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荡13年 伊朗核问题时间轴

人气 57
标签: ,

【大纪元4月3日报导】(中央社德黑兰2日综合外电报导)从2002年流亡反对派组织惊爆伊朗秘密铀浓缩厂,世界六强终在今天与伊朗达成遏制核计划框架。近13年来,列强软硬兼施,时而夹杂战争山雨欲来之势,以下回顾伊朗核问题时间轴。

●2002年8月:伊朗流亡反对派组织“伊朗全国抵抗委员会”(NCRI)揭露伊朗在纳坦兹(Natanz)的秘密铀浓缩厂,还有重水设施,引发国际社会恐慌伊朗可能迈向研发核子武器。

●2003年2月:时任伊朗总统的哈塔米(Mohammad Khatami)坦承,纳坦兹设施确实存在。但声称设施任务仅在于生产供应核电厂的低浓缩铀燃料。

●2003年5月:伊朗准许国际原子能总署(IAEA)视察,但拒绝调查员取样。

●2003年6月:国际原子能总署报告判定,伊朗无法符合保障监督协定规范的义务。

其后,英国、德国和法国致力外交举措,应对伊朗核子政策。美国拒绝参与。

●2003年10月:在提交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仲裁阴影下,伊朗与英德法达成所谓的“德黑兰宣言”。伊朗同意完全与国际原子能总署合作,中止一切铀浓缩活动。

●2005年8月:支持核子计划的艾马丹加(MahmoudAhmadinejad)获选伊朗总统。

●2005年8月至9月:“德黑兰宣言”分崩离析,伊朗在伊斯法罕(Isfahan)恢复铀转换活动。艾马丹加联合国演说,宣告伊朗有权发展核领域计划。

●2006年2月:国际原子能总署表决将伊朗问题提交安理会。表决后,伊朗宣布将恢复铀浓缩活动。

●2006年4月:艾马丹加宣布伊朗跻身拥核技术国家俱乐部,但补充说,核技术纯粹是用来发电,而非发展核武。

●2006年6月:中国大陆、美国和俄罗斯加入英国、德国和法国行列,形成五常加一集团(P5+1)。集团名称意味联合国安全理事会5常任理事国(美、中、英、法和俄罗斯)加上德国。

●2006年7月: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第一个决议案,要求伊朗停止铀浓缩和其他活动。

●2006年至2010年间:安理会一共采取6项决议案,逐步制裁伊朗,包含冻结与铀浓缩活动相关人等和企业资产,也禁止各方提供核相关技术给伊朗。

●2009年9月:美国总统欧巴马揭露伊朗福尔多(Fordow)有座地下浓缩设施。美方开始严正商议空袭伊朗,以色列扬言采取核子行动。

●2013年3月:美国开始与伊朗官员展开一连串秘密谈判,甚至没对五常加一集团伙伴公开内容。

●2013年6月:劳哈尼(Hassan Rouhani)获选伊朗总统,一般认为他路线较温和,也比起艾马丹加愿意与列强谈判。

●2013年9月:劳哈尼结束首度联合国大会之行前往机场途中与欧巴马通话,也是1979年以来两国国家元首第一次通电话,是美国和伊朗关系的重大时刻。

●2013年11月:伊朗和五常加一集团达成临时性协议“联合行动总体计划”(General Joint Plan of Action)。该协议限制伊朗的核计划。 阿拉克(Arak)重水反应炉终止、伊朗废弃大量中程度浓缩铀。伊朗承受的制裁遭部分减除,资产也解冻。

●2014年7月:伊朗与五常加一集团达成全面性协议的时限到期,但后来时限延长至2014年11月。

●2014年11月:谈判期限又延长至2015年6月底。

●2014年3月:世界领袖于瑞士洛桑开会,希望让协议拍板定案。

●2015年4月2日:世界六强与伊朗就该国核子计划举行8天马拉松谈判后,宣布就限制伊朗发展核武的协定达成临时性协议,已找到关键要素的解决方案,将立即开始草拟协定。

一旦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总署证明伊朗遵守协定,美国和欧洲联盟就将解除对伊朗的相关制裁。

美国国会则扬言,要对伊朗施加新制裁,并否决欧巴马政府达成的任何协议。

相关新闻
伊朗核谈框架协议 7大要点
伊朗核子谈判 一分钟看懂
分析师:核协议未必能稳定中东和平
核协议 伊朗欧盟:跨出决定性一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