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领袖蒋介石》第二章——人类发展史上的歧途

《抗日领袖蒋介石》连载(8)野心勃勃

作者:袁定华
font print 人气: 164
【字号】    
   标签: tags:

第三节 野心勃勃

日本完成明治维新之后,生产力迅速发展,经济走向繁荣,国力日益强盛,跨入了世界列强的行列。甲午年间,在大清王朝的国门口与向来自称天朝的大清国打了一场海战,结果大获全胜。

1904—1906年间日本为争夺在中国东北及朝鲜半岛的权利,与俄国在中国东北地界上又打了一仗,结果是:俄国战败,日本战胜。俄国原本是世界列强之一,这次竟败于后起的日本小国之手,使得俄国军政要员颜面扫地。

日本,一个国土面积不到四十万平方公里的弹丸岛国,竟然打败了国土面积五十倍于自己的北极熊——俄罗斯,因此使得日本的政客们与军国主义分子们欣喜若狂!更令欧美白人,对日本刮目相看。

十年时间,两次大胜,中烧欲望,得到满足,政客与军国主义分子们,自以为为国家和民族争得了莫大的利益与荣誉,贪婪无厌的心理,随之急剧膨胀起来。

历史的车轮在不停地前进,日本政客与军国主义者的野心也在不停地增长。

一九二六年,日本第一百二十四代天皇裕仁登基,年号昭和。

一九二七年四月,田中义一出任日本第二十六任首相,兼外务大臣。

田中义一,作为一个军人政治家,具有超群的策划能力和良好的视野,他既是一九一五年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要求的主要策划者,又是一九二八年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张作霖的幕后黑手,更是一个贪欲如壑永不满足的军国主义分子。

田中义一出任首相两个月,即着手召开了规划“昭和新政”的“东方会议”。

所谓“东方会议”,前后召开两次。第一次是在民国十年(1921)五月原敬内阁时代召开的,参加人员广泛,这次会议的议题涉及山东、满蒙、朝鲜、西伯利亚及中国本土,就日本对外关系一切重大问题进行策划。而第二次东方会议的性质,则与前次迥然不同。第二次东方会议是在民国十六年(1927年,昭和二年。)六月召开的,与上次会议相去六年,这时的内阁总理大臣是田中义一。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研究“对华政策”,特别是关于满蒙政策,更是以此为中心,广泛涉及一般对华政策、对南方革命军的政策、对华北之北方政权的政策以及满洲铁路建设、对华经济发展方策、长江沿岸日侨的保护等问题。为了开好这次会议,开出预期的效果,田中早已派出大量谍报人员到中国来,深入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广泛收集中华民国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情报。

【据闻当田中首相组阁之际,圣上陛下曾对其训示,在对华政策之运用上应特别加以慎重,熟思深虑其结果。田中首相在自兼外相之同时,为期对华方针之确立而实施统一之对华政策,除先派遣外务省人员至中国调查其实际情形外,并曾征求各方面之意见,作种种之考量研究。然仅以上述措置,则仅止于单纯之议论纷纷之意见,难以获得完全之结论,因之,田中兼外相下决心召集与对华政策运用有关系之外务省、陆军省、海军省、大藏省、关东厅等之首脑人物于一堂,藉以听取各方面率直坦白之意见,然后确立田中内阁之对华政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一编.绪编-壹》电子版P45)由此可见,田中这个野心勃勃的军国主义分子,考虑和处理问题是何等的缜密与周全。

第二次东方会议是一九二七年六月二十七日至七月七日,日本田中内阁为制定侵略中国的总方针而召开的,在日本侵华史上,东方会议是一次决定日本“国策”的重要会议。会上,田中强调:中国现在的时局极其紊乱,我们的对华政策必须深切考量。他要求驻中国各方面的人员以及日本官方的与会人员,必须要提供对中国时局的报告与率直坦白的意见,以作政府决策的参考。对会后政府所制定的政策,要求与会者理解并彻底贯彻。田中在开会词中特别强调:“务请诸位牢记本会议之内容乃绝对秘密”。

一九二七年六七月份,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正在进行北伐,国民革命如火如荼。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正在商讨逐步合署办公,7月15日,顺利实现“宁汉合流”。然而,北方军阀尚未剪除,北伐任务尚未彻底完成,社会局面尚在动荡中。这便是田中在东方会议上所指的中国极其紊乱的时局。会上,时驻上海总领事矢田七太郎的发言,可见日本当局对中国的时局、国情侦探、收集、研究的深刻与透彻:

从上海冷静观察中国之大势,中国自民国元年以后,争斗不绝,名义上虽为共和国 ,但实质上与“靠武力争夺权力之中世纪之封建时代”更无差异。在此更加以最近广东又产生出特殊之新分子,既无统一,有无节制,仅有梦想“理想国——乌托邦”之状态,混沌纷乱达于极点。(《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一编.绪编-壹》电子版P47)

然而,矢田七太郎的观察又是肤浅的,因为他根本不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不能懂得孙中山创建中华民国划时代的历史作用。民初乱局,军阀纷争,一时之间虽说尚未理出头绪,但决非中世纪之封建时代靠武力争夺权力可相比。因为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思想催动的民主共和的春雷,已经响彻辽阔的中华大地!上述日本人这些认知即明显透露出昭和新政的先天不足。随后汉口总领事高尾亨、奉天总领事吉田茂等人的发言,也大都表现如此的倾向。所以在此次东方会议精神的基础上所凝聚而成的“田中奏折”,便成为此后将近二十年间那场“轰轰烈烈”人间悲剧的祸根!

“田中奏折”险恶狠毒,臭名昭著。文字冗长,论述范围极其广泛。今将其核心部分撮录于此,以昭彰其野心与罪孽:
御奏章
内阁总理大臣田中义一引率群臣,诚惶诚恐,谨伏奏我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之件。

对满蒙之积极政策,所谓满蒙者,乃奉天、吉林、黑龙江及内外蒙古是也。广袤七万四千方里,人口二千八百万人,较我日本帝国国土(朝鲜及台湾除外)大逾三倍,其人口止有我国三分之一,不惟地广人稀,令人羡慕,农矿、森林等物之丰,当世无其匹敌。我国欲开拓其富源,以培养帝国恒久之荣华,特设南满洲铁道会社,藉日支共存荣之美名,而投资于其地之铁道、海运、矿山、森林、钢铁、农业、畜产等业达四亿四千余万元。此诚我国同业中最雄大之组织也。且名虽为半官半民,其实权无不操诸政府,若夫付满铁公司以外交、警察、及一般之政权,使其发挥帝国主义,形成特殊会社,无异朝鲜统监之第二,即可知我对满蒙之权利及特益巨且大矣。故历代内阁之施政于满蒙者,无不依明治大帝之遗训,扩展其规模,完成新大陆政策,以保皇祚无穷,国家昌盛。无如欧战以后,外交内治,多有变化。东三省当局亦日就觉醒,起而步我后尘,得寸进尺之势,而谋建设其产业之隆盛;进展之迅速,实令人惊异。因而我国势之侵入,遽受莫大影响,惹出多数不利,以致历代内阁对满蒙之交涉,皆不能成功。益以华盛顿会议成立九国条约,我之满蒙特权及利益,盖被限制,不能自由行动,我国之存立随亦感受动摇;此种难关,如不极力打开,,则我国之存立既不能巩固,国力自无由发展矣。矧满蒙之利源亦因九国条约而大受限制。因而我国不能源源而进,支那人民反如洪水流入,每年移入东三省,势如万马奔腾,数约百万人左右。甚至威迫我满蒙之既得权,使我国每年剩余之八十万民无处安身,此为我人口及食料之调节政策计,诚不胜遗憾者也。若再任支那人民流入满蒙,不急设法以制之,迄五年后,支那人民必然增加六百万人以上。斯时也,我对满蒙又增许多困难矣。回忆华盛顿会议九国条约成立以后,我对满蒙之进出悉被限制,举国上下舆论哗然。大正先帝陛下密召山县有朋及其他重要陆海军等,妥议对于九国条约之打开策。当时命臣前往欧美,密探欧美重要政治家之意见,……至臣义一向欧美各国密商发展满蒙之事,归经上海,在上海波止场被支那人用炸弹暗杀未遂,误伤美国妇人,此乃我皇祖皇宗之神祐。方克义一一身不受伤,不啻上天示意于义一,必须献身皇国为东极而开新局面,以新兴皇国而造新大陆。且东三省处东亚政治不完全之地,我日人为欲自保而保他人,必须以铁与血,方能拔除东亚之难局,然欲以铁与血主义而保东三省,则第三国之阿美利加,必受支那以夷制夷之煽动而制我。斯时也,我之对美角逐,势不容辞。……将来欲制支那,必以打倒美国势力为先决问题,……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其他如小中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而降于我,使世界知东亚为我国之东亚,永不敢向我侵犯。此乃明治大帝之遗策,是亦我日本帝国之存立上必要之事也。……无如我国之人口日增,从而食料及原料日减,如徒望贸易之发达,终必被雄大资力之英美所打倒,我必终无所得。最可恐怕者,则支那民日就觉醒,虽内乱正大之时,其支那民尚能劳劳竞争模仿日货以自代;因此,颇阻我国贸易之进展。加之我国商品专望支那人为顾客,将来支那统一,工业必随之而发达,欧美商品必然竞卖于支那市场,于是我国对支贸易必大受打击。……考我国之现势及将来,如欲造成昭和新政,必须以积极的对满蒙强取权利主义,以权利而培养贸易;此不但可制支那工业之发达,亦可避欧势东渐,策之优,计之善,莫过于此。我对满蒙之权利如可真实的到我手,则以满蒙为根据,以贸易之假面具而风靡支那四百余洲;再以满蒙之权利为司令塔,而攫取全支那之利源;以支那之富源而作征服印度及南洋各岛以及中小亚细亚及欧罗巴之用。我大和民族之欲步武于亚细亚大陆者,握执满蒙利权乃其第一大关键也。况最后之胜利者赖粮食,工业之隆盛者赖原料也,国力之充实者赖广大之中国土也,我对满蒙之利权,如以积极政策而扩张之,可以解决此种种大国之要素者则无论矣,而我年年余剩之七十万人口,亦可以同时解决矣。欲具昭和新政,欲致我帝国永久之隆盛者,唯有积极的对满蒙利权主义之一点而已耳。】(《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一编.绪编-壹》电子版P56—59)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这便是当年田中义一一手炮制的昭和新政的狂妄宣言,“我日人为欲自保而保他人,必须以铁与血,方能拔除东亚之难局。”日后侵华战争的烧杀抢掠,即是田中铁血政策的写照。“将来欲制支那,必以打倒美国势力为先决问题,”这便为十四年后发动太平洋战争埋下了伏笔。

不错,日本,仅只拥有三十八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而且是由三个岛屿群体组成的弹丸岛国,从发展空间着眼,施展抱负的平台,确实不大。然三皇立极,各居一方,一国政要,民族精英,要想发展经济,繁荣社会,、富民强国,只能是立足本疆本土,深入开发,精细劳作,求取飞跃;与邻邦为友,和睦相处,或引进人才,或引进资源,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方是正道、坦途。

我们回头审视日本的近代史,不难发现:自明治维新到昭和新政,在这半个世纪的时光里,日本大和民族,随着自己生产的快速发展,经济日趋繁荣,国力日益强盛,打完中日甲午战争,再打日俄战争,通过自己的所做所为,向世界展现出的是:国民心态极端扭曲,掠夺欲望极度膨胀,贪婪不足的心理无以复加!好像一条毒蛇,不停地吐着信子,张着“血盆大口”,朝着一头威武雄壮的大象,正虎视眈眈地要把它一口吞进肚里去!一个弹丸岛国,日思夜想:开疆扩土,不惜以国家财力、国民生命作赌注,发动血腥的侵华战争,妄图征服满蒙,征服中国,征服亚洲!结果落得个一败涂地的下场!

一场邪恶的侵略战争,已经结束一个甲子了,我们不妨回头扪心静思,能不觉得这是何等的幼稚而可笑的“昭和新政”、“日本国策”吗?!

这就是人类自己用生命作为代价所写成的一段令人无可奈何的血泪史!

(未完待续)

——转自《黄花岗杂志》第四十一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七•七卢沟桥事变”,打断了中华民国十年黄金建设的步伐,民国二十六年(1937)七月十七日,蒋介石就卢沟桥事变发表谈话,告诫国人,我们面对国难,首先要认识自己国家的地位。我们是弱国,对自己国家力量要有忠实估计,国家为了进行建设,绝对的需要和平,过去数年中,不惜委曲忍痛,对外保持和平,就是这个道理。民国二十四年(1935)十一月十九日,在五全大会上蒋介石就“九•一八事变”以来的外交策略曾强调:和平未到完全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决不轻言牺牲。个人牺牲事小,国家牺牲事大;以抱定最后牺牲之决心,而为争取和平最大之努力,以期达奠定国家复兴民族之目的。但国际演变,以不断绝我们国家生存民族复兴之路、不侵犯我国主权为最高原则。但凡国际演变发展到侵犯我主权,断绝我国家生存民族复兴之路,便是我中华民国忍耐之极限,更是我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
  • 大纪元每日为读者梳理翻墙必看的重点新闻:
  • 十四年烽火硝烟,浴血拼杀的抗日卫国战争,感天动地,鬼泣神惊,随着时光的流逝,如今已成历史;作为抗日领袖的蒋介石业已作古,成为一位渐行远去的历史人物。在抗日卫国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即将到来之际,面对这位现代史上争议巨大的蒋中正,理所当然,后人应该进行一番公正的反思。
  •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是由蔚蓝的大海“连结”起来的两个邻邦。那浩淼无垠碧浪腾空的沧海,阅历了多少荡气回肠的人生岁月,历史烟尘?古往今来,蕴涵着几许中日之间难以理清的历史往事?中日两国开始交往的日子实在是太遥远太遥远了,遥远到谁也无法说清的时刻。
  • 民国三十四年(1945)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华民国浴血抗战八年,最终取得胜利。蒋介石满怀喜悦,加快民主建国的步伐。
  • 元朝是用铁蹄踏出的江山,战马嘶鸣,驰骋疆场,一代英杰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铁骑,征战欧亚大陆,创建起蒙元帝国。元世祖忽必烈称帝之后,满怀雄霸天下之心,但不谙治国之术,更不通睦邻之道。他从历史典籍中得知,自东汉以来,日本国常来中国朝贡,隋唐时代更为频繁,派遣人数众多的遣隋使、遣唐使,到中国来留学,常常遣使朝贡,奉献方物。而他登基之后,却不见日本前来通好,心中颇是不悦。
  • 世界自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列强纷纷兴起,觊觎他国财富,处心积虑、想方设法掠夺他国财富而占为己有,不仅成为列强们的共同心理,而且逐步付诸实施,将侵略的魔爪不断地伸向世界的东方。
  • 台湾民主自由
    蒋经国先生是中华民国第6、7任总统。他知人善任,启用一批优秀的官员,将台湾建设成一个经济起飞的国家,成为当时亚洲四小龙之首。同时他晚年也解除了种种的政治禁令,让台湾走向民主化。曾有民调统计,有超过半数的台湾人民认为他是最受到怀念,也是对台湾贡献最大的总统。
  • 历史上的今天,林肯:失身草莽良亦寇,一朝称王贼亦雄。天地黑白早有定,是非成败转头空。独立自由血铸就,想拿走就拿走?不中!
  • 蒋介石是近代知名的领导者,大多数人普遍以为他是一位冷酷的军事强人,其实检视他的日记与过去侍卫的回忆录,可发现许多他个人在私底下与人热情互动、为人设想的小故事,这些故事在他“车游”期间最为多见,而“车游”则是他个人最喜欢的休闲活动之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