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组图:强台尼伯特吹出台东农业新契机

中华跨境电商发展协会理事长石鸿斌与台东在地农民交流,提出翻转台东计划。(方惠萱/大纪元)

人气: 248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 ,

【大纪元2016年09月15日讯】(大纪元记者龙芳台东报导)7月初,强烈台风尼伯特肆虐台东,造成满目疮痍的街道与产业的损伤,在国军和全台各县市的迅速救援下,台东已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了市容、并回复正常生活,然而,面对台风带来超过七亿的农损,以农业立县的台东,真正的灾后重建,其实还有漫长的路。

除了政府积极的规划、并承诺重建一定要让台东更好之外,一群来自台湾各地想要协助台东复原的民间志工,也逐渐凝聚起来。靠着网路工具的便捷,他们不断的讨论,不断迸出创意的火花,他们发现,尼伯特虽然吹倒了果树,吹垮了招牌,但也吹出了台东转型的机会。

台东海边装置的大石头被尼伯特17级强风吹到路中间。(方惠萱/大纪元)

志工网路成军传递灾区实况

在全国聚焦与媒体报导的风潮过后,这群志工为避免台东逐渐被淡忘,便与台东的农友搭起桥梁,建立志工平台,希望能长期持续协助台东农友的复原之路。

这些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有些是学生,有些是上班族,有人住台东,也有些人住在台北,经过不断的沟通,他们利用免费的架站工具成立台东风灾整建资源平台,并成立脸书社团“台东风灾农地整建《这里的故事》”,希望将台东复原的过程,持续让社会看见。

尼伯特风灾后,各地志工网路串联,相约到台东帮农友整理环境。(志工美美提供)

来自台北的热心志工美美,风灾后不到一周,就抵达了重灾区太麻里,回台北后,她在脸书上写下那几天的故事与感受:

“他们很无力,再过20多天就可以收成的释迦,一夕之间全毁了,每位都瞬间负债数百万。”美美希望这段话能够让大家更了解当地农民的受灾严重。另一方面,美美也观察到,台东农民面对灾损,在求助中却仍能展现乐观天性,让人动容。

志工林先生提到:“台东农业以释迦、荖叶与荖花为主。农损有复原黄金期,越快越好,否则落果与落叶易产生疫病。植物的枯枝也要赶快修剪,否则起风时会打伤嫩叶,影响下次收成。农园的灌溉水管被打坏,也要修复,否则,根系被摇晃与枝叶受损,再加上缺水,元气大伤,下次收成绝对不好。”他说:“农园常是一家人的生计,如果只修复房子,有得住,却没收入付生活费与子女学费,很糟糕吧。”

十七暴风受灾农友戴健吉经过转型思考后,决定将荖叶园改种芒果。(戴健吉提供)

一夜致“负”道尽农友心酸

除了传递受灾情况,平台也搭起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风灾过去一个多月后,农友佐佐木桑在脸书上发文表示,“台东以小农居多,大多数农民都面对相同的窘境,农地整理完了,接下来呢?有存款的开始吃老本,没存款的只能打零工,打零工的日晒雨淋一星期,挣得工资也只能修两坪铁皮屋顶。”他还用成语“一夜致富”换成“一夜致‘负’”,来形容农民经历一夜风灾之后的景况。

有人质疑,风灾前农民已经赚了很多,这次风灾只是让这1、2年赚得比较少或没得赚,为什么需要这么多补助款?以及现在具体的问题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说农民最惨?

佐佐木桑回应:“简单来说,这些年的极端气候,让农产品产量不稳定,每逢寒害、豪雨、台风后,农产品产量锐减,价格自然上扬,虽然价格上涨,但农民原本的收成量却大幅减半。”他以台东名产大目释迦为例:“原本盘商收购价每斤50元,原产量1万斤可有50万,但一个天灾让收成剩下3千斤,虽然价格上涨到每台斤100元,大家以为释迦农赚翻了,事实上农民只有30万收入。”

尼伯特风灾后,台东释迦荖叶等作物损失惨重,图为风灾后的释迦园。(释迦农陈俊安提供)

为什么说农民最惨?佐佐木桑说:“因为这一季收入全没了,田里的释迦不仅仅是落果而已,几乎五成以上都得重新种苗,以一块一甲地释迦园来说,农民要花费一甲地的种植成本(农药、肥料、锄草、人力工资),收成却只有5分地的产量,这种情况要等3年以上,才能让这一甲地恢复平稳量产。”

他表示:“台东多半是小农经济,多数荖叶农都只有2、3分地面积,补助每分地8千元,小农只有1.6万到2.4万,整园费用都不够,平常收入顶多维持家庭生计,如果想把盈余拿去扩大种植面积,运气不好一场风灾就没了。”道出了现实中农友的心酸。

重建之路需要支持陪伴

同样投身台东当志工的Kiki,在社团中发文表达心声:“有时受灾户不只需要人力志工来协助恢复农地,更需要的是风灾后重新整建的勇气与心灵的支持陪伴。”

他提到:“每一次当志工必须回到各自岗位而告别台东时,都让受灾户感到失落,因为给予支持力量的人离开了,接下来的一切只能独自面对。”因此他期盼:“对经历这次前所未见的风灾造成损害的台东,希望能持续有志工投入,让来自社会各界的善心志工群,能长期陪伴受灾户用希望和勇气顺利度过难关。”

化危机为转机翻转台东计划应运而生

面对漫长的重建之路,大家也考虑到,全球气候剧烈变迁,未来与尼伯特风灾类似或更强劲的天然灾害只会越来越多,于是志工群开始思考台东产业转型的可能性。台东OpenFabLab与OpenCloud计划发起人王文忠,邀请中华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协会理事长石鸿斌,来台东一起交流台东产业转型的电商思考与方法。

从台北来台东的飞机上,石鸿斌从空中看见了台东受灾后的景象,除了不舍,也认为这是台东的一个转机,于是提出了“17级阵风翻转台东计划”。他认为风灾让台湾各地的人看见了台东,那就抓住这个机会,让台东的农业在重建的过程中能够转型,跨入网路时代,并利用跨境电商发展协会的多元通路,让台东的农业甚至其他产业,可以销售到其他城市或其他国家。

石鸿斌建议:“原则上以+互联网+八众及社企模式运作,建立长期稳定的订单,可能才是农民要的关键,志工们一起协助让农民有长期稳定的订单,种出好产品,民众也不用一天到晚烦恼食安及健康。”他强调:“地球被破坏越来越严重,这不会是偶发事件,因为我们不曾想过这样做,没建立标准及模组,所以现在就会有问题,但改变永远不嫌晚,现在开始做,未来就会用得到。”

中华跨境电商协会理事长石鸿斌到台东演讲,提出翻转台东的想法。(方惠萱/大纪元)

“17级风暴让我们开始省思,我们该如何与地球相处,相信全球都可能会发生”,石鸿斌说:“17级风暴重创台东,农民重建之路非常艰难,甚至有人说台东为台湾人、地球人承受了,当电视报导说台东已恢复时,他们没有发声没有怨言,默默承担了这无法承受之重,我们想利用此机会,自我升级为地球继续努力,并借此机会翻转台东、翻转台湾、翻转地球。”

石鸿斌指出计划的最后目标:“我们不接受捐款,我们想靠自己的力量,如果您认同我们,请给我们一张长期的订单,帮助我们转型,支持我们重建,因为这样才是良性循环”。他认为这样才是农友与希望帮助台东的人应该建立起来的默契,当消费者买到农民生产的品质良好的农作物,“会带动台东进而影响台湾甚至全球善的循环、善的生态圈。”最后民众就不需每天担心食安。

转换思考每个人都是转型种子

转型需要网路思维,要翻转台东的产业,必须先翻转农友或是台东的思考,因此17级风暴翻转台东计划与OpenFabLab与OpenCloud计划合作,成立“创客星期二”,把OpenCloud计划的周二例行性会议常态化,从8月初开始与在地农民连结,从设计思考出发,翻转台东人的思考,以利翻转台东的产业。

王文忠强调:“翻转台东这个任务,我们只是发起的角色,当前网路在云端的时代,都强调分散式运算与管理,翻转台东计划与OpenCloud计划,都是采用分散式管理的思考。换言之,让每个人都是转型的种子。”

台东Open FabLab与Open Cloud计划发起人王文忠(左)与中华跨境电商发展协会理事长石鸿斌(右),讨论翻转台东的机会与合作细节。(方惠萱/大纪元)

他认为,这个计划必须先播种,把转型的思考方式与设计思维传达给这些农友们,“当这些人能够翻转自己的时候,他们就成为了翻转台东最有利的推手,就能逐渐的加快翻转台东的速度。”

“创客星期二”强调,一场风灾,如何复原、如何重建与转型都只是一个面向,面对这样强烈的风灾,以及各地天灾频传,在在都提醒人类,是否应该重新省思我们与环境的关系。对于地球暖化造成的极端气候,国土未规划造成的伤痕,公民与政府都漠视环境与生命的后果是什么?这些问题,不只是台东人,每个人都需要认真的思考。◇

◎新闻小辞典

何谓OpenCloud计划

OpenCloud计划与OpenFabLab计划是一个虚实双生的姐妹计划,也是由下而上的云端平台建置计划。此计划是连结在地的创造者(Maker),利用网路世界分散式运算的概念,让每个人每个企业,甚至在地的每个创作者,都能够有自己的网路(云端)销售平台,最后将这些汇聚起来,凝聚成为专属于台东人的云端平台,让台东跨入网路销售。

何谓“+互联网+八众模式”

“+互联网+八众模式”为中华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协会理事长石鸿斌提出的新思考商业模式,改良目前热门的“互联网+”(网路结合各种产业)的应用,除了产业连结网路之外,更与网路的群众连结,达成更大的效益。

其中八众是靠网路连结达成众聚、众新、众鸣、众资、众创、众时、众力、众享的目标,也就是靠大量的大家聚在一起,汇聚大家的新思考、声音、资金、创意、时间、力量、分享等,完成一个人无法完成的事情,其中募资平台就是众资的经典应用。◇

责任编辑:叶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