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民国卫国战争历次大会战纪实

卫国战争之淞沪大会战 3:沪宁急电

原作(大陆)徐志耕  编辑(大陆)黄原真
font print 人气: 41
【字号】    
   标签: tags: ,

沪宁急电
 
这一夜,蒋介石彻夜不眠。花木扶疏的红色小洋楼中透出明亮的灯光。
自从上海的八字桥打响了第一枪,从上海发来南京的急电日夜不断,每一份电文的开头都是:“限急到”或一个很大的“急”字。

自从芦沟桥事变以来,蒋介石要何应钦召集国民政府军事机关的高级将领、幕僚和有关人员研究对策,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军政部长何应钦在他的鼓楼斗鸡闸官邸的大客厅里召开了33次会议。每晚9点开始,三、四十位部长、总长、主席、总监、厅长、署长、主任和委员认真听取情况报告,设想种种可能,讨论各种战略部署。就在8月12日晚上,蒋介石对上海战事还向驻南翔的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发过指示,他要张治中“等候命令并须避免小部队之冲突”。

可是,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处心积虑挑起战事的日军开始了小部队的冲突。蒋介石读着当天电文,眉宇间堆积起一团阴云﹕
南京委员长蒋、军政部长何:1344密。根据孙师长电报称:1、我水电路持志大学、粤东中学,现开入日军约百人。2、今晨日军于横滨、宝山桥附近,向我便衣行人射击,经我守兵还击数枪,现已停止。又据另报,我士兵到商务印书馆查看,适有日军已先在彼警戒,因致小冲突,现日兵已撤回等话。除嘱仍应镇静避免小部冲突外,谨电呈。

后来的国民政府叛将张治中千方百计遵命蒋介石的“避免小部冲突”的指示。仅仅过了一个时辰,又一份急电传到了蒋介石的手里:根据孙师长电话通称:我在八字桥做工事,被日军射击妨碍,继用小炮对我射击,我乃用迫击炮还击,现尚未止,但不激烈等语。职当严切谕知,除非敌军进攻,不许开枪……

大战在即。12日晨才驻扎于南翔前线指挥所的张治中将军与同时进驻大场与南翔的第87师师长王敬久和第88师师长孙元良密切联系与协同。晚上,战局有了变化,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第三次向蒋介石急电:
1、顷据王师长电话报称:午后6时许,敌以坦克及步兵向中国军队公路、虬江桥攻击,同时敌舰向市中心地区连续射击。本师仍抱定敌来攻就还击,敌不来攻就做工事等语。2、顷据孙师长电话称:八字桥仍有激烈枪声,其附近房舍被敌炮弹均着壁(火),我方受伤数名等语。似此情形,行动势难延展,究应如何处置,敬祈迅赐电遵行。

8月12日,蒋介石召来全国经济委员会常委宋子文到南京商洽军务并由外交委员会主任张群随同到沪。

夜深了,蒋介石仍然没有睡意,他在日记本上记下了对淞沪抗战的作战方针及指导思想:
“对倭作战应以战术补武器之不足,以战略弥武力之缺点,使敌处处陷于被动地位。”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将上海作为中国抗日的主战场,京沪警备部队改编为第9集团军,张治中为集团军总司令,于明(14)日攻击虹口及杨树浦之敌。苏、浙边区部队改编为第8集团军,以张发奎为集团军总司令,守备杭州湾北岸并扫荡浦东之敌,以炮兵部队攻击浦西汇山码头、公大纱厂,支援浦西第9集团军作战。空军明日出动协同陆军作战并任要地防空。
另外,由武汉向石家庄输送的罗卓英第18军第111师、141师、67师停止北上。即向苏州开进。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湖北、陕西等后方部队迅即向上海增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8月13日和8月15日,对中国人来说是两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从日期看,只相差两天,而这两天却走了漫长的八年。这两个纪念日相距如此之近也许是历史的巧合,但这种巧合是对侵略者无情的嘲笑:8月13日你们如此狂妄,但8月15日,你们的狂妄就走到了尽头!
  • 淞沪会战至十月中旬,国军已付出惨重的代价,主力各师补充兵源达四、五次之多,原有下级军官和士兵伤亡达三分之二,旅、团长伤亡竟达半数以上,如二十一军团原有旅长六人,三死三伤。坚守江湾的孙元良将军第八十八师,经过五次整补,最后仍只剩四千人。十月二十六日,从四千人中,抽出一营四百五十二人,号称八百,交给第五二四团副团长谢晋元,固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以牵制日军,掩护国军自北站、江湾间阵地转移至苏州河南岸。二十七日凌晨,日军从苏州河,对沿途村居民房纵火,搜索前进,来到四行仓库附近,不知到里面有伏兵,谢晋元一声令下,日军猝不及防,被打的落花流水。随后谢晋元率部孤军奋战四昼夜,于三十一日奉命退入上海租界。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谢晋元于一九四一年被刺殉国。
  • 李宗仁是国民党将领,他在回忆录中说:“八.一三”淞沪会战:“牺牲的壮烈,在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历史上,鲜有前例……是中国抗战八年,牺牲最大,战斗最惨的一役。”淞沪会战,交战双方总共投入近百万兵力,在三个多月的时间内激战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抗战八年中规模最大,时间最持久的战役之一,震惊世界。
  • 1945年9月2日,同盟国代表接受日本投降签字的仪式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徐永昌将军代表中华民国参加了盟军受降签字仪式。《大公报》记者朱启平是二战太平洋战区惟一的中国随军记者,他的现场报导《落日》在发表后轰动一时,后被列为民国大学新闻系典范教材。
  • (自由亚洲电台)曾经亲身经历八年对日抗战的台湾前行政院长郝柏村,周五在一场公开演讲中直言,抗战历史至今在中国大陆遭受极大的扭曲。例如位于上海的“淞沪战役纪念馆”,其中的内容“百分之九十五都是假的”。
  • 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为配合对中国东北的侵略,于1932年在上海自导自演,引发“1‧28”事变,史称第一次淞沪会战。战事期间,中共不顾民族大义,号召农民和工人武装暴动,煽动国军士兵杀死上司,并趁机攻城略地,扩大地盘,牵制部分国军主力,使国军无法全力抗战。
  • 76年前的今天,日军攻入南京,对放下武器、停止抵抗的中国军人进行了集体屠杀,同时对无辜平民展开肆意的屠戮,抢劫财物,奸淫妇女,据目前不完全统计,南京一役,中国军民被日军屠杀人数超过30万,是二战中最令人发指的危害人类的罪恶。而声言与南京共存亡的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违背誓言,临阵脱逃,令南京守城军队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造成南京屠杀悲剧原因之一,其中疑点重重,背后隐藏中共间谍作怪的鬼影。
  • 1937年8月13日开始的淞沪抗战,国军浴血奋战,艰苦卓绝,粉碎了日军三个月消灭中国的狂言。10月26日,国军决定自上海市区有序撤退,由谢晋元负责在四行仓库阻击日军。从1937年10月26起,谢晋元带领800勇士,打退了日军数十次进攻疯狂攻击,击毙日军数百人,直到11月1日,接到最高统帅部的撒退命令后,才率部退过苏州河。时英军驻上海总司令史摩莱少将,亲自来到苏州河新垃圾桥边,指挥英军压制日军火力,掩护勇士们撒退。
  • 中国大陆学者所纂写的“卫国战争大会战”系列,严谨地、忠实地记录了大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浴血守土、报效中华之可歌可泣的光荣历史。本栏转载自黄花岗杂志连载“卫国战争大会战”系列〈淞沪大会战〉之纪实,展人物春秋之史章。在中国共产党颠倒是非的谎言蒙蔽真实、道德纷失的年代,重现大时代刻记的忠贞,涤荡人心,诚殊珍贵。
  • B>风驰电掣宋希濂集合军官开会,部署乘车顺序,以及准备干粮和饮水事项等等。风驰电掣的列车沿着陇海路飞奔。沿线民众得知这是东征抗日的部队,人山人海地鼓掌欢呼。香烟、饼干、罐头和糖果像天女散花般地从车窗中投掷进来。南京一镇江一常州一无锡,离上海越来越近了,摩拳擦掌的官兵们,杀敌的热血在胸中沸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