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骗局:你应该注意的添加物种类

作者 黄太瑛/着,文长安/审定

人气 269
标签:

与其为每一次的选择感到不安,了解添加物的真面目才是当务之急。食品添加物可说是饮料成分的根本,接下来我们就进一步了解到底什么是“食品添加物”。

包含香料在内,目前使用的食品添加物高达三千多种,标有食药局食品添加物法规之标准与规格的添加物数量中,化学合成品有四百三十五种、天然添加物有二百一十一种、混合制剂有七种,共六百二十七种(以二○一二年六月为准)。(编注:台湾的食品添加物类型与规范,可至“食品药物消费者知识服务网”https://consumer.fda.gov.tw/查询。共有十八类别、八百项添加物)

首先,食品添加物可大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化学合成品,顾名思义就是经由化学方式制成的物质。尽管受到严格标准与规格管制,但碍于“化学”这个字面上的含义,因此难免会带给人不安感。不过深入了解后,其实化学合成品中也有许多是自然产生的,因其有害而具争议性的山梨酸(己二烯酸)和苯甲酸也是如此。山梨酸可在蓝莓之类的莓果类水果中找到,而苯甲酸则会在起司发酵的过程中自然产生。

添加物因为“化学”这个字的关系,本应该是由不存在于天然界的人为成分构成,但它们大部分都是直接效仿存在于天然界的成分制作而成的,因此在人体内的生理反应可说是一模一样。

第二种是天然添加物,自天然材料中萃取而出后,只分离并提炼有效成分而制成的物质。有些人会认为,天然添加物都是源自天然,因此比化学合成品更加安全。然而,正因为“应该比化学合成物安全”的认知,反而让天然添加物被排除在毒性实验之外,产生了安全上的漏洞。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栀子”,在古时候就已经作为食物的黄色染色添加物使用,但在日本食品添加物评价一览表上,是被归类为危险等级三的添加物。因为藉由化学方式萃取出栀子的色素,就会产生毒性,这正是一个不能因为是天然添加物就完全放心的最佳例证。

第三种是混合制剂,顾名思义就是混合了各种食品添加物。制作面包时使用的泡打粉是代表性的混合制剂,由中性盐和碳酸氢钠混合制成。而饮料中经常使用的天然防腐剂“葡萄柚种子萃取物”,也是混合甘油后制作而成的一种混合制剂。

食品添加物的历史可说是人类的历史,相当悠久。严格说起来,盐巴和蔗糖也是食品添加物。食品添加物不是毒药,它所带来的好处也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假使没有食品添加物,食品产业就不可能存在。

假使没有防腐剂维持食品新鲜度和营养,将无法阻止细菌和霉菌增殖。食用加工食品之所以没有食物中毒,有一部分要归功于防腐剂。抗氧化剂也是重要的食品添加物,它能预防因油脂酸败和氧化所造成的营养素丧失与色素变色,防止加工食品变黑或发臭。甜味剂是为了让食品释出甜味而使用的添加物,甜度是蔗糖的数百倍,但几乎没有卡路里;同时,由于甜味剂不会被人体消化,而是直接排出体外,因此不会对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带来影响。基于这个原因,有时也会建议糖尿病患者使用人工甜味剂。

假如没有食品添加物,人类不可能拥有现在的饮食文化。尽管针对安全性的检验和研究十分活跃,却还是不断兴起有关添加物安全的争议,各式各样的异议也相继被提出。

主张安全的政府与食品公司,以及主张有害的其他专家小组,消费者到底应该相信谁说的话,确实令人困惑。

公认的食品添加物,究竟安不安全?不论你是否愿意,我们每天或多或少,都会摄取食品添加物。然而,即便是经由认证、核准的食品添加物,但毕竟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所以难免会令人起疑。公认的食品添加物真的有安全到足以让我们放心吃下肚吗?

食品添加物究竟是安全、还是有害的?消费者十分好奇,连专家们也众说纷纭,到底该相信谁说的话,令人相当困惑。

若从结论说起,双方的主张都没错。在科学技术允许的情况下,已经尽可能的确保食品添加物的安全管理作业;食品添加物会通过多项试验,确认它是否会引起急性毒性或慢性毒性,然后再透过动物实验,给予安全性受到证实的食品添加物认可。

摘自《饮料大骗局》 采实出版社 提供

责任编辑:颜静莲

相关新闻
饮料骗局:3大添加物堆砌出你的饮料
饮料骗局:标示天然?真正水果含量仅1%
饮料骗局:舌尖的味道是化学实验的产物
浇水时若犯这个常见错误 草皮上会狂长青苔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