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名胜古迹

和歌庭园六义园 遥系诗经六义

座落在东京文京区的特别名胜“六义园”是个展现诗歌雅韵与情致的和歌庭园。园中大水池上倒影潋滟,蕴藏诗境的核心,清澈水镜里蓬莱仙岛明晰在目呼之欲出,回游的露石小径回绕着水池,贯通全园的山丘流瀑、诗亭桥渡、松原林花…,各个诗情画意的情境造景。四时更替,春来冬去倏忽,即景抒心,流连顾盼古今。

庭园命名“六义”来源甚古,跨越绵邈交错的时空,源自于中国古典文学《诗经》的“六义”。六义园是日本江户时代将军幕府率下“大名庭园”--各地藩主建筑的庭园之代表作。创造这个庭园的是深受江户幕府第五代将军德川纲吉信赖的大名柳泽吉保。

三百年前,深爱“和歌”艺术、深具文学造诣的柳泽吉保在规建六义园之时,心中朗朗映现着一个“和歌世界”。依照和歌诗境为蓝本,六义园中造景八十八境(今天余有三十二境),境境皆有诗歌。

柳泽吉保“依诗歌造景”,历经七年的时间,挖池造丘、引水注泉、垒石流瀑、造桥起亭、栽花植树…,将原本二万多坪将军赐给的平地,匠造出“回游式筑山泉水”庭园的优境。

园中八十八景,起园造景的柳泽吉保活用了来自日本古诗歌--和歌与文学的知识,以及古中国的神仙故事,其境、其歌融而为一,诗情、情境与心境交融,浑然成景。

日本的“和歌”“起于心,感于物,托以歌”。“和歌”的分类与作法,仿效了中国最古的诗歌《诗经》之“六义”。

日本平安时代的和歌名家、宫廷歌人纪贯之奉敕合撰《古今和歌集》(日本最初之敕撰和歌集、醍醐天王敕撰、成立于公元914年左右),并作有〈假名序〉一篇,记述和歌“歌体论”。

其论曰,仿照中国诗经“六义”,以“风、赋、比、兴、雅、颂”(原文排序),作为和歌的六种风体的分类。纪贯之的〈假名序〉是日本史上首篇歌论,也成为日本和歌的作法的范本。

诗以言志,不论是在艺术或是思想范畴,一直是中国文化中的精髓。古代日本向唐朝文化取经的历史过程历经几百年,引入的中国神传文化已经广泛深植于日本文化之中,溶为大和文化培养土难以割离的基质。

文学艺术对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更是不可估量,从古迄今绵远流长而深透。日本江户时代的遗产,和歌庭园“六义园”的创造,在情境之趣外,中国神传文化流长深透的一页,昭昭然也。可贵乎!可叹乎!中国神传文化之菁华,在异乡得到珍惜、发扬。

六义园的造景经过诗化的转化,情景交融巧妙讴歌,这其中也能捕捉到中国的诗情意境。以六义园代表作“和歌之浦”一景之造为例,入园的大池边岸的“和歌之浦”和池中点在的小岛,模拟自八世纪以来风光明媚闻名遐迩的“和歌浦”湾的水岸(在日本今之和歌山县)。

海湾水岸,潮起潮落间,水失津渡、水没潟洲,日本古代诗人山部赤人写〈和歌之浦〉(〈和歌の浦〉,《古今和歌集》 )一首, 描写此番景象:

和歌水岸 满满潮起 水中沙洲渺渺无踪 鹤鸣渡水 直指苇草边
这首〈和歌之浦〉可唤起你“蒹葭苍苍……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描绘的意境?(《诗经》〈蒹葭〉)

唐朝.王维的〈鸟鸣涧〉也悠悠然呼之欲出: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和歌”风体、作法源于中国古诗,看〈和歌之浦〉能联想到借比、转兴之风致。梦寐追索之情,素朴白描、动静对比的映衬,托景寄情之境能无见乎?

纪贯之在《古今和歌集》的〈假名序〉中,结论诗歌的风体之重要性切中肯綮 :



事去时移,悲喜无常,而此歌文字,仍当永存焉。犹青柳之丝不绝,苍松之叶不散, 真荣之葛长传,鸟爪之迹久留。知晓歌体、能达其趣者,如见之于大空,未有不 仰古恋今者焉。

莫关时移事去,深晓歌体之真趣者,仰古恋今,人生情趣无穷,神传文化“诗”之真荣长传,“六义园”就是让人去品味人生之歌的造境。

三百多年来,尤其是近代一百年,几经战祸、地震、火灾的洗礼,六义园幸存了下来,保留了大部分原来的风貌,何其幸运!可能就是老天的心意吧!将神传文化的丰采灼辉穿过岁月之页,展现给今人!

六义园!“回游庭园”斯情斯景,回蕴华歌,处处流转;神传文化跨越中日,不遣时日,通古贯今!@*

责任编辑:吴雨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