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毅:绵亘的白菊与郁金香(一)

——六四24周年祭

文/朱毅 摄录/胡佳、丽娜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2013年06月10日讯】

鹫峰

烟雨鹫峰

纪念过萧红102年诞辰,我就又被鹫峰妙灵山庄了。

由不能出门,到必须离家:最为节点的纪念时刻,早早行进中的六四24周年纪念魂程的一切就全被阻断、延宕与遮蔽了。几乎与此同时,胡佳被南方,丁子霖家“一团漆黑”,鲍彤先生被旅游,艾晓明教授遭遇断线断网…….是一双双怎样的巨手,在空前精心而又如此到位地操控着这一切?

鹫峰不再飞雪。雨雾,无昼无夜、无边无涯的雨雾,绵亘着李九莲祭日不能世纪坛祭土的那种悲情。岂止整整四天,烟雨不仅淹没了鹫峰、慈心阁、大觉寺、妙灵山庄……而且弥漫在整个北京,整个北中国;南中国更处处滂沱大雨……

——苍天为我哭英灵!

烟雨中漫步山庄,领监处长并不打听胡佳早晨那通电话,却不住追询方励之、包遵信祭图乃至六月六日预定为王译、华春辉夫妇“北京庆婚”多少人?一边犹疑:那天不正是李旺阳的周年吗?一边不无炫耀:知道我们“高科技”的神奇与厉害了吧?确乎有点“神”,怎么他们什么都能知道都在防范都要阻遏,不给记忆与精神丁点儿容身之地?!

无怪乎天安门母亲感慨:“希望渐渐消失,绝望渐渐逼近”……


正因如此,我特别感恩十五万香港同胞,感恩维多利亚公园的暴雨中坚守的那一片绵亘了24年的烛光!

感谢艾晓明教授大剪刀与白郁金香的奇妙绵亘与变奏!并不想讳言:直到此刻鹫峰归来,我仍然不忍看更不忍转哪怕沙叶新老人的那个悲愤的五哭帖,却不能不惊羡一个民族沉堕着的底线上飙扬的巾帼正气!不能不仰视鹰击长空!

感谢王译华春辉夫妇——苦命的鸳鸯,搏击的鹰鹫,才会选择在六月,翱翔在北京!当夫妇俩被从北京某地下室簇拥着带走,他们已经为北京的六月两度戴过白花了…….

尤其感念与感恩北京电视科教频道六五之夜黄金时段的特别嘉宾与主题——老鬼:《我的血色青春》!从血色青春,血色广场,到血色天涯…..血色记忆绵亘孕育著文明华夏怎样的精神走向?……联想是纪念。思考也是纪念。而对于恰处幽禁中的我,共赴六四纪念魂程的老鬼此时此际平静而朴实的的叙述,不啻是雄鹰从容回旋在迷濛的云空……我敢确信:如我在妙灵山庄般面对屏幕始终噙着泪的人们,泪既为老鬼危难中一瓣大蒜、一角月饼、一把瓜子壳而流,更为24年前此时此刻悲悯而英勇的北京市民而流!……

所以,警车蜿蜒六环归途之前,我并不成功的唯一企求是:定格一次鹫峰鹰碑之下展开的双手——

渴望以此,向天安们母亲,向时代之鹰——艾晓明教授、胡佳、老鬼、王译、华春辉们致敬,也致歉:

共赴六四纪念魂程,我却不能在六三之夜将纪念图/文面世!

绵亘的维多利亚烛光。
绵亘的白菊与郁金香——
我们六四24周年祭程清明就开始了:啊,木樨地!

2007.6.3夜,丁子霖、徐玨木樨地祭子

2013六四之夜被封闭的木樨地地铁口


啊,木樨地!

雪白的白菊,雪白的玫瑰,雪白的郁金香,雪白的花篮。

从五年前的十八捧菊瓣,到癸巳清明,从血肉铁甲的二十四年前,到丁子霖又不能路祭的今年六三之夜,啊,木樨地!你缠绵着多少殷红又雪白的哀思?

是的,癸巳清明,我们的第一祭就是木樨地:

这是六四枪声最早响起的地方!
这里为抗争而喋血的六四英烈最年轻,也最多——现在已经确认的就多达十八人!
六四24周年之夜,我们之中,将没有一个人能走近木樨地或走到长安街——即使天安门母亲,去年也只有两个人获准进入六三之夜的木樨地!

而绝不仅仅对于我——年复一年:茂林居到木樨地29号楼、十八捧菊瓣与红袖箍群、路祭的母亲泪与儿子血、消失的和平鸽与少女、暴力与年年加码的软暴力……啊,木樨地!你绵亘着多少哀思与守护,希望与绝望?!

不,岂止绵亘着我的五年来!

坦克与兵车呼啸着开花弹隆隆辗过木樨地桥的那个夜晚,和世界数以亿计的人们一样,我在南国遥远的山镇彻夜未眠,忧心如焚——忧思广场,忧思青春,忧思电视上闪过广场的戴煌恩公,更为神交已久、纪念碑前血祭耀邦的老鬼忧虑……

而24年后的清明,老鬼夫妇就与我相并,与胡佳,李海一道手持白菊,偎依花篮,肃立在木樨地桥前!

最殷红的碧血,最纯洁的哀思——花篮是我们的献祭。
大捧大捧的白菊是为天安门母亲的献祭!

无字碑前的方励之周年祭

从木樨地直驱天山陵园。
并列的花篮。马思聪《思乡曲》终于在刘宾雁无字碑上悠婉地响起。

其实,直到今天仍然不忍告诉李淑娴先生,六四一代的精神导师方励之先生溘然长眠整整一年的时刻,就在方励之北京追思会开始的地方,就在因六四流徙天涯的刘宾雁无字碑前,我们为方先生做了庄严的周年祭,同时为刘宾雁、为四个月前去世的许良英先生做了清明祭:
这是领潮八十年代的三位前辈天国重逢后的第一个清明。

八个月前,天安门母亲之友的许良英先生,第一次肃立注目紫晶磨光却空无一字的刘宾雁墓碑;我立于碑旁;小雁搀扶着许伯伯,喃喃着父亲拟定却被禁刻在碑上的墓志铭:——“长眠于此的这个中国人,做了他应该做的事,说了他应该说的话”——八十年代三剑客终于在天山陵园的天地之间拥吻了,如此深情,如此庄严:在我们此起彼伏的群诵之中,方励之先生的《吊宾雁》成为了方先生的自诔,成为了方励之北京追思之序曲。

一切历历犹昨,岂料仅仅四个月后,竟然又是我含泪遥遥禀告李淑娴先生,在许良英先生的告别灵堂,我们又将方励之先生亲译亲录的一首诗,作为李淑娴先生祭挽许王夫妇的悼词,也作为方先生的自祭:

把那渴望呼吸到自由的人,给我吧!
把一切无家可归沦落天涯的人,给我吧!

译自《一个女神的脚下》方励之
——李淑娴

依然是我站在无字碑前主祭。我的祭语,只是向终于重聚在天国的三位人权导师简叙了这缠绵又绵亘着的一切。

照例是丽娜代胡佳等所有参祭者宣誓告慰前辈。
誓词——林昭《灵耦絮语》第一部结束语(1965年最后一天子夜林昭挂在牢房铁门上的一张“血的告白”):“不要作梦!绝不可能!”——却也是一种缠绵,一种执著,一种绵亘:
“啊哈,原来你们是这样的!
绝不可能!
不要作梦!绝不可能!”
在这血的年份里我凭着自己的血再一次向你们确切地——最后地宣告:
绝不可能!
……

中央党校教授杜光先生在随后的电话连线中,深情回忆与高度评价了方励之先生引领时代、献身科学和民主的一生。他特别强调方励之先生的民主思想与人权观念对于八十年代学生运动的巨大感召,最后以继承方励之先生未竟的民主大业自励与共勉。

已经清明祭奠过的刘小雁,也通过电话连线再祭慰父亲,感谢人们清明对父亲的祭奠。

(摄录/胡佳、丽娜)

相关新闻
哈佛纪念六四 “中国的良心不会被遗忘”
网爆中共近期14条新闻禁令“猥亵案”排第一
英文诗歌:NEVER FORGET (永不忘记──六四祭)
诗歌:有感六四飞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