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精要作用大

作者:陈必谦
font print 人气: 28
【字号】    
   标签: tags:

笔者前言:

讲话是一门艺术。在什么时间、地点,该讲什么?快速想好了再讲。讲得精要,作用就大。在这方面,现在提供两位古人的先例,供读者参考。

越王勾践的一次讲话

《国语‧越语上》记载: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打了一场大仗,越王勾践被打败,只得到吴王宫中当了三年奴隶,受尽折磨。吴王夫差认为他的斗志消磨殆尽,已完全被教化为一个奴仆,就放他回国。回国后,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每天都想着如何报仇雪恨。

过了很多年,越国国富民强,军队也很强大。越国将士们,好几次向勾践请命出战:“君王,您对越人真是太好了。越国的老百姓,无不把你当作生身父母一样敬爱。现在,儿子要为父母报仇,臣子要为君主报仇。请您下达作战命令吧,我们愿意攻打吴国,与暴虐的吴王决战,把他的国家灭亡。”

勾践见将士们的作战要求非常恳切,就召集所有军队,说道:

“我听说,古时候的贤明君主,从来不嫌自己手下的士兵少,而是担心自己手下的士兵们不能够自立自强。这是因为,士兵们不能自立自强,就会在战场上吃亏。”

“我不希望你们打仗时缺乏智谋,只是单凭个人的小勇,如是你们这样做,肯定会败在敌人手里。我希望你们在作战时能运用智谋,团结起来,同进同退。前进的时候,要想到君王的奖赏;后退的时候,要想到君王的惩罚。”

“这样一来,你们就会将敌人打败,得到我的赏赐。如果有人前进时不听从军令,退后时不知道羞耻,我就会很生气,对这样的人进行惩罚。”

越国的将士们都觉得国王勾践说的话对极了。到了进攻吴国的时候,越人都以国王的话作为自勉和勉励他人的格言。

全体将士振奋精神,激勇励智,终于把吴国的军队打得大败,将吴国灭掉。勾践大喜,觉得一切努力都没有白费。

关键时刻 赵普的一次回话

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器‧卷七》记载:

赵普,字则平,河北蓟城(今北京市之西南部)人。他是北宋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在推行中央集权制度方面做出突出的贡献。

在少年时代,赵普过着贫寒的生活,又由于群雄逐鹿,天下大乱,所以读书不多,学问很浅。后来,他参军入伍,成为禁卫军中的一名书记,专门抄写和收发公文,凭着夜以继日的勤苦,赚取微薄的收入。

但赵普很有政治眼光,虽然在军队中地位不高,却对天下大事非常关心,觉得凭着自己的办事能力,一定能在纷乱的政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后周显德六年(纪元959年),周世宗身染重病,死在京城。继承帝位者,是他的儿子柴宗训。可是柴宗训年仅七岁,虽然坐在龙椅上,却不能处理国家大事。恰在此时,京城有传言说,北汉王刘旻联合外族辽人,侵犯后周边境,要夺取中原。

宰相范质惊慌失措,还没弄清传言的真假,就命令殿前都检点(相当于禁卫军司令)赵匡胤,带领军队赶到边关,抵抗敌人。而这位赵匡胤,正是赵普的上司。

这时,平时就爱琢磨政局的赵普,转开了心思。他想到,天子年幼无知,绝不是天下人的有力依靠,而宰相范质,缺乏处理政坛大事的能力,根本无法抵抗强敌的进犯,更别提统一天下了。这样发展下去,周世宗所创造的大好局面,岂不是要毁于一旦!而他的上司赵匡胤呢,通过几次战役的锻练,在政治、军事方面,表现出过人的才华。这位赵将军(赵匡胤)在满朝文武中威望很高,现在又掌握了一支受周世宗亲自训练过、无坚不摧的军队。如果让赵匡胤做皇帝,就可以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进,可以统一天下;退,可以保全中原。

赵普虽然有心,却感到孤掌难鸣。就与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以及禁卫军将领高怀德,秘密商量。谁知他们二人,也有类似的看法。三人一拍即合,很快就发动了一场以拥立赵匡胤做皇帝为目标的政变。这场军人政变,史称“陈桥兵变”。

在陈桥兵变中,赵匡胤感到局势很难控制,只得依从众军人的意见,坐上了龙椅,建立了宋王朝。他就是宋朝的开国君主宋太祖。赵普因为拥立君主有功,也由一名人微言轻的低级文员,高升为说话颇具份量的朝中大臣。

赵普得到施展才华的舞台,于是努力工作,辅佐宋太祖平定天下,兼并了全国大部分的疆土。一个个割据小国接连灭亡。无数降臣败将,跪伏在宋太祖的脚下。

赵普尽管没读过多少书,可是处理事务的能力相当强。好多政务,别人处理起来,感到时时力不从心,而一交给赵普,不用花费什么力气,就办得很圆满。所以,宋太祖对赵普渐渐倚重起来,最后终于拜他为相,让他执掌朝堂。

当然,一国宰相,腹内空空,也终非长久之计。于是,宋太祖就劝赵普平时多读些书,增长才干。赵普是个听话、明理之人,此后他稍有闲暇,就抱起书本不丢,如饥似渴地猎取知识。

宋太祖逝世后,其弟赵光义接替他成为天子,他就是史书上所说的宋太宗。由于天子换了,赵普也从宰相的岗位上离开了。过了一段时间,宋太宗觉得赵普实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务实之才,就准备让赵普再次为相。

但有的大臣很讨厌赵普,就对宋太宗说:“赵普虽能处理一些事务,但没什么学问,只读过一部《论语》。宰相是百宫之长,要协助天子,管理天下。若是只有这一点学问,怎能完成自己的任务呢?”

宋太宗听了,也觉得这话有些道理,就去询问赵普:“别人都说,你只读过一部《论语》,真是这么回事吗?”

赵普听了宋太宗的问话,就知道天子已经对他不满意。他想到:倘若将自己所读之书一一罗列出来,不但费时费力,而且自己的能力也得不到显示。于是,他决定用实事求是、坚决深切之语,使天子对自己彻底改变看法,坚决相信自己的能力。

他坦然地说道:“陛下,我的学问确实只是从《论语》一书中获得的,别的书籍,我看也不看。可是,我曾经将《论语》中的一半学识,联系实际,审时度势,充分利用,辅佐太祖爷打下了天下。这并不是一个书呆子能够做到的。现在,我还要用《论语》中的另一半学识,辅佐您治理天下,开创我朝的盛世!”

赵普的回答,令宋太宗非常满意。这几句话,既大方得体,又强调了他的办事能力,使太宗皇帝觉得用他为相确实没错。于是,宋太宗充分信任赵普,让他继续担任宰相,对他极为倚重。@*

责任编辑:梁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世宗皇帝又曾对张廷玉说:“我做诸侯王时,与人一起行走,从来不用脚踩别人的头影,也从来不践踏蚂蚁小虫。”
  • 郑国公富弼,官拜枢密使。时值宋英宗即位,赏赐朝中大臣。富弼已拜领了赏赐,英宗又额外另有专赏。
  • 汉武帝在金殿上闲坐,忽然有一个人,坐着白鹿拉的云车,从天而降,来到金殿前。来者看上去三十多岁,但面色像孩子般红润,穿着羽衣,戴着天神的金冠。
  • 孟子回答道:“大王喜欢战争,请允许我拿战争做个比喻。战鼓咚咚地响,双方战士持着武器交锋,打了败仗的丢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跑了一百步停下来,有的跑了五十步停下来。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土兵,讥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是逃兵,是胆小鬼。请问:您怎样看待讥笑者呢?”
  • 在叛军兵临项城、县令“不知所为”的危急情况下,杨氏挺身而出,当机立断,帮助丈夫谋划抗敌对策,激励胥吏、百姓,坚决守城,并亲自为士兵烹煮食物,鼓励丈夫带伤参战,终于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使项城免于沦陷。
  • 傅玄指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他强调“人和”,注重安民。要想稳定社会秩序,使各阶层的人,都能够各务其业、各行其事,关键在于安民和发展生产。
  • 绿云答非所问地说:“事不宜迟,绿云告辞了!”说完,竟像飞鸟一样,一纵身,就跃到了窗外,转眼之间没了踪影。在场的人无不惊奇地呆愣在一旁。
  • 陶侃性格方正严肃,办事勤勤恳恳。任荆州刺史时,他命令监造船只的官员,把锯木头的锯屑,全部收集起来,不论多少,一点也不许丢弃。大家都不了解他这样做是什么意思。
  • 晋国有个人,名叫文子,他想逃出晋国都城。途中经过一个县城,跟随他的人说:在这个县城里,任职的啬夫,过去是你的好朋友。...
  • 汉朝时候,有个叫鲍宣的人,他的妻子叫桓少君。鲍宣在少君父亲的门下读书,家里很穷,但少君的父亲赏识他的志气,就把少君许配给他为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