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北京該留下的何止是「德勝門箭樓」?

人氣 293

【大紀元2017年01月26日訊2017年1月24日晚,中國老一輩城市規劃專家、古建築保護專家鄭孝燮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儘管在他的頭銜之前清晰可見「著名」二字,然而大多數中國人、甚至是北京人,或許都會對他本人的生平及事蹟感到尤為陌生。如今,逝者已矣,中國的一家官媒這才謹慎的公開了鄭先生如何為「保護文物古蹟」發聲的過往經歷。若非如此,中國人或許很難知曉,這位被稱作「著名」的專家卻不為人所熟知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在報道中,首當其衝被提及的就是發生在1978年之後的「制止拆除德勝門箭樓」事件。據官媒所稱,「北京為了修建立交橋,有關部門準備拆除德勝門箭樓」,「正在調查全國文物破壞情況的鄭孝燮先生得知這個消息,立即致函給當時的中共中央副主席陳雲」,「提出迅速制止拆除德勝門的『緊急建議』」。所幸的是,這個疾呼「妥善保留」的建議「很快被採納落實」。此時此刻,只要看到這段文字的讀者們能在腦海中浮現出,如今德勝門箭樓仍舊雄偉佇立的景象,就必定會對官媒的文章標題——「他留下了北京德勝門箭樓」表示極大的認同。

鄭老留下了一座建於明朝時期的德勝門箭樓的確是功不可沒,然而讓所有人不得不產生聯想的一個問題是,擁有著3000年歷史的北京城又何止只佇立過一座德勝門箭樓?然而,鄭老為何偏偏只保護了此一座?根據記載,「北京舊城共有城門14座,共有城樓和箭樓28座,加上內城四角的角樓和外城的東西便門的門樓,共計34座,還有部分瓮城……」。在中國的古老遺蹟遭到拆除、毀壞的歷史被塗抹、掩飾的幾十年的歲月中,或許很多人還不太了解,這些大量的曾被視為「活古董」的歷史遺蹟到今天為何會所剩無幾。

或許有人會發現,鄭老成功的制止了德勝門箭樓被拆除之時,是在1978年之後。這個時間正是鄭老的提議最終能被採納的關鍵因素。有人說,當代中國人的悲劇都深深地打上了時代的烙印;那麼換句話也可說,中國人的成功也都隱現著時代的吻痕。有資料顯示,「正當要拆德勝門箭樓以便修建北二環立交橋的時候,撥亂反正,改變中國歷史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了」;「今天德勝門箭樓得以『劫後餘生』保存下來,正是撥亂反正,在指導思想上克服了過『左』和主觀主義錯誤,廣開言路,尊重知識和人才,實行決策民主化、科學化」。

儘管這段資料仍有著被粉飾過的痕跡,然而卻並不影響人們重拾「撥亂反正」中那段「亂」的記憶以及「劫後餘生」所指的有關「劫」的歷史。值得一提的是,這段不幸的記憶與歷史與鄭老的成功和幸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並且一旦提及這段歷史,就不得不回想起另一位更加痛心疾首的對「拆毀幾百年的古城牆、古建築、王府、牌樓、四合院、街巷胡同等和北京歷史文化有關的一切(古老遺蹟)」發出制止之聲的老一輩建築學家——梁思成。

如今在網絡上獲得了高點擊率的那篇《北京被迫遷府 印證悔斷腸的遺言》在開篇就寫道,如果著名的建築專家梁思成的建議被採納,北京古城會成為令中華兒女驕傲的建築博物館。與鄭老有所不同,梁先生為保護包括德勝門箭樓在內的所有北京古老建築奔走呼告的時代正處在毛髮動文革、「破四舊」的瘋狂年代。跟隨著「希望將來從(天安門城樓)這裡望過去,要看到處處都是煙囪」的那股邪勁兒,當時的北京市委決定,「要打破舊的格局給與我們的限制和束縛」。從那以後,「北京古建築開始被大規模的拆除」,舉目整個北京城,只剩下斷壁殘垣。之後,「梁思成護京夢碎」便成了永久的悲痛與遺憾。

若非因為毛死於1976年,包括德勝門箭樓在內的、僅有的幾座城門樓能否得以保留至今,似乎還得打個問號。更重要的是,北京這座「歷史博物館」的古老氣息以及文化底蘊,卻並沒有因為「文革」的終止而留有餘溫。相比對建築本身的拆毀,如今對其進行商業化的包裝,並以此來謀利的手法,更使得這些尚存的遺蹟在慘澹、苦澀的幸運中又凸顯出新的悲哀。

儘管德勝門箭樓在鄭老先生的力薦下得以倖存,然而,一旦看到無數座比此箭樓更壯觀、更精美的古老建築被摧毀殆盡的歷史真實,相信任何人都很難從這座箭樓的留存中感覺到一絲喜悅與幸運。若遠眺日本京都「三千宮殿寺廟至今完好」,恐怕更會讓中國人發現,當年梁思成提出的保留古城、古建築的建言是否被採納,直接導致了兩個國家、兩處古城所擁有的不同結局。

從這樣的對比中,我們也能看出,古城北京遭遇的悲哀其實是整個中國都難以倖免的悲哀,而這一悲哀的始作俑者正是與中華傳統文明為敵,與凝結著中國人千年智慧的古城與遺蹟水火不容的獨裁暴政。由於倒行逆施的中共及政黨歇斯底里的搗毀與破壞,這個曾有著五千年燦爛輝煌的華夏民族或再無文明可言。

責任編輯:莆山

 

相關新聞
北京拆遷戶在最高人民檢察院外受到警察毆打
北京德勝門廣場花壇萬餘盆鮮花遭哄搶  
【讀者投書】北京拆遷上訪實況和內幕
北京文物拍賣市場存在造假等違法情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