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良臣:世界上建那么多孔子学院干什么

人气 10

【大纪元2015年06月17日讯】我们媒体上有很多好看不好看的文章其实都是作者在不明真相的情形下做出来的。人一不明真相,就不免说出一些傻话、蠢话来。比如近日中国第一大报就刊出了一篇《热乎乎的孔子》,如果作者真是毫无背景,那么我敢肯定,这位作者显然受了骗,上了当,也就是说不明真相,而且自己还浑然不觉。

在中国,最容易“不明真相”了。尤其是有些真相,不知情的媒体,自然说不出来,而知情的媒体却又不说(当然也包括不敢说),至于政府部门,就更不会说了。最要命的是,对于公众,有时还要受某些媒体和政府部门的“合伙欺骗”。比如,某些真相,如果说一般的地方媒体难以知晓,那么,像中国第一大报而又称作最高执政机关的机关报,自然是知道的,然而,就因为它要为它的“执政机关”服务,也就顾不得真相不真相了。

比如,作者开篇就说:“近两年,孔子很热。似乎在领略了秦皇汉武的大风飞扬,感受了唐宋明清的历史沧桑之后,两千年前的孔子拨开中华文明厚厚的帷幕,加速向人们走来,向世界走来。”这种“破题”法,尽管很煽情,却也会让毫不知情的人感到莫名其妙。万事皆有因由。这样说话,显得很突兀。也就是说作者应该告诉读者,“近两年”孔子为何会“很热”起来;是自发的,还是有人在推动。即使自发的,也还应该交待一下是什么缘由;如果是有人推动,又是因为什么要推动。在我们这样的国家,政治高于天,没有哪个“大动作”不是“有背景”的。

而据我所知,这“很热”好像就不是自发的,更不是孔子自己要“加速向人们走来,向世界走来”,而是有什么东西在背后推动着。那么,是谁推动的呢?我也懒得在这儿绕弯子了,直白地说,就是政府(简称汉办)。然而,文章中有段话却是这样告诉读者的:“在国外,孔子成了中国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形象大使’。对许多人来说,孔子就意味着中国,代表着东方智慧。虽然几百年前,孔子学说就在西方与希腊古代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一样享有盛名。但今天,孔子的热度超出以往。德国柏林得月园的入口处,至今矗立着两米多高的大理石孔子塑像。韩国保存有孔庙二百多处。日本有孔庙百余处,并有许多是在遗址上新建的……更富有传奇色彩的是,各国仅孔子学院的开办就速度惊人,短短几年,世界70多个国家共创办了300多所孔子学院。”

现在别的不说,就说这“更富有传奇色彩”且“开办就速度惊人”的孔子学院。我很想知道,这世界上那么多孔子学院到底是什么人出资筹建的?是这70多个国家的政府从各国财政拿钱,还是他们的国民由于太喜欢孔子而自发筹善款建起来的呢?据我所知,都不是。这些孔子学院的“大股东”正是我们的政府,或者说是中国无数纳税人——因为这些孔子学院实际上是用无数纳税人的税款建立起来的。众所周知,建一所孔子学院要耗费钜资:校舍、师资都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尽管那70多个国家的人民包括他们的政府可能也很尊敬孔子,但绝没有尊敬到要拿钱建这种学院的地步。

既如此,我们又有什么可高兴可惊奇的呢?我们不仅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更是一个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社会的国家。这个国家最大的特色,就是高度集权。在一个高度集权的国家,可以说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且六十年来还没有这个高度集权的国家在国内想做而做不成的事。可正因此,我们也就不应该还傻乎乎地在键盘上敲什么《热乎乎的孔子》这种文章,说一些自己不知情的话来。什么叫自欺欺人,这就是典型一例。

更重要的是,作者大约连眉头都懒得一皱,就发出自己的那些感慨:“孔子最受推崇的‘和’、‘合’思想,实质上契合了当今社会的普世价值,他的思想不是拒人于外,而是与人有关,与普通人有关,有着深厚的现实土壤。他的‘和而不同’学说,契合了一个多样的中国,契合了今天多样的世界。推而广之,从家庭内部到人与人之间,再到不同国家之间,都建立起和谐关系,达到天下太平,这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也是孔子走向世界之所凭。”

上面这段话,猛一看,很精彩;再一细看,自相矛盾就出来了。既然是“实质上契合了当今社会的普世价值”,又为何一再强调“多样的中国”、“多样的世界”呢?“普世价值”的含意绝非是“多样的世界”,而是世界的“一元化”,如同孔子所说的“大同”。大同,就是社会实行一样的制度。如同科学没有多样性一样,文化、制度也同样没有“多样性”,只有优劣高下之分。我国至今仍健在的语言文字学家、人瑞寿星周有光(已经100多岁了)在谈到人类文化的运动时是这样说的:“历史证明,文化的发展道路只有一条,就是人类‘共创、共有、共用’的科学道路。科学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指明自然发展的道路,社会科学指明社会发展的道路。科学是一元化的,没有西方科学和东方科学的分别。”(周有光《朝闻道集》第95页,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年版)又说:“知识在世界范围交流,不再有‘一国的科学’、‘一族的科学’、‘一个集团的科学’。学派可以不同,科学总归是共同的、统一的、一元的。”(同上,第112页)还说:“文化流动,不是忽东忽西,轮流坐庄,而是高处流向低处,落后追赶先进。这样,人类文化才能不断前进。发展是进化,不是退化。”(同上,96页)如此说来,我们有些人一再强调文化的“多样性”,这岂不是要华夏文化停止发展,进而退化吗?

若是接着再稍加分析,也就不难明白,原来那作者与这家中国第一大报不过是在迎合主流迎合政府。那么主流和政府又为什么要这么宣扬呢?这是因为,我们其实就是想保留自己的“特色”,就是想“多样性”,不想和人家一样,不想“全球一体化”,更不想听到和看到什么“普世价值”,甚至就希望“马列主义加上华夏文化可能产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朝闻道集》第11页)。而只要“多样性”深入了13亿多中国人的大脑,那么政府在高度集权下也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因此,不管你说应该学习和建立西方那样的民主制度,还是说也像人家那样把几种权力进行分立,以便于相互有效监督,有人不仅一定会说那不合我们的国情,还会跟你讲:世界应该是多样化的呀,文明应该有多样性嘛。不过,说这话的人有所不知,也正因此,这个世界的民主国家才对我们有所害怕,甚至还发出了“中国威胁论”。说起来很奇怪,据人家的测算,我们即使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发展也不过才达到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水准。那么人家为何还会发出“威胁”声,甚至表示“害怕”呢?原来,正是缘于我们一个劲地强调要“多样性”要“多极化”。在民主国家看来,世界多极化容易导致战争,而一体化才能和平共处。更重要的,你是所谓“社会主义国家”,是集权制度,人民难以监督政府,而在这样的国家,从这“多样化”再一直“多样”下去,不论政府要说什么还是要做什么,人民也就都只有俯首贴耳、听之任之,人家难免会害怕。

这样一说,也就明白了为什么“近两年,孔子很热”,并且还会“加速向人们走来,向世界走来”;这个世界上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国家建那么多孔子学院——原来,这一切,都不过是为了强调我们要不同于西方的“多样性”,并以此证明我们也可搞我们自己的“一套”。

然而,就有人不长脑子,或甘愿被忽悠;自己被忽悠不说,还要热情劲十足地忽悠别人。

--转自作者博客

责任编辑:南风

相关新闻
美国国会听证 要求政府机构调查孔子学院
假学术真渗透 美议员要求调查孔子学院
野渡自渡人:下一届孔子和平奖非金正恩莫属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将关闭中共孔子学院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