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致远:何处安放中国人心灵?

张致远

人气 13

【大纪元2015年05月30日讯】“无论如何,中国人都活得并不幸福。”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中国联合中心主席在第十届应用心理学大会上说。 或许这番话会让很多宣扬中国盛世的人愤然以对,或以敌对势力诋毁“天朝”而抵制。但这句话幸好是体制内的专家讲的,不知会不会被那些“老愤青”挥起大棒而封杀可以拭目以待。

传统的中国人是乐天知命的,从天命中领会贵贱穷夭,顺应天命,乐于满足,重视精神的丰厚与愉悦,从中体现出中国人的豁达和知命。先贤孔子说:“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意思是说哪怕吃着粗粮,喝着白开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也可以乐在其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孔子的这番话是从更广的视野去认识人生的真实意义。把人生的目的认为是认识道、践行道,天人合一成为一个人修行自己达到的最高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对人性知之甚深,总是用正面的价值来宣扬和鼓舞人,所谓人皆可以为尧舜。所以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意思是说富有和尊贵是人人所追求的,如果不是用正当的手段取得,也不愿意接受。贫穷与卑贱是人人所厌恶的, 如果不用正当的手段来改善,也一定不会逃避的;同时也知道物质对普通人的重要性,所谓“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所以孟子说:“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有恒心,惟士为能”,作为士这个阶层可以说是以认识、了解道为毕生己任的,士也成为整个社会精神和道义的承担者和守护者。

四书中的《中庸》,中庸就是传统文化倡导的人生态度,后世逐渐将其贬义化,说一个人中庸好像是老滑头、好好先生,不敢坚持原则。所谓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恰恰是坚持真理的表现。所以传统中国人的人生态度则不偏不倚,守正持中,不落于极端与放驰的两偏,不失于生命应有的和谐。

从这样的文化中熏陶出来的中华民族可谓是乐天知命,守欲知足,无论是改朝换代或天灾人祸都会以坦然的态度去面对,自强不息,而又厚德载物,成为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可以说中国人乐于满足,在困境之中善于找到生存下去的勇气;拿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可以看到生活中的“小确幸”。

而中共僭政六十余年来,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摧毁了中华民众安身立命的根本。从鼓动土地革命到土地国有,只不过是在翻云覆雨之间,农民从此再无立锥之地;从反右到文化大革命,知识分子群体被摧残,大多成了中共的应声虫,余者在劳改中了却残生;精神信仰被以破四旧为名统统禁绝。

如果说文化是延续民族传承的命脉,那么今天的中华文化近乎灭绝。而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无论是抑郁症、焦虑症还是精神分裂的发病率,中国都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007年,中国抑郁症人数的官方数字为3,000万,2009年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的估算则是9,000万,并在不断上升;而2009年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则更甚,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已经在1亿人以上。

失去了安身立命的中华文化,犹如失去方向的航船,即使物质充实也礼仪不兴,那些辛苦积攒的恒产转眼被拆字覆盖,艰苦创业不敌黑打盛行;庙宇遍地,难见正信, 只是成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工具,人人都不满意,人人充满焦虑。确实,极权的制度从根本上来说不保护任何一个人,哪怕曾经是总书记、国家主席,也会成为极权制度的盘中餐。

何处安放中国人的心灵?当人人都觉得不幸福的时候,物极必反,是否中华文明复兴正当其时。◇

责任编辑:方平

相关新闻
前董事:想更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艺术人士:感动于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大陆导演冯小刚建议恢复繁体字 怕失传
民主党海外主席:神韵将引领中国传统文化复兴
纪元商城
这种肥皂不会耗损 永远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里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这种杯子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个被捕
这些亚马逊好物 让你生活品质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