只听日本校长喊道:“这是你们满人的皇帝,你们满洲人连最起码的礼节都不懂!”夏瑞堂的儿子冲口而出:“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一张纸片嘛!”此时,另外两位中国老师赶来止住了他。他冷静下来,恢复自制后,勉强对肖像躬了躬腰。

到了晚上,一位朋友跑来通风报信,说他已被定为“思想犯”——这种罪名起码得坐牢,还很可能被处死。夏瑞堂小儿子于是出逃了,从此再也没有听到过他的消息。可能他已被抓住,死在监牢或苦工营里了。

事情并未到此结束,由于弟弟“犯罪”,地方上的恶霸开始骚扰夏瑞堂唯一幸存的儿子德贵,声称他没有尽到兄长的责任,向他勒索保护费。他付了钱,但无赖们贪得无厌,得寸进尺,以至他不得不卖掉药铺,离开义县到了奉天(沈阳)。在那里,他重开了一家新店“泰和堂”。

夏瑞堂从此成为满洲国和溥仪的死对头。

夏瑞堂行医的名声越来越响,日本人、中国人都请他看病。有时他会在替一位日本高官或汉奸治疗之后,对家人说:“我希望他死掉才好。”但这并不影响他的行医态度。“病人是个人,”他常说:“做医生就得给他治病,不能管他是好人、坏人。”

姥姥此时已把她的母亲,即我的外曾祖母,接到锦州。姥姥与夏瑞堂结婚离家后,外曾祖母一直和丈夫在一起。但外曾祖父讨厌她,两个蒙古族姨太太也恨她。她开始疑心这两个女人想毒死她和年幼的儿子玉林,天天吃饭就都用银筷子,还总是先喂狗。在姥姥离家数月后的一天,那条狗突然暴毙。外曾祖母忍无可忍,生平第一次与丈夫大吵一架。在婆婆杨老太太的支援下,她和玉林搬到外面租房子住下。杨老太太对儿子的所作所为也愤慨至极,她于是跟着媳妇、孙儿搬走了,从此再未见儿子,直至临终时,儿子才来看了她一眼。

他们搬出之后,外曾祖父按月送生活费给他们,但他极不情愿,到了一九三九年初就停止接济了。那时没有法律来保障分居或离婚妇女的权利,她们的生活完全靠丈夫发善心。外曾祖父不发善心,姥姥和夏瑞堂只得负担起他们的生活。当杨老太太于一九四二年去世后,外曾祖母就和玉林搬到锦州,住进了夏瑞堂家。外曾祖母心里总是不安,觉得自己和儿子寄人篱下。为了报答他们,她几乎用尽全部时间为全家人洗衣服和打扫房间,每天颠着小脚,小心翼冀地走来走去做家务事,生怕得罪了她女儿和夏瑞堂。她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拜佛时总恳求菩萨让她下辈子不要再做女人,“来世就让我变猪变狗,不要变女人!”

姥姥还把她所喜爱的妹妹玉兰接到锦州。玉兰已在义县结婚,但丈夫是个同性恋。他把玉兰送给自己的老板——一位有钱的伯父玩弄。这位伯父拥有一家粮栈和一座榨油厂,已强奸了好几个自己家里的女人、包括他的小孙女。由于他是一家之主,拥有无上的权力,玉兰不敢与他抗争。但当她丈夫要把她再转让给他伯父的合伙人时,她拒绝了。姥姥不得不付钱给这个丈夫,让他休掉玉兰(那时女人不能要求离婚),玉兰到锦州后,与当地一位叫佩欧的人结了婚。

佩欧是监狱看守。他们夫妇俩常来我姥姥家走动。佩欧讲的故事常常令我母亲毛骨悚然。监狱里关的都是政治犯,他描述他们如何勇敢,受到严刑拷打,仍大骂日本人不已。酷刑是家常便饭,犯人们得不到任何治疗,伤口只得任其发炎溃烂。

夏瑞堂主动提出要为这些犯人治病。他去监狱时,佩欧把他介绍给一位姓董的朋友。董是个刽子手,负责绞刑。犯人被捆在一张椅子上,一根绳子绕着脖子,另一端拴在轮子上,轮子有个把手。行刑时,刽子手摇动把手,绳子慢慢收紧,犯人就在缓慢窒息的极度痛苦中死掉。

从佩欧那里,夏瑞堂知道董的良心很是不安,每次行刑时,都事先把自己灌得烂醉。夏瑞堂请董到家,送给他一些礼物,暗示他尽可能救些犯人,如不要把绳子收得太紧。通常行刑时,总有一名日本士兵或一个受到信任的汉奸在场监督。但有时,如果被处死的人不那么重要,日本人就懒得露面了。还有些时候,他们在囚犯还没有真正断气时就离开刑场。董表示,在这类场合,他可以在囚犯死前做手脚停止绞刑。

行刑之后,囚犯尸体被放入薄木匣内,由一个老马夫用马车拉到郊外南山乱尸岗。到了那里,他打开木匣,把尸体倒进一个浅坑。为重男轻女家庭所溺杀的女婴尸体也常被抛入这些坑内,那时候,这种事很平常。野狗常常在此出没,以死尸为生。

夏瑞堂结识了这位老车夫,不断送给他钱。老车夫也时时到夏的诊所聊天。谈来谈去,话题最终会扯到坟场。“我告诉那些死鬼,”他说,“你们落到这步田地,不要怪我,是日本人害的。记住今天是你们的忌日,明年今天是你们的周年。如果你们想远走高飞,也找个好点的地方投胎,你们头冲的那条路就是条好路。”董和老车夫秘密地救囚犯,虽然互相从来不谈论“营救工作”,夏瑞堂也不知道他们救活了多少人。日本人投降后,被救活的“死尸”们回到锦州,集资为董买了一幢房子和一些地。老车夫当时已去世了。

在他们救出的人当中,有一位是姥姥的远亲,名叫王汉臣,他是地下抗日运动的重要人物。由于锦州是长城以北铁路干线的枢纽,从一九三七年七月起,它就成了日本掠夺中国财富的集散地,保安措施非常严格。王汉臣的地下组织被日本人的特务打入,整个组织的重要成员都被逮捕。他们受尽酷刑,灌辣椒水、压杠子、用钉子鞋打嘴巴。大部分的人都被杀害了,夏家也以为王汉臣已经死了。有一天,佩欧跑来说,王汉臣还活着,但就要被绞死了。夏瑞堂立即与董取得联系。

行刑的那天晚上,夏瑞堂和姥姥带着车来到南山乱尸岗。他们把车藏在附近的树林中,然后悄悄守候。他们可以听到野狗扒坑时,低沉的嗥叫声和嘶咬声,还能嗅到从坑内散发出来的浓烈的腐臭味。不久,一辆大车出现了。黑暗中,他们隐隐看见老车夫驱车上坡,然后开始把尸体从木匣中倒出来。待老车夫驾车离去,他们赶忙跑到坑边,挨着尸体翻看,终于找到了王汉臣,细细看去,发觉他还活着。由于受酷刑折磨,他完全不能行走,他们费了很大的劲儿才把他弄上车,运回了家。

王汉臣被安顿在夏家那间多出来的房间里。这房间只有一道门,通我母亲房间。我母亲的房间又只能通往姥姥和夏瑞堂的卧室,因而很难有人能够碰巧撞进小屋子里去。夏家是四合院内唯一有门进入院落的一家,其他两家人的门都面街,要进院需绕街通过大门。所以,只要有人放风,王汉臣甚至可以在院子里锻炼身体。

不过,他们仍得冒着被员警和保甲长发现的危险。日本人早在占领初期就设立了对居民监控的制度“保甲连坐制”,把地方上的头面人物都扶持成保长或甲长,负责催税和昼夜查访“不法分子”。这好似一种制度化的黑社会组织,勒索“保护费”和告密是通向权力之钥。日本人也肯出大钱奖赏告密的人。与这些人相比,“满洲国”的员警还不那么可怕。事实上,许多员警相当反日。虽然他们的主要工作之一是挨家挨户查户口,但每到此时,他们就边走边喊:“查户口了!查户口了!”先通知想躲的人。姥姥一听见喊声,就把王汉臣藏在柴房里的一大堆高梁秆中。员警要等好一会见才懒懒散散走进房子,坐下来喝杯茶,接着十分抱歉地对姥姥说:“您知道,这些都是例行公事……”那时我母亲十一岁,尽管父母并没有告诉她所发生的一切,但她知道自己不能讲出王汉臣藏在哪里。她从小就学会了谨慎小心。

在姥姥的精心护理下,王汉臣逐渐康复。三个月后,他完全能走动了。告别时,他很激动。“大姐、大姐夫”,他恳切地说,“我这条命是你们给的,今生今世,我永远都会记住。只要有机会,定将报答你们的大恩大德。”三年后,王汉臣回来了,也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待续)

--转自新唐人电视台

2012-12-0312:10:00
http://www.ntdtv.com/xtr/b5/2012/12/03/a800594.html.-【禁书】张戎《鸿: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七).html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毛传新著《毛:不为人知的故事》作者张戎,来港举行该书英文版发布会,应邀接受本刊专访,畅谈毛传写作十二年的种种经过及闻所未闻的有趣故事。该书中文版计划明年春天出版。
  • 《开放》杂志是香港为数不多的政论杂志。记者林迪就《开放》杂志今年7月号的内容采访了主编金钟先生。他们谈到了六十年前的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表现的比较,以及旅英作家张戎所作的一本新书《毛泽东:不为人知的故事》。
  • 金钟按:上期访问张戎后,不少读者欲知其毛传更多内容,本期特请蔡咏梅作此译介,配合专题介绍毛的部分好战狂言。可见毛为了称霸世界,早已有牺牲亿万人民的准备,他一说再说,绝非戏言。本文值得所有中国人一读,想想为什么臣服在毛的淫威下至今不醒?
  • 著名华裔作家张戎和她的丈夫合著的新书《毛泽东:不为人知的故事》,引起全球关注,热况更胜她13年前出版的《鸿: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她表示当今的中国领导和人民更应该好好的省思,不要再膜拜毛泽东。
  • 旅居英国的华裔女作家张戎同丈夫、史学家何黎岱沥尽12年心血,完成卷帙浩繁的毛泽东传记:“毛 – 鲜为人知的故事”。在这本书的德文版出版之际,德国之声记者采访了张戎女士。张戎女士谈了写书的过程和其中一些要点,并希望引起史学家们的争论。 以下是记者就这部书对张戎进行的电话采访。
  •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萧融报导)在美国,华裔作家张戎在洛杉矶短暂停留并发表演说,带动她与丈夫哈利戴合著的《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一书在侨界热卖。来自两岸的海外读者从张戎演说与字里行间反思今日中国统治阶层本质和毛泽东时期的相同点。
  • (大纪元记者沉静新加坡报导)应“新加坡作家节2007”之邀,英籍华裔作家张戎来到狮城。12月6日傍晚,大纪元记者专访了这位因写《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而震撼世界的女作家。
  • (大纪元记者沉静报导) “新加坡作家节2007”特别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五位知名华人作家与诗人来新加坡,他们是流亡诗人北岛,中国大陆作家苏童和王安忆,台湾作家、文艺评论家蓝博洲,英籍华人女作家张戎。12月8日下午,在旧国会大厦艺术之家,举行了五场与读者面对面的交流会,受到热烈欢迎。
  • 毛泽东对西藏的战略,从来都是武力征服。一九五0年一月二十二日他跟斯大林会晤时,要求苏联派飞机帮他运部队进攻西藏。斯大林答道:“你们准备进攻,很好,是该制服西藏人了。”斯大林还建议毛向西藏和其他边疆地区移,说:”新疆的汉族人还不到百分之五,应当增加到百分之三十......所有的边疆地区都应当多迁移些汉族人去”。这成了中共的政策。
  • 毛泽东对西藏的战略,从来都是武力征服。一九五○年一月二十二日他跟斯大林会晤时,要求苏联派飞机帮他运部队进攻西藏。斯大林答道:“你们准备进攻,很好,是该制服西藏人了。”斯大林还建议毛向西藏和其他边疆地区移民,说:“新疆的汉族人还不到百分之五,应当增加到百分之三十……所有的边疆地区都应当多迁移些汉族人去”。这成了中共的政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