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基隆活字典李正仁 上山下海说故事

笑脸是文史工作者李正仁的招牌表情。(陈懿胜/大纪元)

人气: 1470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17年12月07日讯】(大纪元记者陈懿胜采访报导)手持麦克风,肩上背着导览用扩音器,穿梭在基隆巷弄之间;头戴止汗带,手握便于行动的登山杖,来往于基隆山海之际,这就是基隆文史工作者李正仁的日常,对他来说,鼓励基隆人认识在地的人文历史、自然生态,是一件平常的事情,“基隆人有理由说不想要了解基隆的历史跟文化吗?”

父亲给予孩子的自由

“歹湾人当然爱供歹湾话,安内卡欸塞了盖歹湾欸故事。”李正仁说,父母亲教导的语言就是母语,所以他坚持要用台语来沟通。

李正仁说,自己从小在基隆长大,除了到屏东农专(今屏东科技大学)就读之外,出生、成长、就学、工作、结婚、养儿、退休,所有的一切都在基隆。自己跑遍基隆各山头,一来是因为在基隆市政府农林课任职,所以可以走访山上的森林和山坡地,推动自然生态调查保育及水土保持等工作,也深入了解海洋生物,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工作符合自己的兴趣。

遍布树丛的屋顶,是李正仁的秘密基地。(陈懿胜/大纪元)

“我过得很开心,这一切要感谢我的父亲”,李正仁笑着说,在过去的年代,当时的政府灌输民众一定要说国语,也强调“居庙堂之中”学的才是最重要的,而在庙堂之外的,就是“野人”的没水准东西,所以造成现在许多人不会说台语,文化也在无形之中慢慢消失,“但我的父亲却让我自由选择”。

“我的父亲虽然是老师、校长,却不会逼小孩读书,所以我可以做我喜欢的事情,比如在家的顶楼种植花、草、树木,现在还有一棵从小学六年级就种到现在的树,他让我可以躲在自己的世界里面,享受游玩的乐趣。”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李正仁认为,不是每个人都要走读书的路,所以当孩子的老师因升学问题找上自己时,他选择让小孩自由选择,结果孩子不仅读到研究所毕业,也找到自己的出路,“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不能把孩子当作自己的财产。”

传承说故事

“我并不是在说基隆的历史,而是在说生活的故事”,李正仁解释,历史是故事相互串连起来,将每个人生活中的经验分享出去,从其中找到彼此之间的共鸣、记忆。当越来越多人取得共鸣,共同的记忆越来越明确,就会成为历史。

“要怎么说故事这个问题,这又要再提到我的父亲。自从有印象以来,父亲就常常跟我‘讲古’,故事的主人公从小时候一直说到国中,都是同一个人,没有结束过;后来我的女儿出生了,我父亲继续‘讲古’,他会在2手食指上各绑一条手巾仔,在戏舞同时说起自创的‘财哥与恰查某’的故事,当然,这也是我父亲自创的人物。”

李正仁(右一)在基隆巷弄之间导览在地历史。(基青阵提供)

李正仁说,父亲总是有办法将自己的经历转变为故事,把听到的轶事说成有趣的故事,这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所以身为儿子的他,也跟父亲一样,将自己过去学习到的人文、历史传承下去,将从父亲那听到的故事,从各领域的老师身上学到的知识,将乡里听到的轶事分享出去。

李正仁认为,历史是由后人撰写、解读,站在不同的观点,就会写出不同的历史,“人”的立场会影响历史的陈述。“举个例子来说,新闻只用一个角度去报导,就不能称为事实,而是要从多个层面去报导,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新闻”。正因为如此,自己在了解历史的过程中,会多去吸收、听取不同的观点,而不是用自己的主见去拒绝任何的想法。

“历史要用质疑的眼光去了解,搜集更多资料,探询更多人的记忆,这样能够接近并还原历史的真相。”

文创可以有形的传承历史

如何将历史透过有形的作品传承下去?李正仁分析,以在中国艺术史上占一席之地的张大千为例,他必然是经过长期研习汉字的结构、线条、章法等基本功,待其融会贯通之后,才能写出如此个性鲜明的草书,基本功就是他的“本”。对于基隆来说,过往的历史,就是这块土地的“本”。

李正仁参与基隆明德山庄“萤火.音乐之夜”。(李正仁提供)

“除此之外,人文与自然也是不能够忽略的一环”,李正仁说,现在的人都在追求科学,并不是说科学不好,只是很多人因此放弃了人文的部分,虽然经济有所提高,但人却越来越空虚,进而追求变异的宗教。所以要回到人文这一领域上,沉淀自己的心灵,甚至回归到自然这一块,对自然环境的尊敬,从中获得生命的意义。

李正仁认为,基隆拥有丰富的自然环境,更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建议若要推动基隆特有的文创,要知道家乡的过往,知道从哪边来,也才知道要从哪边去,不能够丧失掉“根本”,并从其中创造出特有的价值出来,这样才是真正属于一个基隆的“文创”,带有文化意涵的创作。

“历史要有人帮忙整理、记录,但它不属于任何人,是所有人的知识,因为它很容易与人分享,而也是要在分享出去之后才会有价值,这就是我想做的事情,让更多人知道家乡的历史,成为里面的一分子,并传承下去。”◇

评论