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热传:每次股市大热都会有一场巨变

人气 30

【大纪元2015年06月03日讯】6月2日,中国股市再次上涨,沪指涨1.69%,逼近5000点,创业板更是向4000点冲击。大陆股市距离经济层面越行越远,股市的浮躁和泡沫还是令人警觉,有民众日前在网络转发文章提醒:每次股市大热都会有一场巨变。

中国股市从去年底开始一路上涨,但在此期间中国经济增长却一路下滑,股市和经济面越行越远,市场共识中国股市是中共在背后托起的政策市,目的是希望利用股市上涨把各类资金吸纳到股市中去,再利用股市把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中去。中国股市在背后的推动下近一年一路猛涨。

但就在A股快要接近5000点时,5月28日沪指下跌6.5%,深成指下跌6.19%,创业板跌5.39%后,29日沪指在经历了一天的震荡后小幅下跌。6月1日,沪指重新上涨了217点,2日沪指继续上涨,收盘时沪指报4910.53点,涨1.69%,冲击5000点。有股民形容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股市坐上了“过山车”。

在股市上涨的同时,更多的人进入股市炒股,数据显示,上周(5月25日至5月29日),两市新增股票账户数为443.5万户,环比涨68.6%,再创新高。其中,新增A股账户数442.80万户,新增B股账户7291户。

面对股市的浮躁和狂热,一篇题为《每一场股市大热都潜伏着一场革命!》的文章日前在网上流传,文章提醒:和天灾相比最可怕的还是人祸,人类最大的天敌是贪婪,以及不劳而获的本性。如果每一个人不用去生产创造也能挣到钱,那么还会有谁脚踏实地的去劳动?当一个国家的所有人都想着去靠股市发财的时候,这个国家必然出现了非常大的问题。“股热”之后是“股灾”,而“股灾”之后必然是社会新秩序的重建。因此:历史上每一次革命的爆发都跟“股灾”有着直接的联系。

文章列举了法国、美国、德国等国家的几场股灾,这些股灾揭示了一个周而复始的经济魔咒:不劳而获—投机炒作—吹大泡沫—泡沫破裂—经济衰退。

以下是《每一场股市大热都潜伏着一场革命!》的节选:

法国密西西比骗局

路易十四1715年9月1日驾崩后,王位由5岁的曾孙路易十五继承,路易十四的侄子奥尔良公爵腓力二世为摄政王。

路易十五继承了39亿利弗尔(法国旧币单位,当时一利弗尔的币值约为半公斤白银)的债务,正当奥尔良公爵在财政危机面前一筹莫展之际,他遇到了救命稻草——约翰•罗。

约翰•罗于1671年4月21日生于苏格兰一个银行世家,对货币理论颇有心得,在1705年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论货币与贸易——关于国家发行货币的建议》,呼吁政府成立国家银行,发行用土地、黄金和白银支持的纸币。

1716年5月1日,奥尔良公爵允许约翰•罗成立私人通用银行,授予该银行发行“金路易”(法国币值最大的货币,用黄金铸造)支持的纸币的特权。私人通用银行是当时世界上仅有的6家可以发行纸币的银行之一,另外5家是瑞典银行、英格兰银行、荷兰银行、威尼斯银行和热那亚银行。

私人通用银行在1718年被收归国有,更名为“皇家银行”,这意味着纸币不再需要黄金支持,而用国王信用担保,由此打开了纸币泛滥的“潘多拉魔盒”。

法国在北美路易斯安那殖民地的密西西比公司成立于1684年,约翰•罗于1717年8月买下该公司,并将其更名为“西部公司”,取得了在西印度和北美为期25年的贸易垄断经营权,约翰•罗任首席执行官。法国政府批准西部公司发行股票,发行价为每股500利弗尔,股票发行后一个月股价就翻了一番。

当时法国人抢购股票,主要是因为纸币持续贬值,人们认为购买股票可以保值。于是,巧舌如簧的约翰•罗劝说奥尔良公爵不断印钞,称通货膨胀可以刺激经济和就业。印的票子越多,通胀越严重,人们越疯抢西部公司股票。

奥尔良公爵感到纸币太神奇了,竟宣布放弃金属币,奥尔良公爵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多印些钞票”。他说:“既然印了5亿利弗尔的票子能让经济繁荣起来,印10亿利弗尔岂不更好?”

同时,约翰•罗虚报西部公司的投资收益,告诉股民北美路易斯安那殖民地遍地是黄金。这样,西部公司的股票成了抢手货。1719年夏天,股票价格从每股1000利弗尔猛窜到每股5000利弗尔,到年底更是飙升到每股15000利弗尔。

“百万富翁”一词就是这时出现的,因为只要拥有67股西部公司股票就是百万富翁。当时的法国人认为购买股票致富如此容易,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当时巴黎大街上搭满了帐篷,拥挤着排队购买股票的外省人。

1719年,西部公司共发行了60多万股股票,获得股本3亿利弗尔。就这样,奥尔良公爵和约翰•罗勾结在一起,很快就把社会上的财富洗劫一空,当然,国债不费吹灰之力就清偿了。

约翰•罗不但自己富得流油,他的地位也如日中天,并在1720年当上了法国财政大臣,成了红得发紫的经济学家,到处吹嘘他的“经济学说”,其实“罗经济学”很简单,就是印票子,吹大经济泡沫形成短暂的虚假繁荣,把法国经济搞垮,把千百万百姓推向地狱。

后来,股民发现巨资购买的西部公司股票没给他们带来丝毫收益,便开始抛售这只股票。

为了恢复股民对西部公司的信心,阻止股价下跌,约翰•罗从那些炒股破产的人当中招聘了6000名“矿工”,让他们穿着矿工服手持镐头在巴黎大街游行,声称要送他们去路易斯安那开采金矿。

这种欺骗性宣传果然起了些效果,股价下跌趋势得到遏制,但人们很快就发现这是一个骗局,西部公司股价又开始狂跌。很快,西部公司宣布破产,其股票一文不值。

1720年末,约翰•罗被罢免财政部长和皇家银行行长职务后逃离了法国,1729年在威尼斯死去。

1720年5月初,法国财政部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当时发行的钞票共26亿利弗尔,但金属币不足其半数,也就是说,一半钞票没有任何资产支持。法国当时的虚假繁荣昙花一现,很快恶性通货膨胀发生了,纸币币值缩水五成。由于居民不再信任纸币,都到银行兑换金属币,或把钱取出购买食品,由此爆发银行挤兑潮。

为了阻止人们挤兑,政府宣布金币退出流通,使用金币和黄金交易违法,违者处以死刑;还宣布,居民持有的其他金属币不得超过500利弗尔,超出此数一旦被发现悉数充公;并鼓励居民揭发私藏金属币者,检举者可获涉案金额的一半。很快,政府对50个违反禁令的人执行了死刑。当时法国社会一片混乱,人们互相揭发,人人自危。

法国的金融体系就这样崩溃了。从此,法国通胀日益恶化,平民阶层生活更加贫困,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各阶层之间充满怨恨,互不信任,播下了法国大革命的种子。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股灾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13年,美国股市市值与英国股市市值相当,约为15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三分之一。1913年12月31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道指)为58点。

一战期间股市起伏不大,一战结束后,欧美的银行家就一战赔款问题忙得不亦乐乎,众多金融机构无暇股市投机套利,股市也算平稳。但从1924年下半年开始,美国股市一路凯歌猛进,到1929年9月3日道指涨到了381点,年均涨幅40%,股市严重脱离了经济基本面,崩盘在所难免。

当时,美国举国上下一片欢天喜地,经济学家、分析师们高唱赞歌,连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欧文•费雪也不断重复“股价并不高,离到顶还远着呢”。

疯牛狂奔,股价暴涨,很多股民便采用配资炒股来放大自己的收益,从股票经纪人那里用20%-25%的利率借钱,因为他们相信,炒股一年的套利远远高于贷款利息。

世界各国的炒股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向华尔街,华尔街成了一台巨大的抽水机,把地球上的资金吸干了。各国央行不断上调利率企图阻止资金外流,打响资金保卫战。

1927年7月,约瑟夫•肯尼迪(肯尼迪总统的父亲)在赶往华尔街的路上,遇到一个擦皮鞋的男孩热情地告诉他股市内幕消息,这让肯尼迪大为震惊,赶紧卖掉了他所持有的所有股票。他解释说:“当擦皮鞋的男孩知道的股票信息和我一样多时,就该退出股市了。”

1929年10月24日,这一天后来被称作“黑色星期四”,纽约证券交易所开盘后还算平稳,但到11时突然遭到大量卖单砸盘,仅一个小时就把道指砸下了20%,美国无线电公司股票在这一个小时里缩水35%。

当时,市场一片混乱,很多股民感到大祸临头,像逃避海啸一样在恐慌中急着抛售股票。银行家们紧急磋商,投入巨资托市,总算又把道指托了上去,收盘时为299点。由于金融机构都在奋力托市,并发起了媒体宣传战,告诉股民不要恐慌,这只是技术性崩盘,美国股市还远远没有到顶。10月25、26日股市平稳。

但到10月28日,卖单再次雪崩,股票成了烫手的山芋,不管是机构还是散户都开始狂甩,这一天,道指跌到261点,比上一个交易日跌了13%,140亿美元蒸发。

10月29日,正在美国访问的英国财政大臣丘吉尔参观纽约证券交易所,丘吉尔也是“散户”,在此次股票崩盘中损失了5万美元,这几乎是他的所有积蓄。这一天,道指跌到230点,至此,道指一个半月跌去了40%。在这期间,大西洋彼岸的英国股市跌了16%,德国股市跌了14%,法国股市跌了11%。

到1932年7月8日,道指跌到了41点,与1899年1月5日的道指持平,股市折腾了33年又回到了原点。

道指从1929年9月3日的381点跌到1932年5月31日的45点,跌幅为89.24%,这么大的跌幅仅用了两年零10个月,股民手里的股票贬值了九成。

当时的美国政府对股市泡沫几乎没采取任何行动,财政部长梅隆基甚至还有点“幸灾乐祸”,他称在此次股灾中倾家荡产的人是自找的,活该,这是为贪婪付出的代价,也只有这样才能吸取教训。

我们借用他的话说:“现在是彻底清算的时候了,这会让人们更加努力地去工作,过上更道德的生活,用劳动换取果实,而不是靠投机获利。”

美国股市崩盘引发了世界范围的“大萧条”。银行业最先受到冲击,因为当时的大部分信贷在股市,股市崩盘意味着银行坏账增多,资产减值,不能偿付存款。

美国银行(是一家私人银行)在1930年12月10日发生了挤兑,很快,挤兑潮蔓延到美国所有州的所有银行。

1931年8月到1932年1月就有1860家银行倒闭,到1933年底,仍坚持营业的银行只剩下1929年的一半,幸存下来的银行也伤痕累累,苟延残喘。

商业银行是货币的创造者,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创造货币,必须有存款。你存银行100万美元,银行通过贷款,实际上可创造出几百万美元来。反之,你把100万美元存款从银行提走,银行就必须减少几百万美元的贷款。

就这样,美国信贷规模从1929年的500亿美元萎缩到1932年的300亿美元,尽管其间美联储不断向市场注入货币。

就这样,银行挤兑潮导致信贷急剧萎缩,银行不但不再向企业提供贷款,还催促企业尽快还贷。货币是企业的血液,企业没钱就无法继续经营,只有关门大吉。

美国企业1929年盈利100亿美元,到1932年反而亏损了30亿美元。到1932年6月,美国物价水平只是1929年的75%,房地产价格跌了30%,失业率高达20%,国民收入从1000亿美元减至550亿美元。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宣誓就职总统后,实行的一系列“新政”才逐步把陷入深渊的美国经济挽救了上来,如禁止私人储藏黄金、美元与黄金脱钩、对证券业实行监管、建立银行存款保险制度、政府投资基础建设、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救助穷人、建立最低工资和工资封顶制度、对富人增税(个税税率高达94%)等。

这场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各国金融系统和经济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破坏。

德国纳粹和股灾

同时期的德国遭受的损失比美国更大,因为纽约股市火的时候,很多银行不再向德国提供贷款,而德国一战的战争赔款主要靠借贷,外资抽走,德国孤立无援,德国人民不得不过最简朴的生活,德国公务员带头削减工资6%-20%,总统也不例外。

1931年夏天,德国金融体系彻底崩溃。

在这之后的半年里,德国生产力水平下降了20%,失业率上升到33%,人民对政府极为不满。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推行的极端民族主义受到民众的追捧。

如果没有这次股灾,就没有这次世界性的“大萧条”,也许就没有纳粹希特勒掌权,就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

纵观以上历史,可以这样总结:股市的本质和社会价值在于:它可以优化和配置社会资源,使社会的资源朝着价值最大化的方向流动。对于老百姓来讲,炒股千万不要凑热闹,也千万不要贪婪,更不要想着不劳而获。

责任编辑:刘毅

相关新闻
网文:中国股市的黑色幽默
“减持四大行”三天后 汇金总经理被免
老外被套 中国股市暴跌前海外资金涌入
大陆获利股民买房保值 一次订购30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