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丹:北京该留下的何止是“德胜门箭楼”?

人气 293

【大纪元2017年01月26日讯2017年1月24日晚,中国老一辈城市规划专家、古建筑保护专家郑孝燮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尽管在他的头衔之前清晰可见“著名”二字,然而大多数中国人、甚至是北京人,或许都会对他本人的生平及事迹感到尤为陌生。如今,逝者已矣,中国的一家官媒这才谨慎的公开了郑先生如何为“保护文物古迹”发声的过往经历。若非如此,中国人或许很难知晓,这位被称作“著名”的专家却不为人所熟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在报道中,首当其冲被提及的就是发生在1978年之后的“制止拆除德胜门箭楼”事件。据官媒所称,“北京为了修建立交桥,有关部门准备拆除德胜门箭楼”,“正在调查全国文物破坏情况的郑孝燮先生得知这个消息,立即致函给当时的中共中央副主席陈云”,“提出迅速制止拆除德胜门的‘紧急建议’”。所幸的是,这个疾呼“妥善保留”的建议“很快被采纳落实”。此时此刻,只要看到这段文字的读者们能在脑海中浮现出,如今德胜门箭楼仍旧雄伟伫立的景象,就必定会对官媒的文章标题——“他留下了北京德胜门箭楼”表示极大的认同。

郑老留下了一座建于明朝时期的德胜门箭楼的确是功不可没,然而让所有人不得不产生联想的一个问题是,拥有着3000年历史的北京城又何止只伫立过一座德胜门箭楼?然而,郑老为何偏偏只保护了此一座?根据记载,“北京旧城共有城门14座,共有城楼和箭楼28座,加上内城四角的角楼和外城的东西便门的门楼,共计34座,还有部分瓮城……”。在中国的古老遗迹遭到拆除、毁坏的历史被涂抹、掩饰的几十年的岁月中,或许很多人还不太了解,这些大量的曾被视为“活古董”的历史遗迹到今天为何会所剩无几。

或许有人会发现,郑老成功的制止了德胜门箭楼被拆除之时,是在1978年之后。这个时间正是郑老的提议最终能被采纳的关键因素。有人说,当代中国人的悲剧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那么换句话也可说,中国人的成功也都隐现着时代的吻痕。有资料显示,“正当要拆德胜门箭楼以便修建北二环立交桥的时候,拨乱反正,改变中国历史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今天德胜门箭楼得以‘劫后余生’保存下来,正是拨乱反正,在指导思想上克服了过‘左’和主观主义错误,广开言路,尊重知识和人才,实行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尽管这段资料仍有着被粉饰过的痕迹,然而却并不影响人们重拾“拨乱反正”中那段“乱”的记忆以及“劫后余生”所指的有关“劫”的历史。值得一提的是,这段不幸的记忆与历史与郑老的成功和幸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且一旦提及这段历史,就不得不回想起另一位更加痛心疾首的对“拆毁几百年的古城墙、古建筑、王府、牌楼、四合院、街巷胡同等和北京历史文化有关的一切(古老遗迹)”发出制止之声的老一辈建筑学家——梁思成。

如今在网络上获得了高点击率的那篇《北京被迫迁府 印证悔断肠的遗言》在开篇就写道,如果著名的建筑专家梁思成的建议被采纳,北京古城会成为令中华儿女骄傲的建筑博物馆。与郑老有所不同,梁先生为保护包括德胜门箭楼在内的所有北京古老建筑奔走呼告的时代正处在毛发动文革、“破四旧”的疯狂年代。跟随着“希望将来从(天安门城楼)这里望过去,要看到处处都是烟囱”的那股邪劲儿,当时的北京市委决定,“要打破旧的格局给与我们的限制和束缚”。从那以后,“北京古建筑开始被大规模的拆除”,举目整个北京城,只剩下断壁残垣。之后,“梁思成护京梦碎”便成了永久的悲痛与遗憾。

若非因为毛死于1976年,包括德胜门箭楼在内的、仅有的几座城门楼能否得以保留至今,似乎还得打个问号。更重要的是,北京这座“历史博物馆”的古老气息以及文化底蕴,却并没有因为“文革”的终止而留有余温。相比对建筑本身的拆毁,如今对其进行商业化的包装,并以此来谋利的手法,更使得这些尚存的遗迹在惨淡、苦涩的幸运中又凸显出新的悲哀。

尽管德胜门箭楼在郑老先生的力荐下得以幸存,然而,一旦看到无数座比此箭楼更壮观、更精美的古老建筑被摧毁殆尽的历史真实,相信任何人都很难从这座箭楼的留存中感觉到一丝喜悦与幸运。若远眺日本京都“三千宫殿寺庙至今完好”,恐怕更会让中国人发现,当年梁思成提出的保留古城、古建筑的建言是否被采纳,直接导致了两个国家、两处古城所拥有的不同结局。

从这样的对比中,我们也能看出,古城北京遭遇的悲哀其实是整个中国都难以幸免的悲哀,而这一悲哀的始作俑者正是与中华传统文明为敌,与凝结着中国人千年智慧的古城与遗迹水火不容的独裁暴政。由于倒行逆施的中共及政党歇斯底里的捣毁与破坏,这个曾有着五千年灿烂辉煌的华夏民族或再无文明可言。

责任编辑:莆山

 

相关新闻
北京拆迁户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外受到警察殴打
北京德胜门广场花坛万余盆鲜花遭哄抢  
【读者投书】北京拆迁上访实况和内幕
北京文物拍卖市场存在造假等违法情况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