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对人类的未来下注(1)

保罗.沙宾(Paul Sabin)/译者:池思亲

人气 476
标签:

篇名:对地球的未来下注
极端的声音开始主导美国政坛,而党派斗争也越演越烈。正如保罗.埃利希和朱利安.赛门之间的分歧意见所示,观看世界截然不同的切入点,最终导致了如此之大的差异。两位在科学、经济和社会方面,都曾提出重要见解,不过双方都未能真正一枝独秀。埃利希和赛门的冲突史,反倒揭示了两人水火不容观点的局限。他们之间的剧烈冲突,显示聪明人容易毁谤自己的对手,将自己关注的议题,精简为残酷、引起分裂的语言。由埃利希和赛门赌注所凸显的冲突,引发了全美的政治争论,更使环境问题,特别是气候变迁议题,成为政治问题当中最为两极且分歧的议题。

埃利希和赛门两人,也都分别做出了对方不愿意承认的贡献。就埃利希而言。同时也代表了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的环境科学家他的贡献在于揭露人类和大自然之间的紧密关联,以及告诉人类地球如何改变。透过锲而不舍的研究与倡议,埃利希和其他科学家们协助了人类阻止真实的生态灾难发生,呈现了危险新科技的风险。要不是这些科学家提出平流层臭氧正在逐渐减少的警讯,世界各国也不会在一九八七年时通过蒙特娄议定书,逐步淘汰破坏保护地球不受太阳辐射威胁的臭氧层的化学物质。针对热核战争的潜在影响,还有辐射废弃物和原子尘危害所做的科学研究,促使限制大气层试验的条约诞生,并进一步改善放射物质的处理机制。广泛来说,埃利希和环境科学家,一并为七○年代建立起的环境法规体制奠定了基础。新的环境法,大幅阻止了美国的空气和水源污染。

环境科学家不仅在法规方面造成影响,他们同时也促进了新的社会觉醒意识。埃利希和同事们,提出了意义深远的质问,他们质疑消费的意义,还有“多”是否真的就代表更好?他们证明了自然界的生态体系之于人类幸福,有多么不可或缺。举例而言,科学家不单只将湿地视为需要排水的沼泽,更透过研究证实,湿地乃重要的野生栖地,同时也因具有水源管理和净化功能,而在经济上显得有价值。政治人物、企业领袖和大众,深深相信这样的新觉醒,发觉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倚赖。

朱利安.赛门也同样具有贡献,他和许多经济学者,认为人类的创造力以及市场力量,让社会得以因应环境改变,增加效率和生产力。他们并肩抵抗埃利希阵营呼吁减缓或遏止经济成长的声音,因为这样的决定很可能会影响全世界好几百万、甚至于几十亿人口的生计。市场动力学的经济分析,同样显示规范资源使用和环境保护的政府政策,里头都涵盖了经济成本。七○年代晚期开始实施的美国经济松绑,于八○年代起加速运行,导致好几个产业的内部竞争与商品贬值。尽管管制松绑有时反而实施过了头,好比说银行监管方面的松绑,然而联邦政府对于交通、能源以及电信等产业的松绑,仍正面激励了国人的创新和经济成长。正如科学家所做的生态研究,经济学家的研究资料,检视长期以来的偏见,揭示政策提案原先并没有预期到的结果。以赛门自己的研究为例,反驳了移民乃美国经济负担等毫无根据的攻击。他针对移民带来的经济利益所提出的论点,也是直接促成一九八六年几百万民移民取得合法身份的主因之一。

偶尔意见相左的人们,会藉由对方的论点磨练自己,好让自己更一针见血、表现得更好。埃利希和赛门这组人马却恰恰相反。姑且不论他们本身各自拥有的实力,两位都在这场赌注和争辩中,因为过于激动而显得失去控制。听众鼓励他们做出惊世言论,而埃利希和赛门的不愿退让,使他们原本就尖酸刻薄的论辩更加不堪入耳,两人各自的弱点也更加明显。

最重要的是,过去四十年来的人类历史,并不像埃利希所预测的。就算以最基本的标准来检视,尽管人口不断增加,由人口崩坏或是由人口超载所导致的大规模饥荒,并没有如期发生。相反的,除了一些个别地区以外,全球的人均寿命增加,而人均收入也增加了。粮食生产和人口成长步伐一致,能源依旧充足,近年来上涨的食物和能源价格,反映了短期的缺乏,或者是长期的市场紧缩现象,但大型灾难并没有发生。国与国之间平均健康和福利状况的差异,不增反减。全世界的国家普遍来说都持续进步,而不是变得更加穷困,活得更痛苦。@

摘自《对人类的未来下注》(脸谱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

责任编辑:颜静莲

相关新闻
书摘:对人类的未来下注(2)
书摘:对人类的未来下注(3)
诗歌:漂红祸根除  生态重新旺
RTP将建庞大科技和农业中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