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炸酱面的发源地——仁川中国城

赵润德、洪梅韩国仁川

人气 303
标签: ,

【大纪元2013年06月24日讯】(大纪元记者赵润德、洪梅韩国仁川报导)1号线开往仁川的火车终点站仁川站,是个略显安静、清爽、平凡的车站。虽然这里的空气略微弥漫着从远处飘来的海水的咸味,显得与别处不同,但是更与众不同的是在车站前面黄白相间的的华丽高耸的“中国城”入口。

位于仁川中区北城洞和善邻洞一带的中国城(又称中华街,唐人街),占地面积11.4136万平方米,至今已有130年历史。

2001年这里正式成为旅游特区,为了吸引更多游客,2007年4月发展成为了“地区发展特区”,定居的华侨人数也以每年10%的速度在增加。居住在此的华侨目前已经达到200多家、600多人,大都是早期移民过来的第二代或第三代华侨后裔。在这里能够一睹“微缩”了的中国景观。

这里飘扬着象征台湾的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坐落着韩国首座“炸酱面博物馆”、29家中餐馆、近60家特产品店和华侨小学、初中、高中。另外,还有既是庙宇(前身是华严寺)又是武馆的义善堂;仁川市政府筹资五亿韩元修建的长135米的三国志壁画街,在这条街上可以欣赏到三国演义里的主要场景,保留着诸多中国风格的建筑物。

仁川中国城是炸酱面的故乡

在中国城最引人注目的要属炸酱面了。韩国人一谈起中国饮食,最先想到的就是炸酱面。仁川中国城便是这炸酱面的故乡。炸酱面也叫炒马面,在中国它是一种将中国黄酱(用白面和黄豆发酵而成)和肉炒熟后放在面条上吃的饮食。韩国华侨们则开发了韩国式的春酱,在上面加上了蔬菜和肉,制成了适合韩国人口味的饮食,所以韩国的炸酱面其实是韩国化的中国饮食。

随着时代的变迁,炸酱面不仅成了韩国华侨特色的饮食文化,并且深受韩国民众喜爱。去年5月,中国城一带举行了“仁川中国文化旅游庆典”,包括9,100名中国游客在内,共20多万人参加了这次庆典。为了能品尝一碗这里的炸酱面,游客们有时排起100多米的长队,一家炸酱面店曾经一天最多卖掉4千碗炸酱面,刷新有史以来最多的记录。

为了记录韩国华侨的主营食品“炸酱面”在不同时期的演变历程,韩国首座“炸酱面博物馆”去年4月在韩国仁川市中区善邻洞的中国城开馆。

“炸酱面博物馆”由韩国仁川市政府和仁川市中区政府耗资65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600万元),在仁川中国城的韩国首家炸酱面店——“共和春”大楼原址建造,馆内2层共设有7个展览室,通过文物和模型,展示了华侨经营的炸酱面在韩国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演变历程。

韩国华侨的沧桑历史

“从“炸酱面博物馆”展出的一件件陈旧物品中,见证了韩国华侨走过的百年沧桑。据记载,1882年,清朝政府派兵前往朝鲜半岛平叛,40余名中国商人随清军来到朝鲜古都(如今的韩国),这被认为是近代史上第一批进入韩国的华侨。首批华侨来韩定居后,不少人以经营餐饮业维生,其中主打食品就是炸酱面。

此后,越来越多的中国商人到朝鲜半岛创业,到20世纪20年代,在该地区的华人增至20万人。在随后几十年间动荡的岁月里,韩国华侨遭受了战火的洗礼和种种歧视政策,在韩国艰难地生存和发展。

1931年,朝鲜半岛掀起排华事件,仁川,汉城,元山,平壤等地相继爆发排华惨案,整个朝鲜半岛的华侨被打死 142人,伤546人,失踪91人,大批华侨逃离。

中国内战爆发后,山东省及东北地区赴韩谋生者增加,出现第二轮华侨移民潮。1948年,韩国华侨人数达到8万多人。

韩战结束后,南北韩分治,中共当局不承认韩国华侨的身份,使这些原籍中国大陆的华侨只能持台湾护照。六十年代以后至冷战结束前,韩国出台了一系列歧视外侨的法令,使得韩国华侨在韩国生存与发展困难重重。不少华侨选择离开韩国,到美国或台湾发展。

据统计,韩国华侨华人目前约有2万多人,主要分布在首尔、釜山、仁川、大邱等地,他们的祖籍主要来自山东省。近年来,韩国政府对华侨的待遇不断得到改善。

(责任编辑:赵云)

相关新闻
韩报报导“华侨喜欢韩国,韩居民讨厌华侨”
韩国华侨厨师联谊会新旧任会长交接
S.H.E成员Ella被爆与韩国华侨过夜
旅韩侨领薛荣兴获颁韩大统领石塔产业勋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